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学习声乐就是学习如何歌唱,掌握各种声乐演唱技巧并持之以恒的练习就足够了,对于乐理基础不够重视,甚至认为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先不谈乐理知识对于声乐演唱者专业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单说每年参加声乐艺考的学生,一旦不懂基本的乐理知识,得低分的可能性也是极高的,每年有不少艺考生就是因为乐理知识差别人许多而败北。为方便广大声乐艺考生以及声乐爱好者,唯学网特别在声乐频道开设乐理知识专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广大考生取得满意的成绩。本文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乐理基本知识有关音的这部分。
首先说说音是如何产生的。音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人们的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在自然界中,我们人的听觉能感受到的音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材料。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泛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在音乐中所说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挑选出来,能够表现人们生活或思想感情的,并组成一个固定的体系,用来表达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
其次,我们再来谈谈音的主要性质。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主要性质,在音乐表现中非常重要,其中以音的高低和长短最为重要。不知道您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对于一首歌,不管您人声演唱还是乐器演奏,唱的声音是小是大,也不管您演唱或演奏时用什么调,音的强弱及音色有了变化,但这支歌的旋律依旧。可是,如果这首歌的音高或音的长短有改变的话,则音乐的感受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可见,对一段旋律来说,音高和音长短的重要性。 音的高低决定于物体在一定时间的振动次数(频率)。振动次数越多,音越高;振动次数越少,音越低。音的强弱决定于振幅(音 的振动幅度)的大小。振幅越大,音越强;振幅越小,音越弱。音的长短决定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音的延续时间越长,音越长;音的延续时间越短,音越短。而音色由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泛音的多少等多种因素决定。音的音色则是指指音的感觉特性。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寡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音的分类。根据音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 音乐中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在是音乐表现中必不可少。如架子鼓发出的声响就是一种噪音,不过,这种噪音有一定的规律。
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了声乐所必须掌握的乐理基本知识有关音的这部分,如需更多声乐等相关资讯,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文艺体育栏目声乐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