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人生底牌”,是家长对孩子的信任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是孩子最后的一张底牌了。
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是人生开始的一个起点,在这个家中,孩子们慢慢学会如何去爱、去信任、去独立、去交往新的朋友、去处理和社会的关系。
不管将来他们走得有多远,家始终应当是他们最温暖最留恋的港湾。
从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开始,越是年幼,就越发的信任和依赖父母。
我们常常说到,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信任的话,那还有谁可以去信任呢?
那么,这个充满了欺骗和伤害的世界,又该让这些幼小的心灵如何去面对呢?
绝望的时刻,生命成了最后的武器
| 父母之爱伟大,但有时也会伤人。
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孩子因为被逼写作业,跟父母吵架之后冲动跳楼。
父母悲痛欲绝,抱着孩子的尸体哭喊:“再也不逼你写作业了!”
父母都想对孩子好,但不是所有父母都明白该如何做。
很多“逼死”孩子的父母,并非不爱孩子。
相反,他们为了孩子“好”,可以付出很多,只是在付出的同时,也附加了更多的期望与要求。
你以为的严格教育,可能是情感虐待。
我们都知道长期对孩子进行严重的躯体伤害属于虐待,但其实公开羞辱和引发强烈刺激的言语暴力,也是一种精神情感上的虐待。
世界卫生组织将儿童虐待的主要类型分为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儿童忽视及经济剥削等。
其中情感虐待是指对儿童长期、持续、反复和不适当的情感反应,对儿童的经验与表达产生消极影响。
比如限制儿童的行动与自由、诋毁、嘲讽、威胁、恐吓、排斥、歧视,以及其他非躯体的敌视等,都属于情感虐待的范畴。
研究显示,父母对孩子实施情感虐待,会剥夺孩子最基本的心理需要,让孩子呈现出更低的自尊水平和更高的焦虑状态,影响孩子的自我情绪控制。
遭受过较多情感虐待的孩子,更容易用消极的思维方式来面对世界,并在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和感受上表现得更加抑制或行为失常。
亲子之间的信任危机,让孩子在家中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到了社会上,也本能地不信任那些伸出援手的大人。
虽然大多数紧绷的亲子关系在孩子成年后,会得到缓和。
但丢失的信任,却很难再找回来。
比如,有些父母总觉得孩子不懂体会和珍惜父母的付出,所以不断地控诉孩子——“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
如果你不能表现好,你对得起谁?”
如果,所有的付出能换回家庭的幸福也值了,可常常事与愿违,辛苦一场,孩子却并不领情,成绩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更糟糕的是亲子关系也不如预期,孩子有什么 事情都不愿意和你说,你成了他最熟悉的陌生人。
由于过度将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你和伴侣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似乎不如以前那么亲密了……
许多人把希望和幸福全都倾注在孩子和家人身上,付出很多,最后换回来的却是自己的脾气和抱怨,孩子的绝望和逃避。
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很大程度上是与该生的情绪、兴趣、心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而家长对孩子是否信任直接导致孩子出现情绪、兴趣上的波动,影响孩子学习的心理环境和学习效率。
从那些学习成绩出现下滑或者成绩较差的同学的情况来看:
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持否定态度(不信任)的。
为了让孩子学习上更优秀或有进步,为了帮助他们登上学习的巅峰或走出困境,父母一般采取的方法就是,使出浑身解数把他们牢牢限定在书本学习这个单一学习领域里,忽略了孩子的自信心的建立,给不到孩子认同感,孩子变得不独立自主。
这让很多孩子内心特别痛苦,情节严重的就出现了优秀的孩子也放弃努力,人生重要阶段选择放弃自己,可见孩子有多难过。
他们接收不到来自父母太多的爱与信任,小小的心田里压抑着的是那份我不行,我不好,我不被爱时,日积月累下来的就是情绪的低落,无心学习等等。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抱怨,为什么孩子不和自己沟通?
为什么自己为孩子付出那么多,他还不领情?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总结出来几类原因 :
原因一 :孩子感到不被重视。
孩子从小就意识到“我说的话不重要”。
原因二 :父母情绪不受自己控制。
父母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拿孩子当发泄口。
原因三 :两代人的代沟被忽视。
父母以为自己懂孩子, 其实价值观因人而异,因年龄、时代而异,过去的正确看法不一定能指导现在的实践。
原因四 :父母陷入标准偏误心态。
自己为工作竞争焦虑, 所以逼孩子上补习班;自己没处理好夫妻关系,所以让孩子不要相信感情,只能“靠自己”。
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孩子的学习以观察学习为主。
所以,什么样的父母就容易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言传”不如“身教”。
托尔斯泰曾说:“全部的教育,或者说99%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而榜样的前提是放在确立父母与子女之间紧密、绝对的信任关系之上。”
父母的信任是对孩子最好的关心。
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很多父母怎么做都不满足,甚至难以取悦,整个大环境都喜欢挫折式教育,永远得不到鼓励,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摧残,何况是一个孩子。
就如同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红皇后一样。
因为童年时白皇后的谎言,红皇后没能得到家长的信任,之后遭遇意外,让她的头越长越畸形,致使本来就暴脾气的红皇后越发自卑扭曲。
可见,童年时父母的不信任,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负面影响。
父母的信任是对孩子最好的肯定。
每个孩子心灵深处都渴望受到父母的赏识和肯定。
父母要自始至终给孩子前进的信心和力量,父母的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都会让孩子激动好长时间,甚至会改变他的整个人生态度。
“家长答应孩子认定的事就要做到,因为他们是认真的,不像有些大人只是说说而已。”
的确,一个冰淇淋,一次游乐园之行,一个盼望很久的玩具,在大人这里不算什么。
但在孩子心中,那些全都是真的,他们日日念着这些许诺,兴奋地盼着兑现的那一天。
但大人突然说“我忘了”甚至在孩子闹脾气时一句“这算什么大事”的呵斥,就成了多少孩子解不开的心结。
正如社会学家林·扎克曾说:
“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来自父母的每一次欺骗,都足以压垮孩子的内心世界。
父母的失信,会让孩子耿耿于怀,不断累积的失望与愤怒,甚至成为了一种伤害自己的执念。
而更令人感到难过的是,当父母习惯了去开“空头支票”,也是在无形中消耗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信用值。
对孩子不信任,是父母对自己不信任向孩子投射的结果。
他们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跌跌撞撞就到了现在这个样子,他们那些对社会的不满没有被象征化或意识化,于是投射给孩子,就变成了这样的理念:
孩子不被严格管教就会变成罪犯。
或者,父母功成名就的动力,来自要摆脱早年非常糟糕的环境,他们就想当然地认为,给孩子糟糕的环境才能让孩子努力。
他们不知道,时过境迁,那些被信任的孩子一定会比“雪耻”的孩子有更持久的战斗力,也更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教育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其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本质就像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其本身就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父母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影响孩子,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强灌的填鸭式教育,往往不及父母自身的影响力。
来源:青云心理工作室
以上是关于亲子教育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亲子教育信息,第一时间了解更多亲子教育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更多亲子教育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