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礼仪(线下)
1.尊重主席,尊重对手,尊重评委,尊重观众
2.衣着得体,仪态自然
3.任何环节,主席发言结束方可起立
4.环节发言时禁止拿大纸
5.发言时禁止持笔、尺等物品
6.文明用语,禁止人身攻击
7.发言时不可扶桌、拍桌
8.发言时不可用“指人”手势,应用“请”手势
9.环节发言开始时应说“谢谢主席”
10.质询环节应遵守“5秒保护,7秒打断”机制
11.环节起立发言时应用手轻扶椅子
12.辩论过程中任何人都应遵循辩论诚信原则
13.选择评委时应遵循裁判回避原则
14.评委评议时应遵循评议不公开原则
15.评委点评时禁止以任何方式打断评委点评
16.自我介绍时应全队起立,由一辩开始依次自我介绍“正(反)方一辩XXX”,四辩介绍时应说“正(反)方四辩XXX 携正(反)队伍向在场各位问好,大家 晚上好!”
“晚上好”需由四位辩手共同问候,同时鞠躬
辩题类型
首先辩题大体是分为价值辩、政策辩、事实辩三种的
价值辩就如“情在理先/理在情先”,是应然层面的讨论,反映的是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属于价值讨论的范畴。
政策辩就如“发达国家应不应该征收肥胖税”,是针对某项政策应不应该出台而进行的讨论。
事实辩就如“限酬令对娱乐圈的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外卖骑手被困在系统里,主要责任在不在平台”。是在实然层面的讨论,针对已确定的事实进行外延来展开辩论。
但是大部分事实辩中也蕴含着需要进行价值比较的地方,所以我个人认为区分价值辩和事实辩的标准就在于这个辩题它最核心的交锋是否介入了较大比重的价值内容。
而当一些辩题既可以讨论事实,又可以讨论价值的时候,我觉得就依靠你个人的判断了。对于这场比赛而言,当你想把它当价值辩打的时候就是价值辩,想把它当事实辩打的时候就是事实辩。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脑洞题,比如“一切都是等价交换,是祝福/诅咒”,“假如你有一本死亡笔记,你应该利用它还是销毁它”,这种辩题一般会有题解,构造一个架空世界,以满足辩题的需要。
一辩稿架构
一篇合格的一辩稿中,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定义、标准、论点、论据、论证。
正申(前提)
政策辩和部分辩题中可以加入正申部分,也就是对辩题背景的解释,比如“直播带货的商业模式是昙花一现/长久繁荣”,这里直播带货的兴起背景就是新冠疫情,所以我们的一辩稿中必须要对疫情起到的作用进行一定的阐述。
对于上面说到的脑洞题,也有做正申的必要,比如说“一切都是等价交换,是祝福/诅咒”,双方就需要营造一个自己持方下的世界,并告诉大家,自己这样构造是出于什么目的、抱有怎么样的考虑、为了什么样的倡导,是比较合理?还是比较有讨论意义?或是比较有讨论空间?总而言之,在这种辩题里,正申就是让你给出一个你这样定义的理由。
定 义
定义就是对辩题各个词语的解释,就如“买买买是当代年轻人的解药/毒药”,这里就需要对“买买买”、“当代年轻人”、“解药”、“毒药”这四个词语进行一个解释。什么是“买买买”?这种消费行为是理性的,还是不理性的?“当代年轻人”是几岁到几岁?具有什么特征?怎样才算解药?是完全治愈还是缓解就可以?怎样又算是毒药?是需要致命还是只要有危害就算?
