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关媒体对中在国书法两大最高奖“全国展”、“兰亭奖”上连续获大奖的书法家陈国鸿先生进行了采访,围绕在书法学习中如何进行临摹与创作展开。陈国鸿先生表示,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在选择临摹字帖时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临摹一个字就是一场战役,而临摹的最大意义是通过准确重复古人的书写而达到与古人接近的书写状态及心理状态。
首先陈国鸿讲述了临摹的概念。他认为“临”和“摹”,本来是两个意思:“临”是“对着写”,“摹”是“蒙着描”。这两种方法,对初学者都是行之有效的。对后者,大家往往不重视,但是,如果真的试试,就会发现效果也许比前者更加明显。他认为临摹的书法字帖最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因为这样在书法临摹中会感到乐趣。最重要的是,临摹不是整篇誊抄,不能全线出击;它是描样绣花,须各个击破。一个字就是一个战役。无论对整体还是局部,都需要仔细推敲慎重对待。临摹的最大意义是通过准确重复古人的书写而达到与古人接近的书写状态及心理状态,入古深浅就看这了。没有逼真的笔触模仿是根本无法体验古人的书写情境和心理状态。
此外,针对有关临摹古人的经典作品不一定非要一样,因为我们生活在当代,可以意临,也可以创临,不必拘泥古人这一说法,陈国鸿先生也有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古代最好的东西都凝聚在经典书法里面,它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就在里面。现代人善于夸大某些感觉,以为那就是现代精神,并崇拜它,搞一些艺术的反叛,但这种现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吗?当代的书法与中华数千年文化精髓比实在是太渺小,它真正值得尊敬的价值,他认为不多。所以,从某种意义说,我们尊古是对人类经典作品真正意义的回归。至于其他,说当代如何有创造性、如何有表现性之类的赞美,他觉得毫无意义。
唯学相关推荐:
首届“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学术论坛”6月隆重登场
浅谈《中国书法评判标准》推广遇到的三方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