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统招研究生 » 试题专题 »

2016年考研法硕(非法学)真题及答案(2)

2016年考研法硕(非法学)真题及答案(2)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6-1-11 14:43

考研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19、下列关于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聘请若干顾问出席会议,参加表决

B、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委员人选,由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

C、全国人大设有法律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等几个专门委员会

D、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具体办事机构

【解析】B

专门委员会聘请的顾问可以参加会议,但是不能参与表决。预算工作委员会不属于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辅助性工作机构,同时也是常设性的机构。

20、下列关于宪法修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宪法的修改机关和宪法的制定机关相同

B、由公民提议修宪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通例

C、宪法修正案一般需要由议会过半数通过

D、我国宪法修改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解析】D

我国的宪法修改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机关是全国人大;二是规定了宪法修改的提案主体,即宪法修改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的提议;三是规定了宪法修改的通过程序,即宪法修改须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21、2014年9月,王村举行村委会选举。下列人员中,应当列入参选村民名单的是

A、王二,户籍在李村,半年前入赘王村

B、王五,户籍在王村,在纽约唐人街打工,杳无音讯

C、王七,户籍在王村,嫁入李村,已登记和参加李村选举

D、王九,户籍在王村,在北京经商,多次表示要参选村委会主任

【解析】D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选举前,应当对下列人员进行登记,列入参加选举的村民名单:(1)户籍在本村并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2)户籍在本村,不在本村居住,本人表示参加选举的村民;(3)户籍不在本村, 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此外,已在户籍所在村或者居住村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不得再参加其他地方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22、东风地质队在白兔村勘探时,发现高某承包的竹园地下有丰富的钨矿,此钨矿的所有权属于

A、国家

B、白兔村

C、高某

D、东风地质队

【解析】A

矿藏、水流、城市的土地是绝对国家所有的。

23、根据我国宪法,下列关于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中央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B、主席由国家主席提名,全国人大决定

C、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D、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主席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解析】D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中央军委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全国人大决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中央军委任期与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即5年,但没有届数限制

24、下列关于言论自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言论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内容

B、保障言论自由为各国宪法所普遍承认

C、规制言论自由的方式主要有预防制和追惩制

D、行使言论自由时侵害他人名誉权的,构成违宪

【解析】D

制约言论自由的法律不仅仅只有宪法,宪法具有原则性,具体部门法律能够调整的范畴,可直接由部门法调整。

25、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已行使的权力是

A、在特别行政区征税

B、任命特别行政区法院的法官

C、批准特别行政区立法通过的法律

D、任命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

【解析】D

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使的权力有: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任命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和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解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

26、下列国家中,采用专门机关模式进行违宪审查的是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日本

【解析】B

大陆法系的国家采用专门机关进行违宪审查,代表国家是法国和德国。

27、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至少要举行一次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召开

D、地方各级进行选举和通过决议,以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

【解析】C

地方各级人大的会议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召集,并且由主席团主持。

28、关于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备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直接报国务院备案

B、报省、自治区政府备案

C、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备案

D、经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解析】D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并经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29、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关于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民法院实行陪审制

B、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C、上级人民法院领导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D、人民法院设立审判监督庭,专门讨论重大疑难案件

【解析】B

我国法院实行合议制度,一审吸收人民陪审员。法院上下级之间属于监督关系。我国法院设立审判委员会负责专门讨论重大疑难案件。

30、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感叹"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其中,"三风十愆"指的是官吏中盛行的"巫风"、"淫风"和"乱风"三类恶劣风气以及与之相关的十种不良行为。我国古代已有针对"三风十愆"处墨刑的惩罚性规定,作出该规定的朝代是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唐朝

【解析】A

公元前 16 世纪,商王朝确立,为儆戒百官而制定了"官刑",严禁官吏腐败风气的十种犯罪行为,谓之"三风十愆"。规定,凡国君有犯而臣下不加劝谏、匡正者。处墨刑。

31、《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中具有诉讼法性质的篇目是

A、《网法》和《捕法》

B、《网法》和《杂法》

C、《杂法》和《具法》

D、《捕法》和《具法》

【解析】A

在篇目结构上,《法经》共有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将《盗法》和《贼法》列在法典之首。《网法》也称《囚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网法》、《捕法》二篇属于诉讼法的范围。

3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朝法制的指导思想的是

A、缘法而治

B、法令一统

C、严刑重罚

D、明刑弼教

【解析】A。

D项明刑弼教是明朝的指导思想。

33、秦律规定:"盗封高夫可(何)论?廷行事以伪写印。"这里的"廷行事"是指

A、制定法

B、司法成例

C、立法解释

D、司法解释

【解析】B。

廷行事。是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判例),在律文无相关规定时,可作为司法实践中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

34、汉成帝时,甲杀人,告之其养子乙,乙藏匿甲。问乙何论?

