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以图片、文字为媒介,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摄影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等。此外,新闻摄影一般都附有简短的文字说明,以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等。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对新闻图片的阐释是:“以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这个阐释表明,“新闻”与“信息”是图片的“内核”,图片只是承载“新闻”和“信息”的“外壳”。如果图片里没有“新闻含量”,仅剩图片这种“外壳”,图片也就失去了意义。
直白地讲,就是用一幅或多幅照片讲述一个新闻故事。
新闻摄影的价值,在于它是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与新闻形象的纪实性的统一。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能把新闻价值、历史文献价值与形象的审美价值结合于一体。
新闻摄影和新闻一样要讲求时效性和真实性,同时也要讲求典型性和现场感,要有感染力、有信息含量。
新闻摄影种类多种多样,这次我们先来探讨现场新闻拍摄,尤其是会议。步入正题:
拍摄准备工作
拍摄新闻、活动或新闻发布会等题材时,起码要提前了解新闻、活动或会议的主题、主要人物、流程等。而且需要了解拍摄环境的情况,以便预设相机的基本设置。根据提前收到的采访通知做了解。
拍摄环境:活动多在室外、大型场馆的室内等,现场的光线多为自然光,这是比较理想的环境。但如果是夜晚等弱光环境,需要准备闪光灯或其他补光设备。会议类则一般在室内,光线多为室内灯光,灯光的色彩有偏暖黄色的灯光时,需要调整白平衡,降低色温参数500~1000K左右即可,这样拍摄出来的人物不会过于偏黄。
不管是拍摄活动、拍摄会议或其他新闻题材时,主要特点就是拍摄场景多变、很难进行摆拍,所以需要使用到较高的快门速度来抓拍,所以需要对相机进行设置。
①拍摄时,首选快门优先模式,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可以保证手持拍摄时能够抓拍到清晰的场景,此时只需要设置快门速度即可,而ISO也并非需要最低,在允许范围内,可以将之设置为800,而光圈让相机自动控制即可。画面的亮暗则由曝光补偿来控制,这样的设置可以让拍摄者更灵活地应对拍摄场景。
②对焦模式建议设置为伺服自动对焦(AD-C),搭配高速连拍模式,每一个场景连拍多张,拍完再从中挑选即可,保证出片率。
③白平衡优选自动白平衡,但是在室内灯光下建议自定义白平衡,以免出现严重偏色问题。
为了好记,总结如下,但是用过尼康、佳能、微单,都没记住,也没用惯。相机毕竟
太专业,现在的手机像素很高,携带也很方便了,用手机拍也很好。
程序自动模式(P),只要在取景器对画面做好构图,将曝光全部交给相机处理就好
了,还可以人为自己补偿曝光,比如补光灯。
手动模式(M),适用于专业摄影师,手动选择光圈和调整快门速度进行拍摄,获取曝光准确的照片。
快门优先模式(Tv或S),佳能是TV,尼康是S,最大的优势是控制快门速度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
光圈优先模式(Av或A),最大的优势是控制镜头光圈的收缩控制照片景深范围,可以突出主体。
可以在某些场合首先决定光圈值,然后匹配合适的快门,显示不同的景深或效果。
拍什么
1. 拍全景
活动、会议等新闻摄影,需要拍摄整个现场环境,带上led屏或者条幅等,交代活动或会议的规模和主题等,所以需要多角度拍摄整体的大画面。四个方位建议都拍摄3张或更多,其中正面是必备的,要求平稳不倾斜。
参加会议的重要领导一定要拍清楚,拍全,不要拍一半,要让人一看到照片就知道是开的什么会。
2. 拍主要人物和特新
①发言人上场、颁奖、致辞什么的。一定要拍到领导的正面形象,尽量不要侧面、更不能要背面的,拍照时要多拍几张需要特写;
②台上的主要人物,需要拍摄多人合照,和每个人特写以备用;
③台下嘉宾或领导,也需要拍摄入镜,参会人员认证听会、记笔记鼓掌等镜头;
3. 其他补充
如果是活动有表彰环节,需要拍摄获奖人和颁奖合影。
拍摄会议、活动等新闻图片并不难,拍摄完所需照片在后面坐等结束即可。要点就是要明白流程问题,把主要照片拍摄到位,每个场景多拍摄几张备用即可。
怎么拍
1.照片构图:
①注意构图平衡,拍摄的主题不要偏左偏右偏上偏下,四周的留白要合适。
②会场中的过道尽量不要拍进去,中间隔着过道会使照片显得松散。
2. 因为基本没有补拍机会,大家都是开足火力机关枪一样的连拍,之后选择的余地大,不会后悔只拍一张,万一领导刚好闭眼、歪头了怎么办。
3. 当自己的站位不合适,就大胆地挪动到合适的位置,甚至踩到凳子上,不然在舞台之下,拍的照片角度很难交差的。
来源:品牌策划小溪
以上是关于摄影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摄影信息,第一时间了解摄影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摄影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