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书法 » 书法教育新闻 »

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

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22-3-1 15:50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

摘要:在我国,书法是一种最为特殊的艺术形式,其也是我国最珍贵的文化瑰宝,中国书法既可以展现出书法家独特的审美品质,又承载和记录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历史。

在书法创作当中,书写是最主要的基本功,但其仅仅代表了书法艺术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要想让其真正成为艺术,就必须在书写的基础之上提升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传统文化,书法艺术,文化内涵,艺术精神

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在汉字的基础之上进行书写才可以形成中国书法。其除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以外,在世界文化艺术当中也是极具魅力大放光彩。中国书法艺术有着诸多的好处和意义,其既是人们对于生命力的一种探索,同时也通过该艺术可以充分体现出人们的精神。

中国书法的美体现在气韵方面,其真正的本质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在我国的悠久发展历史当中,中国书法是一种极为特殊且极具魅力的艺术。起初其只是对一些文字的书写,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无论对于世界上各民族来说,还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来说,其都是一种较为独特的艺术。这种书法最早开始的书写对象为汉字,在经过对书法技巧的不断更迭和积累下,很多书法家的书法风格也有了巨大的改变,不同的书法风格代表的书法家对于民族思想的不同寄托,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书法风格体现出我国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

从2009年开始,中国书法被成功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这也意味着中国书法与其他书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不仅仅代表了书法家们高深的书法造诣,同时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符号代表。

一、中国书法艺术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国粹和艺术形式,中国书法展现了书法家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质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

通过中国书法,可以有效区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的不同。同时中国书法代表了中国的汉字,汉字是我国文明发展的最好载体,在区分中国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时,书法是最主要的区分标志。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明和艺术最独特的代表,历史久远。它是我国珍贵的文化财产,体现了中国东方艺术文化的优秀和独特气场。我国追求内向型委婉的艺术研究气氛,认真细致的法度和深厚的文人气氛。

书法是人们叙述和表达思想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人文素质的反映。我国书法史展现了我国文化发展史和独特魅力。

书法的神奇,其最主要的根本在于对汉字的书写。在世界文化艺术当中,中国书法艺术独树一帜。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汉字产生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化和独特的民族艺术美,在交流思想、传承文化层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世界当中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字类型,其也是我国文化久远历史的印证。

中国书法是基于汉字的独特东方艺术。它以汉字书写的独特性为基础,在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丰富的民族艺术形式。

二、中国书法艺术文化内涵的四种表现形式

书写方法、书写规范和摹仿水准对书法写作有关键影响,但这些都并不是决定书法水准的决定性因素。书法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不取决于书写,而取决于书写身后的文化内涵。

在书法创作当中,书写是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它不仅仅是书法艺术的外在表达形式。为了更好地真正把它变为艺术,我们还需要提升其书写的文化内涵——凸显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主要体现为“喻物性”、“缘情性”、“伦理性”和“禅意性”等四种表现形式。

(一)喻物性。书法的美可以通过自然之美来体现,也就是说在论述书法之美时可以通过比喻的方式进行论述,比如可以对人、书体以及笔画等进行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对书体,“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

对笔画,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形容点画的词语有:“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点,如高峰坠石”等等。都是用一种比喻的方式来描写书法艺术的。

(二)缘情性。书法所要表达的最主要的内涵是可以充分体现人民的内心情感。

很多人在谈到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时都表示,其书法风格如果从抒情角度去看:“写《乐毅》则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

甚至有一部分书法家,通常都是借助书法来将自己在生活当中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如唐张怀瓘在《书断序》中说:“或寄以聘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之怀。”

还有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说:“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这些书论所表达的感情可谓丰沛。

(三)伦理性。儒家思想艺术美学觉得美必须包涵善。赏析书法也是赏析个性化。

汉代的杨雄说“书,心画也;心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可见书法所透露的是君子小人之分,所以书法艺术的美也就是人的品格的美;还有作字应先做人,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之美。项穆在《书法雅言》里关于《中和》就已经指出:“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戾是也。”即是说高尚的人写出的字应该是中和的,而且是最美的,也是最善的。

(四)禅意性。作为推禅派极具代表性的佛家书法理论。这样的书有很多事例。典型的书法家有黄庭坚,米菲等。宋朝基本上所有的书法家或多或少都和禅学有关。

黄庭坚最喜欢引用禅家的话语来点评书法,如:“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直须具此眼者,乃能知之。凡学书,欲先学用笔。”

