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地从2013年春季学期起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教授认为,书写实践应是国民基本文化技能,书法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每个人都成为书法家。作为中国第一批书法专业研究生,陈振濂教授认为,学习书法是用很长的精力致力于一件看则单调的工作,中小学生学习书法不但能增强对汉字的亲情,而且能锻炼青少年的性格,让他们沉得住气,也就是所谓的“修身养性”。
周凤甫在谈到书法教育的目的时也指出,书法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写一手好字,了解传统文化,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书法教育的真正落地,应改变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学习书法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塑造健全、独立的人格,国民的审美能力才会变得丰盈而具有想象力。
在谈到当前的书法教育体系时,陈教授认为,目前的书法教育体系主要旨在培养书法家,而目前书法教育更需要培养出大批的书法老师,以满足“书法进课堂”的需要。而“书法进课堂”,师资是关键。为此陈振濂教授牵头启动了名为“蒲公英计划”的公益培训活动,面向全国培训中小学书法老师。“蒲公英计划” ,先期推出“3个100”,即3年内,每年拿出100万元成立专项基金、在全国招收100位老师、累计面授书法课100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