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随着网络日益普及,MSN、BBS、博客等各种网络娱乐形式为网民提供了充分的话语平台,但同时,各种“网络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专家指出,网络像一把双刃剑,当导向正确时,网络有着惊人的推动力量,反之也能给网民带来巨大伤害,进而给网络生活中的公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负面影响。 某网 站论坛不久前发生了一起“电话门”暴力事件。一则名为“打击一切变态”的帖子,声称其美女同事频频遭受一男子的电话骚扰,并公布了“骚扰者”的手机号码。该帖发布后,不少网友响应,“把该号码印在黑广告上”、“把这个号码公布到其他网站”等主意层出不穷,支持“打爆该号码”的网友越来越多,这些行为已经从 网络向现实生活渗透,严重地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生活与合法权益。类似的群体性攻击事件,在网络上屡见不鲜,网络暴力正以其独有的方式破坏着公共规则、侵犯着道德底线。“人肉搜索”行为就是网络暴力行为的典型代表,网络暴力正在迅速蔓延,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种暴力行为正在被“合法化”、“正义化”。部分网友 通过非道德的手段去行使自己的道德声讨权,全然不顾法律法规。
材料2
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世界各国对网络的利用和依赖将会越来越多,因而网络安全的维护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因此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攻击。美国每年因信息与网络安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亿美元,企业电脑安全受到侵犯的比例为50%,1998年我国公安部破获黑客案件近百起,其中以经济为目的的 计算机犯罪占70%,计算机犯罪能使一个企业倒闭,个人隐私的泄露,或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瘫痪,这些绝非危言耸听。 网上交往的虚拟性,淡化人们的道德观念,削弱了人们的道德意识,导致人格虚伪。有关专家分析指出:以德治网,以法治网,将是今后维护网络生活公共秩序的两种重要途径与基本手段。把“爱国守 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灌输给广大网民,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坚决抵制网络色情等不良信息的诱惑,自觉地遵守有关网络规则,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不断推动网民的道德自律与守法观念。
请回答:
(1)网络生活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更应该共同遵守社会公德,结合材料分析在网络生活中怎样加强社会公德自律。(4分)
(2)结合材料1、材料2中涉及的“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等危害网络公共安全的社会现象,简析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6分)
38.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中美国”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尼尔·弗格森于2007年3月5日在《洛杉矶时报》上以“买下中美国”为题的撰文中首次提出的;而中美 “两国集团论”即“G2”,则是由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在2008年夏季出版的《外交》杂志上发表的“平等的伙伴关系”一文中首 先提出的。尽管常常被相提并论,但这两种观点各具特色。前者的特征是认为中美应合二为一相互满足。弗格森“创造性”地把China(中国)与 America(美国)合成一个新词“Chimerica”(中美国),并宣称“中美国”这个概念是指最大消费国美国和最大储蓄国中国构成的利益共同体: 美国和中国不是两个国家,而是同属于一个叫“中美国”的国家,它们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一个储蓄一个消费,一个出口一个进口,一个提供产品一个提供服务,一个储备外汇一个印制美元。他声称“这是极好的联姻,相互补充”。G2的重点则是强调中美不应再纠缠于效率低下的国际社会或国际组织,而应通过两国单独的密切合作来应对金融危机。弗雷德明确表示,如果中美合作,会使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WTO运作得更好。
——摘自新华网 2010年07月14日
材料2 新华社纽约2010年9月22日电中国国务院总理******当地时间22日在纽约出席了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盛大欢迎晚宴,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开创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光明未来》的演讲。
******表示,过去的十年是中美两国关系稳步提升、不断深化的十年,是两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十年,******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共同确定了两国建设21世纪中美积极合作全面关系和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美关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但对话与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中美两国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1中的“G2”观点。(6分)
(2)结合材料1和2分析中美关系“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的寓意。(4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 D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同一性原理。
【答案解析】善于游泳的人也可能溺水,善于骑术的人也有坠马的可能,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相互转化。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D。选项B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即现象和本质的关系,选项A是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阐述。均不符题意。
2.【参考答案】 B
【考点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相对性。
【答案解析】列宁在这里论述的是真理的相对性,揭示了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但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亦即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选项ACD的说法均否定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是错误的说法。
3.【参考答案】 B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依据。
【答案解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所有的哲学派别,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没有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们都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也不能理解社会的本质,不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从而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4. 【参考答案】 A
【考点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两因素。
【答案解析】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而同时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矛盾要通过商品的交换得以解决,通过交换,商品的抽象劳动转化为具体劳动,个别劳动时间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选项BCD的矛盾都要通过商品交换的实现得以解决。
5. 【参考答案】 B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革命道路的基本思想。
【答案解析】A选项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党的三大法宝,不符合题意;B选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思想,符合题意;C选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方面,不符合题意;D选项游击战争、红色政权、党的建设为干扰项,故应排除ACD选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6. 【参考答案】 C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案解析】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选项A是我国的国体;选项B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选项D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所以,选项C是正确答案。
7. 【参考答案】 A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选项BCD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同点。所以选项A是正确答案。
8. 【参考答案】 B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向。
【答案解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总体思路;做出了“加快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工作布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可见选项D属于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布局的内容。所以选项B是正确答案。
9.【参考答案】 B
【考点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海国图志》及其影响。
【答案解析】选项A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选项C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选项D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作;三项都不符合“历史地理”的题干要求,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10.【参考答案】 C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区别。
【答案解析】A选项属于二者都采用的先进技术;B选项属于二者都主张学习的西学;D选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1.【参考答案】 C
【考点说明】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答案解析】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选项ABD都是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但并不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12.【参考答案】 C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道德起源问题。
【答案解析】应该看到,道德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所以选项C错误,应当入选。
13.【参考答案】 D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
【答案解析】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一夫一妻是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4.【参考答案】 B
【考点说明】 本题考查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案解析】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对宪法所包含的法律精神与立法目的的核心概括,其中人民主权原则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原则在宪法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宪法通过确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确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人民当家做主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确认广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做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法治原则是指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选项C公民权利原则是指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原则。选项D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宪法所规定的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此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15.【参考答案】 C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和2011年建党九十周年。
16.【参考答案】 D
【考点说明】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重大事件。
二、多选题
17.【参考答案】 ABC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答案解析】这道题的考点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要用辩证的观点去把握,一定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本题中题干的错误在于把历史进程看做个人意志活动的结果和偶然事件的堆积,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18.【参考答案】 ABC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解析】人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认识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所以答案是选项ABC。选项D说实践主体能够创造物质,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说法。
19.【参考答案】 AB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剩余价值的来源。
【答案解析】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这个过程的客观后果则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价值的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
20.【参考答案】 ABC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案解析】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一些最基本的方面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