米芾评价唐代诸家的楷书为“一笔书”,并戏称自己的笔法为“八面风”也是禅家语。还有一段关于当时书法名家的著名议论:“蔡京不得笔,蔡卞的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而他自己是“刷字”这明显受到文字禅的影响。这些泼辣的语言也是深受“自性成佛,身外无佛”乃至呵佛骂祖的狂禅文化内涵的影响。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含义和自身的历史成就成为文化领域的独特艺术现象。

三、中国书法艺术文化内涵的社会意义

(一)中国书法艺术蕴含着历史时代的变更

书法艺术作品在每个不同的年代,都会呈现出差异性比较大的艺术特点。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书法。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书法的创作和生产必然会受到当时时代文化、精神以及物质层面的影响。所以,每个不同年代的书法风格变迁,都会根据每个年代的汉字字体变化来进行演变,事实上这种变化也代表了每个年代的不同文化及精神。

始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中国汉字总体较长,字得笔画均匀、圆滑、干净整洁,展现出稳重、沉稳、唯美、简洁的风格,从一开始就展示出中国文化的神秘。

隶书的书法风格整体线条非常流畅,画笔厚实端庄,展现了汉族人阳刚、开放、低沉、潇洒的民俗文化。

开元鼎盛时期的唐朝唐开元,将其温暖、随意、开放、独特的时代精神融进到其豪爽壮观的书法写作中。

宋朝书法家将悼念国势盛衰的痛楚融进到书法写作中,产生了跌宕纵横的书法风格,笔头充满了气场。

(二)中国书法艺术体现传统文化的哲学意蕴

中国书法往往能矗立于世界艺术之岛,是因为它有着中国文化印痕的理念含义。最典型的哲学思想当中呈现的是刚柔相济融合,阴阳互动交流,而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当中,哲学思想的体现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换句话来说,哲学思想也是深深影响中国书法产生的主要原因。

正由于如此,中国书法才可以表显现出刚健美与内敛美共存的独特风格。阳刚之气主要表现在人们强壮的身体和人体骨骼上,以脸部肌肉和柳骨为代表,而温和之美则主要表现在人们温婉讨人喜欢的软笔上。在书法写作中,他们诠释了刚柔相济融合,阴阳相融的哲学思想精神。

书法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独特哲学思想精神。中国一直重视自然,切合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将其深深地融进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渗入着久远的传统文化。书法也追求总体诗意的和谐统一,但这种和谐统一只有通过简易的轮廓和统一的结构来实现。唯有总体线条分散化,笔风协调,实虚形状均衡,字体样式与周边总体和谐统一,才可以展现和谐之美。由此可见,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蕴意真正融进到书法写作中。此外,书法作为书法家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能够给人们繁忙的生活增加一丝宽慰,给人们心烦的心态产生一点平静,反映一种宁静的精神人生境界。

(三)中国书法艺术强调崇高的道德品质追求

中国书法不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也展现了书法创作者对生活的高尚追求和精神质量。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数百年来闻名世界,不但因为它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法,还因为它的精神特点。颜真卿不但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并且在国家盛衰的痛苦面前也显现出了自己的信念和忠实。作者的热情在他的墨笔之间流动,这让人们赏析他的写作方法之时,还能感受到这种令人吃惊的热情。

三国诸葛亮的出师表承传了数千年,不但因为它的审美价值,还因为他去世后的无私奉献和忠实,更因为它的感人和关键缘故。这些作品包括了作者在每幅作品中的高度用意和创作思想,成为后人钟爱的书法作品。

蔡京等人的作品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即便他们的书法作品有明显的特点,他们的作品也很受热烈欢迎。殊不知,因为他们的行为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一直很臭,以至于他们的书法作品在后来逐渐被抛弃。

由此可见,书法的价值不但反映在撰写方法上,也离不开其文化含义。恰好是在文化思想的支持下,书法才可以在历史的暗流中博大精深。

四、中国书法艺术文化内涵的审美要素

书法之美主要反映在实际和虚空上。实践中主要指技法、结构、构图等。虚拟层面主要指表现力、风格、意境等。这两个层面相互依赖、互相融合,充分展现了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

判断书法的美丑之时,需要综合以下几个审美因素,比如有笔法、结构以及排布等多个层面。

书法艺术写作中,常常使用侧、勒、努、掠、啄等八种技法。这几种书写技法又被叫做“永字八法”,从其根本书写意义来看,也就是用点和线的结构形式来书写。

在进行书法审美过程中,书法结构和章法是最主要的审美要素。书法不但有撰写的基本规律和标准,并且具有独特的语言意义。书法结构和章法的恰当应用在于作者娴熟的方法和精湛的审美水准。在书法艺术作品中,结构和章法的使用越好,作品想要体现的意境就越能反映出来。

