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声乐 » 声乐教学专题 »

通俗歌曲演唱中的声伴气技巧

通俗歌曲演唱中的声伴气技巧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6-10-27 15:52

声乐

声乐技巧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通俗唱法区别于传统美声、民族唱法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通俗歌曲的演唱中可以运用声伴气技巧。一般来说,传统的歌唱要求两条声带在振动发声时,尽可能地 “整体闭合”,发出坚实、响亮的声音。而通俗唱法的声伴气技巧,顾名思义,就是偏偏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而让气流通过未完全闭合的声带,与声音一同发出。简单地说,声伴气技巧,就是强调声音的漏气状态,这就形成了气与声的另一种组合方式。

20世纪70年代末,李谷一为《三峡传说》中配唱插曲《乡恋》时,在声音技巧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应该说,声伴气技巧在我国通俗乐坛上的运用是以《乡恋》为开端拉开帷幕的,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声伴气技巧打破了原有规律性演唱的束缚,强调声音的漏气状 态。经常唱卡拉OK的人能发现,话筒不仅可以逼真地反映人的声音,它对气流反映更加灵敏。这样,小音量的演唱,加上气伴声技巧,即可通过话筒产生强大的感 染力,更加接近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化特征,使演唱如诉说般亲切感人。

目前,有大量的通俗歌曲作品在演唱中,都运用了这种技巧,特别是抒情性歌曲,则更多地运用了声伴气技巧。像大家熟悉的席琳迪翁演唱的《泰坦尼克号》主题歌《Myheartwillgoon》第一乐段几乎每句的演唱都有此种技巧的运用,使人们听后为之震撼。

一般来说,要依据作品的风格、情绪恰当地运用声伴气技巧来演唱。如徐怀钰的《我又不是没爱过》、陶晶莹的《太委屈》、任贤齐的《我是一只鱼》、莫文蔚的 《盛夏的果实》、萧亚轩的《上钩了》、那英的《不管有多苦》等,演唱中有的是整段的以声伴气为主,有的是在个别字的演唱上强调声伴气状态。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考生如需获得更多声乐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唯学网是一个大型的教育培训平台,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资讯内容与考试信息尽在其中。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