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高考 » 动态新闻 »

“高考状元笔记”拍卖被认为“想钱想疯了”

“高考状元笔记”拍卖被认为“想钱想疯了”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6-8-9 10:17

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笔记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每年高考结束之后,各省都会评出高考状元。而高考状元们的笔记是非常受人欢迎的。因此,就引起了一些利益主体的关注,日前,一家拍卖平台首次将河北、安徽、贵州等6位省级高考状元的笔记集中进行拍卖,结果拍卖活动追捧者寥寥,除了三份笔记被拍出3000元或1000元,其余均流拍。

笔记自古以来,是记录作者的日常见闻和考录心得等,因此,拍卖笔记的事还是很少见的,如果不是什么孤本或记录的内容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十有八九不会受到人们热烈追捧。而在国外,为数不多将“学霸笔 记”拍出高价的,大概也只有1984年法国巴黎一家拍卖行拍卖的居里夫妇的实验笔记,但较起真来也是其文物价值大于实际应用。的确,这几年“高考状元笔记”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把这些仅是记录中学知识要点、重点题目题型的课堂笔记,硬是要炒作成高考的“通关秘籍”,恐怕拍卖者一开始就有点异想天开了,遇冷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状元出来拍卖笔记,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想钱想疯了”。因此,在拍卖开始后,就有3位状元不堪网友评论的压力退出了竞拍。固然,我们在往年媒体报道中经常见到的是,部分状元或是把笔记留给了母校的师弟师妹,或是被七大姑八大姨拿走然后彼此借阅流传。免费的东西自然是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状元们把笔记以商品形式定价就是“财黑”,毕竟这其中包含了他们学习的辛劳。每个人都可以基于自身需求对这些笔记的价值作出判断,但动辄就认为状元们是“想钱想疯了”,则是另一种上纲上线。报道曾提到,参加笔记拍卖的辽宁省理科状元任 崇旭,有个愿望就是拥有自己的美术工作室。试问:一个中学生,以自己劳动合法地获取收入来满足自己的愿望,不是市场经济下再正常不过的一种行为么?

再比如,“拍卖遇冷,成绩崇拜散场”论。在笔者看来,多数“状元笔记”流拍,如果说是“人们回归了理性”,那也只能说人们对这场拍卖的市场行为没有盲从, 很难上升到“成绩崇拜”层面。众所周知,在考生和家长眼中,高考历来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差一分就可能拉开数十乃至上百排名的激烈竞争中,没有人 会不重视成绩。所以,对“状元笔记”的流拍,我更愿意相信是备考的学生和家长们已经认识到:拍卖者无非就是拿状元制造噱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 心得,任何外在经验只是一种辅助,归根结底还是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不信你去网上看看,很多售卖“状元笔记”的网店,只要定价合理,其销量其实并不差。而 要让“分数崇拜”真正散场,更重要是对现有高考制度不断改进完善,这不是单靠考生和家长一厢情愿就能从根本上改观。

概言之,所谓的“状元笔记”拍卖,无非是组织者的一个策划罢了,有时也许就是为了制造噱头给平台增加流量。似乎人们更愿意看到状元们把笔记无偿地贡献出来 让更多人获益,或是像前一阵子佛山几个毕业生那样把拍卖笔记的收入用作公益捐款,但当事人作何选择,我们都没必要作复杂化的解读,甚至予以过分的人身指 责,毕竟几本笔记承载不了太多。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大家若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唯学网,小编会第一时间为你报道!

扩展阅读

高考冲刺:在最后备考中成为一名“学霸”

高考数学备考实用技巧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