对于书法作品来说,越优秀的作品越有着非常好的笔墨排布。在邓石如的书法作品当中,“计白当黑”是其作品当中最主要的书写风格。运用留白艺术,烘托纸墨,产生独特的视觉冲击。书写纸张是白色的,黑墨水是灰黑色的。白纸配合上各种各样的笔墨,可以让书法艺术的感觉更加流畅,更加浓厚,也可以让笔墨真正的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

书法纸不但能够记录文本,还能够连接墨笔。纸和笔的适度融合能够做到更强的艺术实际效果。订装是为了更好地增加书法作品的保存时间,在书法艺术中具有烘托和辅助作用。

真正的书法家,在真实的创作过程中,都会结合书法的各种各样审美元素,从而打造出一部非常好的书法作品。

书法是一种美丽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修身养性,提升人的审美乐趣。赏析书法能够提升空间的限定,与创作者开展感情交流,感受我国书法独特的文化内涵。

五、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三大美学价值

(一) 儒家的美学价值

儒家学派艺术思想一直以来有股传承至今,其有着非常强的生命力。在儒家思想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孔子思想,孔子思想当中其最核心的思想为把天下视为己任。

1.“中和”之美

儒家思想当中包括一个“和”、一个“中”,“中”代表着中庸,不偏不倚,而“和”代表着处事过程中的“和气”。在古代的书法作品研究当中,很多书法家在针对书法美学研究时非常推崇儒家思想当中的“中和”之美。

比如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道:“犹世之论相者, 不肥不瘦, 不长不短, 为端美也, 此中行之书也。”并且在《书法雅言》中有一篇《中和》专门论述了“中和”之美, “圆而且方, 方而复圆, 正能含奇, 奇不失正, 会于中和, 斯为美善”。这种方中寓圆、 正中含奇、 奇正相生、 复归平正的结构处理方法, 是在书法的性质表现中最为主要的。

2.“雄健”与“充实”

在儒家的美学价值当中,是按照政治政权与父权体制来进行定义和区分的,其中的父权体制代表了书法艺术中的“雄健”之风。所以在儒家的美学思想当中,对于书法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强调的多是劲健宏伟。

从颜真卿的书法风格来看,其在创作过程中用笔非常凝练,整体结构宽博。从整体风格上去分析,他的书法作品气势恢宏,透过他的作品足以看出盛唐时期的兴盛。

(二) 道家的美学价值

在道家文化思想当中,更多地把一些终身思想与儒家文化进行了互补,通过一种较为消沉的政治心态,带领更多的人走上学“道”的路。

一直以来,许多书法家信念道教。举例来说,晋代王羲之和王献之就非常崇尚道教,他们的书法风格雅致俊秀,还有一些道骨的风气。

而在唐朝时期,颜真卿成为道教传播的最主要传播者,草圣张旭也对道教非常痴迷,甚至他还进行过炼丹。

明末时期,朱耷也非常痴迷道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道士。他非常崇拜道家当中所体现出的自然天性思想,道教思想当中最主要的天地万物共生,可以带领人们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把人和自然融为一体,达到思想统一的境界。可以让创作者效仿自然,向自然学习。

1. 师法“自然”

在书法创作历史当中,“自然”这两个字出现的频率最多。尤其是我国的书法家,在创作书法作品时非常推崇自然。无论是褚遂良的作品还是颜真卿的作品,其作品当中基本都离不开自然。从苏轼的书法作品当中可以分析出,其在创作过程中更加崇尚自然,希望可以摆脱一切束缚。孙过庭从自然中感悟书法之道:“观夫悬针垂露之异, 奔雷坠石之奇, 鸿飞兽骇之资……同自然之妙有, 非力运之能成。”

精湛的书法如同大自然的奇景,是人力无法做到的。因此书法是大自然所珍惜的。道教觉得道生一,二,三物,一切都需要切合自然。书法不但要合乎自然的创造本身,还需要揭露自然的实质。书法形式也需要合乎法律,不能太装腔作势。一部好的书法作品最少要让人享受到舒服和灵性,进而有再次创作的兴趣。

2.“阴”与“阳”

阴阳理论也是佛家的衍生流派之一,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道教一直主张的“一阴一阳谓之道”,实际上是一个辩证的心理学定义,而这种思想也反映在书法用笔的强硬、虚实等角度;干,湿,浓,淡印刷油墨;结构拓宽、伸缩,侧边平整;聚集的构图,黑白灰等。它如同阴阳,互相牵制,既保持着互相的协同,同时还各自独立。

书法不同于美术绘画。颜色不丰富。它只借助抽象性线来显示丰富和多层面的变化。这与上文提到的对立统一思想息息相关。对于书法而言,不仅仅会有平,有疏,同时还有满有空。否则一切都必须错乱。只有阴阳和谐,才可以称作道。