不同的定义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就如“青年成才的关键是个人能力/外部机遇”这道题,一种是把成才定为满足个人对成才的预期,比如说有车有房;另一种是把成才定为对社会做出一定贡献,这两种定义方式会让自身的论证方向产生很大的变动。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定义不能太过霸道。比如“买买买是当代年轻人的解药/毒药”这个辩题,如果正方把“买买买”定义为一种正常的购物行为,那么对反方而言无疑是很不利的,因为这个时候反方需要论证的是,一切正常的购物行为对年轻人而言都是毒药,反方就没有讨论空间了。
如此一来,反方必然不可能承认你们的定义,这场比赛就会陷入很难看的定义战,场上只剩下定义的争夺,对各自持方的论证则可以说是没有(定义战可以去看01年的金钱辩,是很经典的一场比赛,反方在争夺定义的同时也在进行战场的推进,教科书式的打法)。这不是出题人、评委、观众想要看到的比赛。因此我们在定义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符合我们的基本认知,不要太过于离谱。
所以我们要怎么去定义呢?定义有几种方式,最基础的一种自然就是查字典了,新华词典、辞海、百度、维基……不过这种的权威性会比较小,在双方定义产生冲突时比较不利。还有更权威的,就是在知网等网站上查找论文出处、学术名词的解释,这种的说服力当然会更高一些。当然,在实在找不到定义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依据日常语境和个人理解来对它进行定义,不过这种定义方式需要你对这个词有相当的了解程度,否则很容易被对面打掉。
而在辩题有题解的情况下,就需要你结合题解来下定义;在某个词语拥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的时候,你也不能去随便修改定义,比如“双减政策对教育行业的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你要是说“双减政策”是减重减肥……这很明显在挑战评委的心证,甚至有些评委直接给你判负也是合理的。
另外在定义时还需注意,定义不仅仅是定义它本身的意思就可以了,还需要结合辩题去对它的外延去作解释。例如“女性应不应该回家”这个辩题,“回家”的本义是回到家里,但是在这个辩题里很明显不能这么简单地去解释。那么结合辩题,“回家”就可以解释为:把重心放在家庭。这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定义。
标 准
标准是大部分辩手刚入门时最头疼的东西,标准是什么?要怎么去定标准?标准有什么作用?甚至在辩论圈内也有不同的意见存在。
简而言之,标准就是衡量的准则、判断的依据。是判断型辩题就用判断标准,是比较型辩题就用比较标准。当然,我们的辩题肯定不能简单地归为这两类,因此我们着重介绍标准而不会太去强调比较与判断的区别(区别后面会简单介绍)。
事实上,我们衡量任何事情的利弊都需要一个标准,只不过有时它的利和弊都太过繁多,涉及到各方各面,我们没办法一概而论。但是我们又非得去衡量它利弊的时候,我们只能选一个我最看重的方面,在这个方面里去比较利弊。而这个你最看重的方面,就是我们的标准。
比如说上学,它让我很累,可是能给我带来更好的发展,获得更好的发展对我显然要更加重要,所以我衡量上学的利弊就是以能否让我获得更好的发展为标准的。
又例如“发达国家应不应该征收肥胖税”这个辩题,正方是应该,他们的标准为“是否有利于国民的身体健康”,如果依据他们的标准,有利于国民身体健康,就应该征收肥胖税,反之则不该。
需要注意的是,在辩论赛里边,以个人、社会作为标准通常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标准定的层次太大,导致后面论证的力度不够(当然啦,把标准的层次定大一点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容易被对面攻击)。
因此我们在定标准时要尽量定得具体一些,是有利于社会哪个方面发展?是有利于个人哪个方面的发展?不过在定得具体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标准能否用来衡量辩题,其中的程度把握还需要辩手自己去平衡。
标准实际上就蕴含着辩题持方的价值人群和价值,一般是由价值人群和价值两个部分组成的,大都是“是否有利于XXX的XXXX”的样式。还是肥胖税的辩题,“是否有利于国民的身体健康”这个标准中,“国民”就是正方的价值人群,就是正方要为其发声的对象,“健康”就是正方想要倡导的价值,也就是正方认为应该征收肥胖税的最大理由。所以我们在比标准的同时,也就是在比较双方的价值,到底哪一个比较可取。
在部分事实类辩题中,我们也可以单以判断事实为主,而并不一定需要与价值产生太大的关联。以“外卖骑手被困在系统里,主要责任在不在平台”为例,这就是个判断型辩题,所以正方主要责任在平台可以立的标准就是“谁造成了这个困境,谁就要承担主要责任”。
这个辩题只是要追责,不用太追求价值的升华,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标准就可以稍微简单些,以判断事实为主,不用过多地考虑价值层面。因此判断型辩题中我们就可以去寻找被判断者是否满足某个特征,只要它满足这个特征就可以被判断成XXX,而这个特征就可以成为我们的判断标准。
我们在准备一个辩题时,通常有两三个论点,这些论点通常都是分割的,而这些论点想要论证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标准。(递进式论点同理,它们最终想要论证的也是标准)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辩题是“小明和小红谁更优秀”,这时候正方小明的三个论点是长得帅,身高193,年薪百万;反方小红的三个论点是讲礼貌,学历高,思想深刻。
在这场比赛中双方一番交锋下来,论点都被打得七七八八,这个时候评委要怎么判断谁获胜呢?就是看双方的标准。正方的标准是外在,反方的标准是内在。然后反方在结辩中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外在好的人也有可能是坏人,看一个人优不优秀还是要看内在。如果正方在标准上没有抢过的话,那我们就按反方的标准来吧,我们看内在,那么正方三个论证外在的论点就没有作用了,自然就是反方获胜。
那如果没有标准,我们可不可以看出反方想论证的是内在呢?当然可以,但是需要评委和对手、观众自己去从你们的一辩稿中把“内在”这个判断标准找出来。而且不保证所有人都能找对。所以我们把标准提出来,就是为了让对方评委观众更方便找到我们的价值。
不过在一些辩题中,我认为是可以不定标准的,因为没有必要,就算定了标准也只是放在一边不管……虽然说是这样说,但还是建议定一个标准吧。
说回标准到底应该怎么定,对于一些刚入门的辩手,我认为可以先把论点出出来,然后再通过找论点中的共同价值来定。比如说这些论点都是为了证明什么东西,是为了哪个群体发言,那么这些就可以被当作是你们的标准。对于成熟一些的辩手,则可以先确定辩题中的价值和价值人群,然后来定标准,在根据标准论证的需要来出论点。
为什么这么强调论点要与标准回扣呢?因为标准是判断你这个持方的理由,如果论点与标准无关,哪怕这个论点你论证成功,也论证不了你的持方。如果你坚持你的标准,那么你的论点就没用了,如果你放弃你的标准,那就按我的标准来,而你的论点在我的标准下很可能也论证不了你的持方,所以论点回扣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
定义与标准其实是相挂勾的,往往你的定义被破了,你的标准就被破了。比如“青年成才的关键是个人能力/外部机遇”这个辩题,你要怎么去定标准呢?
