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高考 » 高考备考

2015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大纲分析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2014年高考已经结束了,新课标高考今年实施的第二年,对于高考语文学科,从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可以看出,新课标实施后高考语文科目注重了能力的考查;稳中略有变化,创新契合考纲精神;关注现实生活,洋溢着时代气息;试题难易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了。

一、高考新课标语文大纲总体分析

1.依标扣纲,体现课改理念。

2014年全国课标1卷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4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命题,全卷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根本,凸显了语文特点,蕴含丰富的文化特质。如第二大题8、9两题古代诗歌(宋词)阅读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诗歌意象、表达技巧的能力;10题名篇名句默写篇目全部出自课标推荐背诵的64篇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之内;第三、四大题选考文本阅读中探究性试题的设置,着重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五大题15题通过“语句衔接”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16题通过给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17题图文转换题,通过将“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转换成一段话,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

2. 稳中有变,试题难易适中。

就全国课标卷本身而言,连续多年格局不变,板块设置、题型分布、考点安排、赋分情况都基本一致,体现了全国课标卷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2014年全国课标卷在保持承继稳定的前提下,不着痕迹地追求着创新。其中最大的变化是第5题一改往年考查“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性格… 的一组是”的形式,考了文言断句。而第五大题则延续了2013年的考查形式。

综观全卷,没有偏题、怪题,难易度适中,有较好的的区分度。

3. 关注现实,洋溢时代气息。

2014年全国课标1卷体现了对现实的高度关注,语言材料紧扣时代的脉搏,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如第五大题13、16、17题句子的选择(涉及医疗质量、家庭关系、中学生暑期实践等内容),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又如第六大题写作,今年仍是新材料作文,材料内容贴近生活,可引起学生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生活中,我们既要遵守既有规则,又要学会变通;人与人相处要学会合作共赢。可见,今年的作文材料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特质,既贴近考生生活,又暗合社会现实。这就提醒考生要关心现实,紧跟时代步伐,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

二、高考新课标语文大纲试题分析

1、试题分值

2014年新课标1卷满分150分。其中阅读类试题共70分,包括第一大题(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第二大题(古诗文阅读,36分)和第三四大题(选考题,可选文学类文本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语言运用类试题共80分,包括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20分)和第六大题(写作,60 分)。

2、知识结构

2014年新课标1卷共分为六个大题,18各小题,具体结构见下表:

内容

  项目

现代文(论述类文章)阅读 古代诗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 写作
文言文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名篇名句默写
题量 3(1-3题) 4(4-7题) 2(8-9题) 1(10题) 1/1(11,12题) 5(13-17题) 1(18题)
分值 9 19 11 6 25 20 60

3、能力结构

2014年高考[微博]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A)、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表达应用(E)和探究(F)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表现为:

能力

  项目

识记A 理解B 分析综合C 鉴赏评价D 表达应用E 探究F
题量 1 2 7 3 6 1
题号 10 1、4、5、7 2、3、6、11(1)

  (3)/12(1)(2(3)

8、9、

11(2)

13、14、15、16、17、18 11(4)

/12(4)

分值 6 19 37 17 80 8

三、高考新课标语文大纲试卷结构与《考试说明》具体内容及要求的对应及赋分情况

内容领域 能力层级 分值 题型
A

识记

B

理解

C

分析综合

D

鉴赏评价

E

表达应用

F

探究

论述文阅读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3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
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
文言断句           3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0
古代诗歌阅读 鉴赏诗歌的形象           5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6
默写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
文学类文本阅读 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           5
欣赏作品的形象           6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6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8
实用类文本阅读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           5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6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6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8
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
辨析病句           3
语言表达连贯           3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           5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           6
写作 写作           60
合计               150  

四、高考新课标语文典型试题分析

(一)容易题分析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文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属社科类文章,富有文化内涵。试题的设置均为选择不正确的选项,难度较去年试题有所降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广大同学和家长朋友们如需获知关于高考的任何资讯如高考录取时间、高考政策、高考培训等相关信息等等,可随时关注唯学网中小学教育栏目,如有任何疑问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新闻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