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书法 » 书法教育新闻

高等书法教育如何传承古老的书法传统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针对高等书法教育如何传承古老的书法传统,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文东有其独到的看法。倪文东教授认为,高等书法教育和业余培训最大的不同就是必须把书法传统通过教学的模式传承下去,这是高等书法教育的职责。他认为,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必须打好基础,从传统的书法规范入手,把基本功打好。在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同时,鉴赏力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后,学生们再去学习魏碑、墓志或一些有个性的东西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倪文东教授认为,学习书法要取法要乎古。如学篆书,一上手肯定不宜学习那些不太规范、写意性很强的范本,如《散氏盘》、《毛公鼎》就不宜作为初学大篆的范本,一开始学《墙盘》就比较容易上手。学小篆,宜从《峄山碑》入手,不能上手一下子就学清人的篆书,因为清人的篆书个性太强,如果先学吴昌硕、赵之谦、邓石如的篆书,再回头学先秦、汉代的篆书,就不容易进入,所以取法要乎古。在教学中,有学生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取法唐楷,为什么现在在全国大展的入选、获奖作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多?规范汉字为什么不能在全国大展中入选、获奖?倪教授认为,学习是一回事、创作是一回事,学习肯定要从传统的书法规范入手,把基本功打好,然后才能追求更高古的东西,要把这个关系处理好。

此外,倪教授也谈到了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主要是感觉学生临摹篆、隶、草、行、楷及古代名家经典,从准确性临摹、意向性临摹、创造性临摹入手都没有问题。但从临摹向创作的过渡有难度。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特点、缺陷和存在的问题,逐渐帮助他们过渡。这一点,不仅是高校的学生,包括很多书法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临摹没有问题,一旦与创作接轨,就跨越不了。倪教授认为,在未来的实践中,书法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新闻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