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学网为广大美术爱好者进一步理解美术知识点及理论,特别在文艺体育栏目美术频道学术理论专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另一篇有关油画、色彩的理论知识。首先普及一个概念——理论,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美术学术理论就是学者、专家对美术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论述。
油画是什么?有些人认为油画就是用颜色的素描。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前苏联杰出油画家、教育家马克西莫夫认为:油画不等于把油画的形涂上颜色,只有用色彩表现了物体的形,才能算作是油画的处理。马克西莫夫强调的是西方油画技法中色彩的重要性。在西方油画中,色彩运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一直是油画表现中最重要的特征。
由于东西方生活的环境不同,色彩的表现差异,色彩观的不同,也成为中国画家学习现实主义油画时碰到的表现难题。
历数油画中的色彩在西方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在极力模仿自然的观念驱动下,力求真实表达自然、色彩与形体紧密结合,此时的色彩是一种再现性色彩,主要表现物体的固有色。到了17世纪末,“由于色彩科学的发展,促使人的感受系统对色彩感觉变得更加敏锐”。19世纪的印象派油画中的色彩发生了截然的变化,形被削弱,色与光有机结合,自然光线下的色彩世界得到了充分的美丽展现。这是一个富有色彩冷暖、纯灰变化的世界,但它仍然是比较客观的,后印象派的色彩则更为主观。
而中国绘画之色彩一般是:“壁画艳丽灿烂,而卷轴画清雅,明清民间年画红火热烈”。中国传统绘画不是再现性的,中国绘画之色彩和客观物象色彩并没有简单的等同关系,故可以随心所欲,调配变化,目的不在写真,而是起一种装饰美化作用,增强画面的节奏韵律感,借以抒发情怀。早在秦至汉代,中国画家以重彩创作的绘画已蔚然成风,在壁画色系中包含了石青、石碌、朱砂、石黄、赫石、白和金、银。传统古代中国绘画多呈现以黑、白、红、黄、绿和金色为主要倾向的暖色调,西域的以高明度色彩模仿现实物象立体感的色彩晕染法与本土重彩画风合流,汉唐时期,传统绘画呈现辉煌灿烂的局面。唐以后除宋代重彩花鸟重视色彩表现,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色彩流向趋于黑白、画家更囿于感受,“墨分五色”的独到审美情趣,元代以降,墨色取代重彩绘画主流,色彩的丰实性备受忽视。(如需获得更多美术学术理论相关资讯,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文艺体育栏目美术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