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舞蹈 » 舞蹈教育新闻 »

信州茶灯 | 时光长河里,看一场精彩的非遗舞蹈

信州茶灯 | 时光长河里,看一场精彩的非遗舞蹈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21-9-7 10:15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编者按:保护非遗,传承非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简单复制,更是在于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汲取营养,推陈出新,在传承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本次推出将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和曲艺等方面入手,带领大家走进具有浓厚艺术生命力的“时光长河”。

信州茶灯

1

摘 要

信州茶灯,既“采茶”。“采茶”原是中国一种民间歌舞体裁,流行于南方产茶区,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采茶”由一群姑娘身扎彩衣,腰系绣花围裙,手持茶篮,口唱“十二月采茶歌”,载歌载舞,描述采茶姑娘一路上山坡、走小路、穿茶丛、双手采茶、拣茶和在茶叶丰收归途中追、扑蝴蝶的喜人形象。整个“采茶”以跳跃活泼的乐曲和轻盈优美的舞姿,使人联想起风和日丽的茶乡春天的生动情景。

2

歌舞体裁,跳跃活泼;

乡情浓郁、热闹喜庆。

一、形成历史

信州茶灯由采茶歌发展而来,起源于明代。明中叶至清初,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又加入春节元宵的灯彩行列,逐渐形成了采茶(茶灯)舞。频繁的茶事活动,孕育了江西丰富多彩的采茶文化。采茶文化当时以江西为轴心,陆续在粤东北、闽西、皖东、湘东等地区内流行。明初,中国南方各地流行着唱采茶歌的风俗,但采茶文化包括后来的采茶戏主要形成于明中叶至清代。

二、主要内容

“采茶”原是中国一种民间歌舞体裁,流行于南方产茶区,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采茶”由一群姑娘身扎彩衣,腰系绣花围裙,手持茶篮,口唱“十二月采茶歌”,载歌载舞,描述采茶姑娘一路上山坡、走小路、穿茶丛、双手采茶、拣茶和在茶叶丰收归途中追、扑蝴蝶的喜人形象。整个“采茶”以跳跃活泼的乐曲和轻盈优美的舞姿,使人联想起风和日丽的茶乡春天的生动情景。

信州茶灯由乐队和表演两部分人员组成,伴奏乐队由当地串堂班担任,人数在4至12人,乐器主要有二胡、笛子、唢呐、先锋、钹子、鼓等。表演者人数9至20人,分别扮演茶公、茶婆、茶女、举头灯等。

三、基本特征

(一)兼容性

信州茶灯主要以歌、舞、灯彩为主,保留了少量采茶戏剧目。画面多姿,载歌载舞;音乐热烈欢快,茶歌旋律优美动听;气氛热闹喜庆。

(二)本土性

信州茶灯保留下来的采茶戏大多土生土长,健康质朴,乡情浓郁,唱词和念白,大量运用民间俗语和歇后语,通俗易懂。

(三)大众性

信州茶灯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生活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四、重要价值

采茶(茶灯)文化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和人民性。包含了传统歌舞、民间灯彩、地方戏曲等多项内容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其保留下来大量的传统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贴近广大劳动群众生活,它人物少,布景简单,表演场地不限,观赏性强,气氛热闹喜庆,群众参与度高,极具生命力,在城市和农村都非常流行。

来源:娱乐和快乐看这里

0% (10)
0% (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