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这三类留学生会吃亏!
同样是去留学,有人连文凭带工作直接包揽,有人学业爱情双丰收,而也有那么一种人,斥巨资好似只是去上了个烹饪班……
我们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哪些类型的学生出国留学容易感觉什么都没学到,一波“血亏”。而又如何学,才能“值回票价(学费)”。
#1 不会“说”的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国外的课程类型,这里以美国的景观设计来举例,课程主要分为三大类型:讲座(lecture),讨论课(Seminar),设计课(studio)。
其中,有一个和国内课程相当不一样的类型:讨论课(Seminar),那么这类课程主要干什么呢?
还是以美国的景观设计为例:在上Seminar之前,教授会发给学生大量的reading,并拟定一些会在课程上讨论的问题(也有一些不会给出问题的教授,即兴发挥)。这些reading少则几十页,多则上百页,兼备对课题的涵盖广度与深度。
读不完的reading,有这么多上课当天,教授会先开题,引导大家一起讨论对各个reading文章的理解与看法。由于中国学生大部分口语和听力还没有达到native speaker的程度,所以都不太爱发言,虽然辛苦的读了许多reading,但上课不输出,就会给教授留下你可能什么工作都没有做的印象,导致最后分数极低,这门课你就很有可能failed。
所以首先,你得会“说”。你不表达,教授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也就无法给予回馈,你的收获就会从此流失许多。
尤其是研究生阶段,同学们需要明确认识到,这已经不是你单纯从教授那里汲取知识的阶段了,而是你要和教授“平等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阶段。而这其中,语言的表达、知识的交流是最直接的获益方式。
而且其实,国外的大部分课程都是需要同学们自己来说的,需要双向讨论参与其中,而不是仅仅听教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这样的课程设置其实对中国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语言的难题,专业的困难,自我思辨的能力不足,都有可能导致学生一堂课下来,感觉什么也没学到。
所以,这里有一个小技巧给到同学们:在面对大量的reading时,可以有选择性地挑选一段文字深入研究,或者对选读文章采取“泛读”策略(熟悉每一段文字的开头,大致了解文章主题)。
从这些准备工作中,最开始可以“打些草稿”,关于如何和教授进行课堂交流,写一些笔记,帮助自己明确讨论的重点。
讨论课不怕你说错,不怕你的想法不成熟,就怕你不说,只要开口说,给教授留下印象,相信我,你的分就有了。
UIUC 景观设计项目交流会而且,在国外,大部分教授手里都会有许多业内资源,也会从表现好的同学中考虑合适人选。所以,你要是上课不刷存在感,三缄其口,可能最后真的一学期下来,老师都记不住你,就更不要说拿到推荐机会了。
#2 不会“自学”的人
同学们去到国外就会发现,真正听老师上课的时间其实非常短,大部分的时间都需要你自己去完成整个研究,甚至有的时候,要找教授交流学术问题是需要预约的。如果第一时间没有教授帮你,那么自我学习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知识不仅仅是力量,还是重量举一个例子,studio课程的4个阶段:
1、开题阶段: 这个阶段教授会带领同学去调研场地,并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的调研工作,并且为下一阶段的汇报做好准备。
2、讨论阶段: 开题结束之后,教授会要求大家坐在一起,交流一下自己的调研结果和之后的设计方向。
3、desk critic: 这个阶段需要把获得的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也就是同学们要开始画图了。在这个阶段,老师需要每一位学生submit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教授会一对一对学生进行辅导。
4、汇报阶段: 最后就是汇报阶段,在课堂上对项目进行个人/小组展示,教授进行反馈。
从这个流程中或许大家可以发现,教授更多的是在同学们自己所做功课的基础上,起到“把关”的作用——调研,你做,教授给要求;讨论,拿你的成果来,教授听着;画图,你先画,教授给反馈;presentation,你做,教授给反馈。是一种“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感觉。而presentation是让我们中国留学生最为难的类型之一,关于如何做好presentation,大家可以咨询HotEssay
在这之中,最需要的其实就是同学们的自主学习习惯,也就是要掌握一套自己适用的学习方式。如果你只是被动接受与等待,可能就会一无所获:调研场地可能只是去逛了一圈,白去;讨论的时候自己没有东西去和同学交流,傻眼;任务没有完成,教授也就没有办法给你足够针对性的建议,效率就会很低,收获就是有限。
相反,如果你有足够多的想法,做了足够翔实的工作,就可以从教授那里获得大量的建议和指导。因为国外的教授,比起全面完整的想法,更在意的是你有没有自我思考的成分。他们更多是做你思维体系的辅助者,帮助你找到自己的风格与方向。
所以,刚去留学的时候,前期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艰难的,但当你适应了国外的学习节奏和授课方式,你会发现你会越来越享受这种状态——因为每天都在和顶尖教授进行思想碰撞,你自然也会越来越强悍。
但若你只是随大流混日子,丝毫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没有自主独立性的话,留学的价值就被泯灭了大半。
#3 不会“玩”的人
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在美国有大量的假期,如果你可以高效率的完成研究任务,那么你就可以选择“行万里路”了——东西两条海岸线,从纽约大都会到迈阿密海滩,从西雅图的樱花到LA的星光大道,能见识拉斯维加斯的纸醉金迷人生百态,也可以驰骋在1号公路,欣赏波澜壮阔与海天一色。时不时还能串去加拿大,感受一下温哥华闻名北美的中餐水准。
海顿天文馆但光“玩”只是开阔眼界,若想拓宽思维,同学们更要“会玩”。比如搭配自己的行程时间,看看不同博物馆的展期,规划出“最优路线”。在体会摩登城市的同时,也要去风情小镇看看有哪些不同的景色。甚至在安排每顿饭的时候,也可以参考哪家餐厅的室内设计“有点儿来头”。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不同的艺术作品、生活方式,都可以是设计的灵感来源。在学业之外,会生活、会玩,才能做出更令人“wow”的设计。
总而言之,如果同学们敢想、敢做、敢说,那么你就能够在国外的学习生活中持续获取知识宝藏,或许还能附加获得超乎你想象的生活体验。
但如果你在课上“保持沉默”,课外又“不闻天下事”,没有意识去寻找学习的窍门,又不会玩儿的话,那可能留学或许对你来说的价值就只是一段人生经历,而谈不上人生经验了。
来源:HotEssay致远教育
以上是关于更多留学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更多留学信息,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留学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更多留学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