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好德育教养?
德育教育正是教导孩子,社会中除了「自己」还有「别人」,学懂如何与他人融洽共处,并同时发挥自己的创意及思想。
德育教育并非尝试局限孩子的创意思维,或成为凡事「Say Yes」的机械人,而是希望孩子在合理的期望下,长成一个品性良好的人。
按孩子个性弹性调整德育教育
在芸芸良好品格中,要孩子全部都做到固然是不切实际,亦会让家长身心疲累。因此,我们家选择只着重数个德育观念的重点,并按孩子的个性而作出调整。
正巧我家的两个儿子性格截然不同,大儿子个性比较害羞,而弟弟则是「冇有怕」,常常横冲直撞。是以对于哥哥,我们总希望他可以更有勇气,而希望弟弟更加谦和一些。因此与哥哥谈及有关「谦虚」的概念时,我们希望教导他发掘和欣赏别人长处的同时,亦希望他学会肯定自己的强项及对自己更有自信。谦虚,并不是要孩子否定或隐瞒自己的长处及优点,而是除了为自身的优点自豪之外,更要欣赏别人的优点长处、以及检讨自己的不足。至于弟弟,则因为他已经自信心爆棚,所以要适度调节,更为着重自我检讨的一环。
游戏中学习生活中实践
面对坐不定也站不定的混世魔王,如果必须要坐定定聆听长篇大论的道德经,恐怕作为*我第一个失去耐性,举手投降了!
因此,家长可以选择一些有趣味而又有教育意义的绘本,透过轻松的讲故事环节,同时向孩子灌输正确观念。同时,亦可以透过角色扮演(role-play)游戏,把德育例子以不同的玩具、玩偶演绎出来。我家的两个小男孩,他们最爱的是车车玩具,因此我陪玩时亦少不免要「饰演」不同的车子。除了按照哥哥及弟弟自行设定的故事发展进行,我亦会不时加入小插曲,例如变成一架不守规矩,逆线行车的跑车,又例如车辆们争先恐后不礼让,引起一系列的意外及问题,以简单的前因、后果,让他们明白显浅的道理。
正因为德育教育不能够靠背诵或练习簿来学习,需要孩子持续透过「多听、多做」,才可巩固正向观念,所以家长的态度及身教更是最重要的一环。例如「环保」概念,除了透过故事和游戏,家长更可以以身作则,例如把垃圾分类回收,或废物利用制作玩具等,更可以让孩子用自己双手直接参与,加深印象。
不完美的父母与不需完美的小孩
家长对着捣蛋顽皮的孩子,少不免有劳气的时候。当我面对孩子第N次顽皮而惹怒我时,我亦需提醒自己:既然我无法成为一个完美的妈妈,那么我亦不能够要求孩子成为完美的小孩。希望各位家长也可以轻松面对不论是德育或学术上的学习。学习的道路上偶有错败,但如果能够轻松面对,那么大人和孩子也会更为开心自在。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