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武术 » 武术理论专题

武术理论之对形意拳“五合”的探讨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历朝历代都有很多武术名家,特别是到了近现代,由于有着古代所不能及的现代媒体工具,武术界的信息已经不仅在该圈内流传,普通民众也借此得以对当代武术名家、以及一些武术理论有所了解。当然若想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解开那些无法言传、甚至是无法身教的谜题是非常重要的。有鉴于此,唯学网特别在武术频道开设武术理论专题,搜集整理武术界对于一些难解的武术谜题的心得经验,以便于广大武术爱好者查阅了解。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武术名家对形意拳“五合”的探讨情况。

形意拳前辈的论述中有“六合”之说。六合分为外三合与内三合。首先谈外三合。外三合就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在练习中似乎感觉仅这三合不足以使外部动作完全合一,成为一个整劲。凌善清先生所著《形意五行拳图说》中载岳武穆形意拳要论中有“左手与右足相合……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总之一动无不动,一合无不合,五形百骸,悉用其中矣”。这里道出了全身要处处合,也就是说不只要“三合”。

再谈内三合。内三合中的心与意合,气与力合,让人费解,先看心与意合,心是什么?用有形之物来解释则为心脏,难道是心脏与意合?心脏是按自己特有的规律来跳动,无法用意来左右它,那用意来合心脏的跳动?显然说不通。如果用习惯来解释“心”,那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心思、心得、心里想、心中有数等等,但虽说在用字上都是“心”字,实际这些却都是大脑的活动,不是“心”在想是“脑”在想。意是什么呢?意就是意思、心思、意念等,这无非也是大脑的活动,既然心与意都是指同一大脑活动,那不就成了脑与脑合了吗?由此说心与意合很难作解。也许前辈们当初提出心与意合还有一种拳术中独特的解释?

再看气与力合。传统的内功拳所说的气不是指平常呼吸之气,而是指内气;力是指内功之力,称内力或内功,是由内气发放产生的力,不是后天血气之力。后天之力称为外力或拙力。刘殿琛先生在《形意拳术抉微》一书中写道:“气之表现者力也”,“有气方能有力,练武者苟舍其气则无须其力矣”。从老前辈论述中可以看出气是力之源,力是气之表现,力由气生,力就是气,它们本来就是一种东西,只不过一个是内在,一个是外显而已。一种东西还用谈合吗?形意拳前辈们在与人交手时并不见其“用力”,只是“轻轻一划”就使对方跌出丈余。这就是内劲,也就是气之所致。气与力合之说把气与力当作两种东西,那么在练拳时只有使用拙力去求与气相合了,这样就背离了形意拳之道。刘奇兰老前辈说:“此形意拳是变化气质之道。复还与初,非求后天血气之力也。”有人可能会问:不用拙力去与气合,内劲如何练出?请看郭云琛老前辈之说:练拳时按着规矩,顺应自然,不用劲而内劲自长,神形合一,内外一致,从容中道,不思而得矣。

本文观点是否有道理,望广大武术同好发表高见,共同探求传统武术之真谛。如需更多武术理论观点相关资讯,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文艺体育栏目武术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新闻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