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文化不仅仅如法国人一样唯美浪漫,更在法语影视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本文作者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法国导演克洛德·朗兹曼手捧金熊奖杯。当日,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正式授予法国导演克洛德·朗兹曼终身成就荣誉金熊奖,向他在反纳粹题材纪录片上所取得的成就致敬。
朗兹曼简介:
克罗德 朗兹曼(Claude Lanzmann) 1925年11月27日生于巴黎。电影家,作家,哲学家。克罗德 朗兹曼是法国知识分子的重要人物。曾是让 保罗萨特的密 友,至今主编由这位存在主义之父创办的《现代》杂志。他的电影工作开始于1973年的《为什么以色列?》,后来又有四部作品,1985年的《浩劫》、1994年的《擦哈》、1997年的《活人路过》和 2002年的《索比堡1943年10月14日16点》。他所有作品均有关二战犹太人灭绝、犹太身份和以色列问题。
在2004年,在北京国际纪录片展上,《浩劫》分两次放映,并在北京高校做过专题放映。克劳德·朗兹曼亲临北京和观众见面。北京电影学院张献民教授翻译的电影字幕,并在中央电视台做了关于《浩劫》的访谈节目。2006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分四次播放了《浩劫》。想了解更多关于法语文化、法语人物、法语大师等法国文化名人,请关注唯学网法语培训频道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