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声乐 » 乐理知识专题 »

盘点山歌的特点及分类

盘点山歌的特点及分类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6-12-1 13:59

山歌

声乐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民歌的一个品种,产生在山区,是山区人民在山野劳动时所唱,常常即兴演唱。曲调自由高亢,悠扬动听,内容多为表现劳动生活、爱情生活,还有些知识性、趣味性的山歌,质朴幽默。都用方言土语演唱,因此地方风格浓郁。有独唱、对唱,也有多人齐唱。

山歌南北都有,叫法不同。如云贵山歌,四川山歌、晨歌,湖南的高腔,湖北的赶五句,安徽的挣颈红,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内蒙古的爬山调,藏族的拉尹,苗族的飞歌等都属山歌。

根据旋律和唱法特点,还可以将山歌分为三类:

(1)高腔山歌。这类歌一般旋律跌宕大,音域宽,高亢、嘹亮、奔放,跳动大,拖腔长,男声在高音部分多用假声演唱。

(2)平腔山歌。旋律平稳、柔和,节奏自由,尾句较平短,情绪深沉悠扬。

(3)矮腔山歌。音域不宽,对句整齐,节奏规整,无拖腔,接近小调,演唱多用真声。

山歌包括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三类,其中,一般山歌是山歌中最基本、最典型的种类。

一般山歌下属的主要种类有: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和与之接壤的宁夏及甘肃的东部、山西西部以及内蒙古西南地区。它的音乐由上下句乐段构成,唱词字数虽无严格规定,但往往比较对称。传统信天游的内容主要在爱情和诉苦两个方面,基本曲调大约有100多种。

山曲——主要流行在山西西北部和陕西北部榆林地区一带。与信天游相似,山曲的乐段也是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山曲的旋律音调有时受到蒙古族民歌的影响。

花儿——又叫做“少年”,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这里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除汉族外,花儿在当地的回 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东乡族、藏族、裕固族等民族中也十分流行。花儿(少年)的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度较大,常有跳进,音乐的进行常曲折而多层次。音 乐结构多为上下两句体,但须唱两遍方完成一段歌词。

江浙山歌——是流行于江浙一带山歌的统称。与北方山歌不同的是,江浙山歌没有集中的歌种,基本曲调的数量也比 北方山歌少,常见的有徵调式、羽调式和商调式几种。在较少的基本曲调的基础上,江浙山歌音乐形式自由,即兴性强,唱词变化多,句式结构变化幅度较大,以基 本曲调的多种变化形态来适应不同的情绪和唱词。江浙山歌的基本形态多为四句体,旋法以级进为主,音域比北方山歌窄些,音乐委婉秀丽。

闺、粤、赣客家山歌——客家特指因历代战乱而多次从黄河流域南迁的汉族居民。历史上,汉族居民大规模的南迁从 东晋至清朝共有5次。这些居民由山西、陕西、河南、安徽一带南下,大多集中居住在粤东、粤北、闽西、赣南的山区。由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加上客家本身强 烈的宗族观念和长期形成的文化礼俗,使他们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集团,保持了独特的风土人情及语言面貌。客家山歌旋律的起伏度小,基本音域大多在五度左右。

西南山歌——我国西南地区位于多山地、多丘陵和高原地带,几乎到处都可以听见节奏自由而绵长的山歌。同时,由 于我国西南地区不同省份的文化形态、民族分布及其风俗传统等因素上的差异,这里的山歌在基本风格大体一致的基础上,又有着气质和性格方面的不同特色。概括 来说,四川山歌刚劲、幽默,并体现出深厚的汉族文化传统。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的汉族人民与众多的少数民族人民有着广泛的交往。因此, 云南的汉族山歌比四川和贵州的山歌要更丰富多彩,并带有山野的泥土气息和边远地区的清新。另外,历史上的移民,又使云南与江南有着文化上的关系。这就使云 南的汉族山歌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有的曲调起伏度很大,大音程的跳进多,旋律起伏的过程往往很急促,非常开朗、豪爽;有的曲调级进多于跳进,旋律的进行曲 折婉转,非常细腻,并富于装饰性。与四川和云南山歌相比,贵州的汉族山歌则显得古朴、深沉,更带有原始的自然魅力。

湖南山歌——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境内丘陵、山地广布,山歌广为流传。当地人把湖南山歌归纳为“高腔”、“乎 腔”和“低腔”三种。高腔山歌流传于湘中、湘北,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拖腔处常有“啊呜啊呜”等衬字,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假声歌唱;平腔山歌悠远绵长, 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真声歌唱;低腔山歌优美柔和,节奏性强,音量小,由妇女在室内歌唱。

“田秧山歌”在民间一般称作“田秧歌”,有的地方又叫“田歌”(江浙)、“秧歌”(安徽)、“秧号子”(安 徽、苏北)、“薅萆歌”、“薅秧歌”、“薅草锣鼓”、“打闹”(湖北、四川、贵州等地)、“调子”或“号子”(陕西南部)等,主要在插秧、除草、车水等劳 动中传唱。与劳动号子相同的是,田秧山歌产生并主要应用于劳动场合,具有驱除疲劳、振奋劳动者情绪的实际功用。但因田秧山歌所伴随的劳动协作性不强,不要 求其音乐必须符合劳动的节奏,因此田秧山歌具有体裁类型上的复杂性:它以山歌体裁为主,又常综合有号子和小调的因素。有些田秧山歌因曲调优美动人,传唱范 围逐渐扩大,甚至唱进了庙会、茶馆。有些田秧歌还具有相当的歌唱技巧。过去在江浙一带的农村,喜庆节日时还有田歌班竞技赛歌的热闹场面。

“放牧山歌”是放牧者在田野劳动时为吆喝牲畜或相互间问答逗趣所唱,歌曲中常带有吆喝性的衬词。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声乐相关信息,请您关注唯学网。唯学网是一个大型的教育培训平台,各种类型的教育资讯应有尽有,是您独一无二的选择。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