A、坐杀人共犯

B、坐窝藏

C、上请

D、不当坐

【解析】D。

汉朝法律规定,直系三代血亲之间禾口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均可因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免于刑罚。汉宣帝时明确规定:子女隐匿父母,妻子隐匿丈夫,孙子隐匿祖父母的罪行,皆不追究刑事责任;父母隐匿子女,丈夫隐匿妻子, 祖父母隐匿孙子罪行的,如果所隐匿罪为死罪,则上请廷尉,由其决定是否追究首匿者的罪责。

35、汉律的罪名除沿袭秦制外又增设了一些新罪名。"左官"便是其中危害中央集权的犯罪之一。具体是指

A诸侯国官吏与诸侯王结党,知其犯罪而不举奏

B朝廷大臣交通诸侯,助其获得非法利益

C朝廷官员舍天子而仕诸侯

D泄露朝廷机密事宜

【解析】C。

左官:朝廷官员"舍天子而仕诸侯"即为左官,其行动受到诸多限制.

36、中国古代最早将法典的篇数简化为十二篇的是()

A《魏律》

B《晋律》

C《大业律》

D《北齐律》

【解析】D。

《北齐律》于武成帝河清三年(564年)完成,其特点为:形成12篇的法典体例;首创《名例律》的法典篇目

3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刑讯野蛮残酷。南陈创立了一种名为"侧立"的刑讯方式。下列对该刑讯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车辐粗杖来压受审者的脚踝

B将铁犁烧红,令受审者立其上

C对受审者断绝粮食,三日后才允许进食少量粥,循环使用

D对受审者先鞭笞,再令其负枷械刑具站立于顶部尖圆且仅容两足的一尺土垛上【解析】D。

南陈设"测立之法",对受审者先鞭打二十,笞捶三十,再迫其负枷械刑具,站立于顶部尖圆、仅容两足的一尺高之土垛上,折磨逼供。

38、下列选项中,依唐律可以适用自首减免刑罚原则的犯罪行为时()

A私可天文

B偷渡关卡

C侵害人身

D脱漏户籍

【解析】D。

不是所有犯罪都可以享受自首的待遇。凡"于人损伤,于物不可备偿","越渡关及奸,并私习天文者,并不在自首之列"。即对侵害人身、毁坏贵重物品、偷渡关卡、私习天文等犯罪,即便投案也不能按自首处理。因为这些犯罪的后果已不能挽回。

39、中国古代对一种刑罚有如下的描述:"既杖其脊,又配其人而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也。"该材料所描述的刑罚是()

A刺配

B折杖

C廷杖

D发遣

【解析】A。

刺配指既杖其脊,又配其人而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也

40、下列关于《元典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元典章》附载了五服图

B、《元典章》为元朝第一部成文法典

C、《元典章》开创了六部分篇的编纂体例

D、《元典章》是元朝地方官府自行汇编的法规大全

41、明代负责全国行政监察工作,参与重大或疑难案件审理的中央机关是:(C)

A、御史台 B、大理寺 C、都察院 D、锦衣卫

【解析】明朝建立了空前庞大的监察机构。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由御史台改名而来,长官为左都御史,右都御史辅之。都察院号称"风宪衙门",为天子之耳目,所有御史必须科举出身,职权颇重,对任何官员都可进行监督弹劾,并可对刑部的审判和大理寺的复核及地方审判进行监督。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每年轮换出京至各省巡查,称为"巡按御史",号称"代天子巡狩",虽官阶不高,但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力。御史犯罪加重二等处罚

42、清时屡兴文字狱,但律例中并无关于惩治思想犯罪的规定,审理此类案件,一般比附的罪名是:(B)

A、妖书妖言 B、谋大逆 C、大不敬 D、谋判

【解析】清朝虽然未曾制定一条文字语言犯罪的条例,绝大多数文字狱都比照"谋大逆"判罪,一案构成,往往全家遭诛甚至灭族。

43、1906年9月,清廷发布《宣誓预备立宪谕》,将立宪指导原则确定为(C)

A"道德与法律为一体"

B"中外通行,有禅治理

C"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D"折中世界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

【解析】1906年9月1日,清廷发布《宣示预备立宪先行厘定官制谕》,确定了"大权统于朝廷,宪政公诸舆论"的立宪指导原则。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目的,在于敷衍和拉拢要求改革的资产阶级立宪派,抵制势不可挡的革命运动,并进一步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巩固清朝的政权。

44、1932年10月颁布的《中华民国法院组织法》规定,普通法院的审级是(A)

A三级三审制

B四级三审制

C三级二审制

D四级二审制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沿用北洋政府的法院组织体系,实行四级三审制。1932年10月公布《法院组织法》(1935年施行),改为三级三审制,第三审为"法律审"。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