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 . D 2 . B 3 . C 4 . B 5 . A 6 . B 7 . A 8 . A 9 . D 10 .D
11 . C 12 . C 13 . D 14 . D 15 . D 16 . C 17 . A 18 . C 19 . A 20 , D
21 . C 22 . C 23 . D 24 . A 25 . B 26 . C 27 . B 28 . B 29 . C 30 . C
31 . D 32 . A 33 . C 34 . D 35 . C 36 . B 37 . C 38 . B 39 . B 4O . D
41 . A 42 . D 43 . D 44 . B 45 . D
二、辨析题:46-48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46 .教育现代化主要在于教育设施的现代化。
47 .智者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48 .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的变量。
参考答案
二、辨析题:
46 .答:错误。教育现代化由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教育内容和方法现代化、教育设施现代化、教育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这六个方面的现代化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育现代化的标准体系。教育设施是办学的基本条件,教育设施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但总的看来教育设施的现代化不是主要的方面。教育思想是指经过人们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教育理论认识,具有实践性、抽象性、社会性和前暗性等多种特征,具有主导的作用。教育思想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条件、心理基础和精神支柱,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是开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所以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
47 .答:正确。智者(又称诡辩家),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到公元前5 世纪后期,“智者”一词,被专门用来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他们云游各地,授徒讲学,成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的出现使得职业教师已逐步取代原有的“大众教师”(如诗人、剧作家等),教育工作已经开始职业化。
48 .答:错误。(l )无关变童,也称控制变童,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它使实验者无法对所得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2 )因为实验因素的控制,就是对自变量的操纵和无关变量的控制。知果在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操作变化,无关变量也发生变化,那么,因变量的变化,就不只是自变量变化所引起的结果了。( 3 )如果对无关变量的影响不加以控制或消除,就无法确定因变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在选择研究变量的同时,必须辩明无关变量,考虑哪些无关变量可能对研究结果有影响,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
三、简答题:49-54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90 分。
49 .实施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0 .简述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的基本内容。
52 .简述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响”理论。
53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有何区别?
54 .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为实现观。奴与材料的统一应如何选材?
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49 .答:
我国的教育目的强调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其实施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不能把西方传统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等同起来,不能把全面发展理解为人的各方面均衡发展、平均发展。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而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辫证统一,德智体等各种素质在人身上的和谐发展正是个性完善发展的表现。
第二,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坚持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决定的。从历史发展看,我国既有全面发展教育的正面经验,也有忽视全面发展教育的反面经验。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等均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知识与能力、才能与品德等多方面在构成完整、完美个体中的相互联系性和自觉性。这些都从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基础上证实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第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德、智、体、美、劳各育之间的关系。各育既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替代。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这要求我们避免两种片面的倾向:一是只注重各育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各育的独特功能;二是只注重各育的区别和不可替代性而忽视各育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它们割裂开来、时立开来。
第四,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要求,固然需要有扎实有效的教育实践,但同时也需要以教育目的的要求来时刻校准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把它作为衡童、评价教育实践的根本标准。
50 .答:
( 1 )中小学在德育认识上存在以下偏差:一是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德育蜕化为政治,窄化了德育的功能;二是把德育等同于理想教育,排斥德育的现实取向,导致了德育脱离现实的倾向;三是把德育等同于集体主义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把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德育成了应付考试的一门课程。
( 2 )在德育工作中存在功利主义倾向,过于重视思想、政治和道德知识,注重书本教育、口头说教,忽视实践锻炼,启发自觉,不注重道德主体的养成等问题。
( 3 )在德育管理中的主观主义倾向,习惯自上而下发号施令,忽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结果是德育低效、道德冷漠等问题日益严重。
( 4 )在德育评价上存在形式主义倾向,表现在以认识代替行动,以书本知识的考试代替对学生的全面系统品德评价。
( 5 )在德育研究中的经验主义倾向,动不动就是讲过去、讲传统,唯独不关注现在和将来。
51 .答:
“全人生指导”是杨贤江有关青年教育的重要思想。所谓“全人生指导”,就是主张对青年要全面关心、全面指导,也就是不仅要关心青年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还要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教育与指导。凡是生活上产生的问题,诸如人生观、参政、求学、择业、道德修养、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生理现象、交友、恋爱、婚姻、家庭等,都应给予热情的指导与帮助。这不仅使他得了进步青年的信任,成为青年们思想上的“坚毅导师”,生活上的挚友,并形成了其“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丰富内容。
52 .答:
“平行教育影响”是教育和影响个人的一种形式,只不过它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在这里,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马卡连柯用一种共同的方法同时完成对单独的个人和对整个集体的教育两个任务。这一理论的提出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53 .答: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区别:
( 1 )活动对象不同。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活动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而易见的骨骼和肌肉操作,可以被观察、被感知。智力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头脑中的映象,不是客体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属于观念范畴,不具有相应的物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智力技能只能在大脑内借助于内部言语内隐地进行,只能通过难以觉察的映象变化来判断其存在,具有隐藏性。
( 2 )活动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连锁,不能省略。智力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难以觉察到其活动全部过程。
( 3 )活动要求不同。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 反应联结,智力技能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54 .答:
选材不是按研究者主观意愿任意剪裁取舍,而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 l )要紧紧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选材,分清主次;
( 2 )选取典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使材料的质和量把握得当;
( 3 )选取真实准确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也就是说要鉴别材料的真伪和价值程度;
( 4 )要尽可能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感的材料。
在此基础上,经过研究者对材料的正确深刻集中的分析、归纳和综合,提取论。汽,选择论据概括结论,从而实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
以上是2016年同等学力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考生如果想获得更多在职研究生相关资讯,如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以及报考条件、相关知识,敬请关注唯学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