首先是对成才的定义,如果仅仅是以满足个人对成才的心理预期就算成才,仅仅是养家糊口,那标准就可以从钱入手,定为“何者能为青年获得更多的收入”;如果定义成对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那就是“何者更能促使青年去奉献”。
对应的,如果你的定义被破掉,比如对面说成才应该是为社会做贡献,不以个体的心理预期做判断,那么你的定义就被破了,你们的标准自然也没有了效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定标准的时候,也需要给对方留有一定的讨论空间,换而言之,你的标准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你们的标准需要让对方论证的东西是不可能或者非常难证成的,那么这就是一个不合理的标准。
因为在一场比赛中,两边的持方都是有可以论证的空间存在的。如果你们的标准太过于霸道,并且被对面指出的话,那么你们的标准就不会被评委所接受,很可能导致输掉比赛。
论 点
接下来是一辩稿的核心,论点。一辩稿作为你们整场辩论赛的框架,论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你们整场比赛对持方的论证程度,基本就是看你们对论点的证成度完成了多少。
论点与下文的论据、论证有着相当大的关联,先帮大家把它们的关系理清。论点需要论据来支撑,而通过论据来说明论点的方法就是论证。再专业一点,论点包含了主张和论据,把论据和主张串联起来的手段就是论证。
在我们写论点时,一般都是主张先行。也就是先把结论放在最前面,接着才是你的论证过程,这样会显得更加地有逻辑。作为一个主张,不准确地来说就是分论点的中心句,必须高度凝练并且简单易懂,这样不仅是为了让评委和观众可以更方便地记录你的论点,也是为了让你们在比赛中确定一个大概的方向,不容易打偏。
那什么是论点呢?简单来说就是你支持这个持方的理由。还是用上面那个简单的例子,“小明和小红谁更优秀”。假如你的持方是小明更优秀,那你要怎样向别人证明小明更优秀呢?你就要先给出自己的理由,为什么小明会更优秀。
于是你就从小明的种种闪光点中:有钱啊、长得帅啊、长得高啊、性格开朗啊等等等等,去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说明小明优秀的几个点。这些呢,就是你的论点啦,也是整场辩论赛可以继续进行下去的基础,只有双方都具备各自的理由时,我们才有讨论的空间和必要。
论点之间的联系大致有两种:并列式论点和递进式论点。并列式论点结构中,多个分论点呈并列关系,共同论证立场,论点之间并无太大关联,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论点结构;递进式论点结构中,多个分论点呈递进关系,论点之间环环相扣,共同形成逻辑链,各论点只有同时成立才能论证到己方立场,其优点在于可以将复杂的论证剥离清楚,完整地呈现出来。
在一场比赛中,论点重在精而不在多。因为在一场40分钟的比赛中,你不可能把那么多论点的论证在对方的干扰之后还能让评委完美的接收到。坦白讲,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一场比赛中,三个论点已经可以算是我们的极限了(浮屠辩请自动忽略),更多的情况是两个论点,因为我们需要把非常多的精力放在论点的论据准备、逻辑论证、猜测对面会怎么反驳、要怎么去反驳对面的反驳……等等,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守住自己的论点,还要去拆对面的论点,太难了。
所以我们应该将自己的论点尽可能地呈现给大家,无论比赛打到了什么奇奇怪怪的战场,你都不应该丢下你的论点不管。我也并不是让大家不要跳出论点去跟对面讨论东西,而是要大家在打完或者拿不下某个战场的时候,我们要回来审视一下整场比赛,我的论点跟大家讲清楚了没有,评委能不能接收到我想表达的意思。记住,无论是什么比赛,把自己的论点立好永远是第一要义。
来源:辩论
以上是关于礼仪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礼仪信息,第一时间了解礼仪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礼仪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