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小升初 » 小升初教育新闻 »

小升初也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小升初也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7-1-3 15:54

小升初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今年孩子面临小升初的吴女士以前常听周围的朋友或同事说起谁家孩子小升初的艰难,搞得家长像打仗一样艰辛,她总觉得似乎太过言过其实。可是,轮到自己时她才真正感觉到,这不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且是一场混战。

家长忙得跟打仗似的

“我女儿所在学校周围的中学水平都很一般,这个从中考升学率就能知道了,所以,为了能够帮她找个比较好一点的中学,我也不得不努力了。”谈起自己的小升初经历,在事业单位上班的吴女士颇有些无奈。一直对孩子升学并不那么在意的她,突然有一天,“周围的家长都跟疯了一样,拼命地给孩子报辅导班,好像不报个两三个都不正常,就为给孩子多争取一点机会。”

今年在某重点小学上六年级的珊珊,每个周末都会和妈妈一起奔波在各个小升初培优班,珊珊的成绩属于班里的中上游,“这样的水平冲刺重点民办名校有些悬。”吴女士选择了跟女儿珊珊一起奔赴这场小升初没有硝烟的战争。

“最近你加了哪个群?把我也拉进去吧。”新学年开学没多久,不少六年级学生家长就已经开始过起“群居生活”。家长们互相询问哪个群里料最多,哪个群最靠谱,为孩子来年的“小升初”做铺垫。有家长甚至一口气加入了七八个群,整天专注于每一条群里的信息,生怕错过任何有效信息源。

孩子“上班”,家长“进群”,已经成为了小学毕业班的常规状态。“缺一不可,孩子在前方冲锋,家长就得在后方提供足够的信息和策略。”芩楠(化名)说,“没有花个四五万元,为小升初的准备都不算尽力。”芩楠说,她同事夫妇俩分工合作,加入了8个“小升初”的群,既有分区域的,也有各大补习机构的,两人各盯4个群,有消息马上反馈,去跟相关老师核实。“忙得跟打仗似的。”

挤“名校”催生异化“小升初”

异化的小升初,家长称被“折磨得筋疲力尽”。

12月24日上午,西安东郊某培训机构的家长们接到了机构老师的电话,“最近有某名校的点招考试,请各位家长和孩子提前做好备考准备。”小睿的爸爸雷先生称自己“当时接到这个电话就想立马冲回家跟孩子一起做题,连班都不想上了!”

当记者连线该机构时,电话一旁的工作人员立马否认了这次点招考试,称与升学没有任何关系。但即使这样,一点点的风吹草动也足以让每个小升初家长神经紧张。

今年西安5·28综合素质测评参加学生将近5万人。这意味着西安市内的小学生可以通过参加5.28考试自主选择其中一所民办初中进行报考。但是大多数人家长还是愿意给孩子选择在外面报考小升初培优班,“这是因为给孩子多争取一次机会!”

校外培训机构的成长沃土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一刀切”地喊停“小升初”统考,这项原本为小学生“减负”的初衷良好的政策却在这20多年间被异化。校外机构的“疯狂生长”正是瞄准了这样一个缺口——希望孩子能上“名校”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如何走好初中这关键一步,最有效途径是可以通过考试来选择优质民办学校了。

一周内,记者采访了20个小学毕业生家庭、20个“过来人”家庭。在这40个样本中,有36个家庭认为,竞争激烈给孩子带来了沉重负担,但在无法保证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前提下,在僧多粥少的格局中,考试反而是目前最公平的方法。受访的家长坦言,家庭的追逐助长了校外培训机构的“疯狂”,但没有任何资源的“平二代”要在没有考试的“小升初”中突围而出,只能一起疯狂。

建议:“一级战备”不可取

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喜欢把“至少要考多少分”、“一定要上某某学校”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殊不知这样做不仅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让孩子愈发悲观、焦虑,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学大教育副总经理张明建议家长们,尤其进入备考状态之后,适当的鼓励加油是一定需要的,但切忌提出不合实际的要求,您不妨告诉孩子:“只要尽到最大努力就行了!”

为给孩子督战助阵,有些家长刻意制造出“一级战备”的备考状态,如请假在家做“专职后勤”,规定家里晚上不开电视,规定孩子不准用手机不准玩电脑。其实,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烦闷,透不过气来。高斯教育负责人张老师则说,家长该干嘛就干嘛,尽量避免出现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要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

有些家长还有一个误区,喜欢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这样做最伤孩子的心。

专业人士建议家长们,最好在11月份之前,跟孩子一起定一个目标校,到了六年级家长容易强势,孩子有时也会反抗激烈,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善于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呼声,引导教育,多点表扬,少点批评,多鼓励里,少指责。讲道理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千万别说该怎样怎样,要注意结合现实的例子。

以上是对中国目前小升初现状的介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升初或者其他教育培训相关方面的信息请关注唯学网。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