3.“气韵生动”

道家与书法的关系直接而神秘。晋代道家注重的魅力更为明显。大家都知道,“晋尚韵”。它主要说是的就是在那个环境下,在书法领域较有权威的王羲之,出自他手的所有作品里,不仅仅有着鲜明的神韵,同时还有着专业的工笔。不容置疑,哪个朝代是一个尊崇魅力褙子,走动栩栩如生的时代。而魏晋玄学的发生,刮起了老庄研究的风潮。

气韵的把控也是书法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在创作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只有将其生气予以强化,才能够让其神韵得以显现。简而言之,书法创作是需要人的真实情感的参与的,唯有将真心引入书法作品中,才可以真正做到有气有神。

气韵是否充足,将会作为判断作品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这一能力的形成对艺术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此时,气韵的合理使用,不但展现了专业技能,而且还将其创作气场,学习涵养,思想等领域的个性化都予以呈现。真正的书法家不但在写字方面值得尊崇,同时在气质涵养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也有所关联。

(三) 禅宗的美学价值

佛家是以印度引入的宗教信仰传统为基础的。其暗喻是遁入空门,追求释放,获得生命的随意与释放。佛家不同于儒家思想仁德,家国一体的实际心态,也不同于道教切合自然,无为之治的理想人格。佛家使人们认识到身亡和极致的关系。它怀疑人类生命和存在的意义。书法家在抄录和学习中通常涉及到佛书。乃至很多知名的书法家都是僧人,而对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南北朝的智勇和尚,唐代的怀素等等。

1.“禅味”

禅味不同于儒家思想的气魄,也无法与道家魅力相比拟。在美术概论当中,提及的禅味包含了所有的生命力,致力于极端化对立和两方面本身的存在及其揭露的生命意义。因此佛家中真正的禅学是对生命的最终思索,是对生命激情的一种释放。受禅影响的书法家一直喜爱用禅来探讨书法,因此书法家把书法提高到生命的高度,觉得书法是生命的真实写照。许多书法理论喜爱将人格与书法联络起来,把书法家的思想人生境界作为判断书法作品质量的标准之一。

2.“悟”与“圆满”

禅学思想重视瞬间领悟的能力,在生命实质彻底领悟时,其难得的最佳状态。知名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风格古色古香,上笔轻柔,空间稀少光亮,总体风格清爽轻柔,展现了与世界的禅学思想有所差异的另一面。在书法写作中,我们要调整自己的思绪和情绪,要发自内心地去理解书法内容的含义和目的,然后融合自己的见解,将书法赋予灵感和生命。

六、中国书法艺术的形式美与意境美

我国传统艺术美学思想一直重视诗意,因此必须重视书法的形式美貌和意境美。所有的艺术形象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语言特点来表达的,随后被人们认知。这一般被称作形式。没有形式,艺术家的诗意就无法表达。

(一) 形式美

形式美包含艺术作品的总体组织结构和语言特点。

书法的总体组织包含线段的大小,黑墨水的抗压强度,作品的美白皮肤等。依据一定的规律性,如和谐,对称,变化和均衡,进而做到形式美。这在书法作品中尤其突显,如小篆体的统一对称,草体的各种各样变化,书笔的大小变化,黑墨水处理的环境湿度,作品的总体空缺等。恰好是这些部分促使书法作品的单行道充满了艺术美。

可是,只靠形式不是可能的。它还需要艺术作品的语言特点,这是无数艺术家在经验中累积的审美意义和文化含义。这便是为何一些当今艺术作品像古代中国书法和国画一样有如此多的文化财产,却没有像他们一样释放出独特的魅力。书法也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再美也没有生命。

(二) 意境美

意境是感情与景色的结合,是艺术家将感情引入写作的对象,是艺术家思想与客观性景色的结合。古代中国传统艺术重视意境,是一种主观因素统一的审美。好的书法作品也重视意境。书法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和人生境界通常很重要。

举例来说,世界上非常著名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站在其形式角度来分析,作品除了有错字,还有很多被修改的迹象,据了解王羲之曾经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多次地重新书写,每次书写后结果都比不上第一次。由于王羲之写的《兰亭序》很坦率,他的情感和那时候的场景极致融合,这在《兰亭序》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没有这种状况,难以写作出本文之外的作品。

所以,书法作品更多地体现出了统一化、一致性的形式美和意境美。

总而言之,我国书法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从古至今,无数书法家创造了不同风格,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聚集了我国文化的浪潮,影响和创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新文化人。

来源: 网络

以上是关于书法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书法信息,第一时间了解更多书法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书法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


0% (10)
0% (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