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是汉字书写的一种法则。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一般来说,书法的支撑点有两个:一为技术,二为境界。前者很重要,它保证了法度的确立;而后者则是决定书法艺术精神高度的因素,它展示人的灵魂和真实的内心世界,因此它超越于技术之上,是决定书法品质中那一层形而上意义的更加重要的因素。
以三大行书为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人摹本),传为酣醉之中挥毫而书,字舒气贯而文丽,不负一代佳作,潇洒飘逸的墨迹中透散出晋代名士个性自由的气韵。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行书《祭侄文稿》,笔力劲健,却又唐突;在整体均衡之中有一种奔走气势,却又散乱如跌撞之步。这是作者在战乱时觅得亡侄尸骨悲悼之际写的祭文,因感情激愤,悲痛欲绝,故所表现出来的是血和泪的控诉。苏轼在其《黄州寒食诗帖》书写人生失意凄苦、生死难测之时,其胸中孤寂绝望的悲观与难卜未来的抑郁,从深沉低吟到放声倾诉,痛彻心扉。这些墨迹的完成均没有形式设计之反复推敲与深思熟虑,一篇即兴手稿,一篇亡者悼文,一篇自书诗文,却成了书法史上的盖世华章,原因何在?只有一个答案:情动难耐之刻,书于必书之时。
古人又云:“字如其人”、“字为心画”。的确,古往今来,“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骑士之书厉落,才子之书秀颖”。岳飞一腔爱国之心,借书写《前后出师表》以抒发,作品酣畅淋漓,峻峭挺拔,忠愤之情,溢于毫端。
因此,欣赏书法艺术,需要带着感情去欣赏,才能感受、体会和理解它的风采神韵。
唯学相关推荐:
首届“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学术论坛”6月隆重登场
浅谈《中国书法评判标准》推广遇到的三方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