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保险已经沦为金融界最不赚钱的边缘行业。有业内人士称,保险公司数量过多是保险行业整体盈利不佳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自该行业在中国诞生之日起14年未变的保险费率才是制约保险市场的发展重要因素。
据此前被披露的2012年年报的112家非上市保险公司中,实现盈利的仅有57家,其中寿险公司21家,财险36家,占比50.9%。该组数据明确显示近半的非上市保险公司2012年是亏损的。而从盈利的一方来看,也显示悲观态势。21家实现盈利的寿险公司实现净利润总和为71.31亿元,亏损的34家寿险公司亏损的总额达78.63亿元。这说明从非上市险企看,2012年寿险行业整体是亏损的。
一位寿险公司高管认为,60余家全国性寿险公司对国内市场而言实在太多了。理想的寿险主体数目应该为20家左右的全国性保险公司,剩下的保险机构应当分区域性或分业务进行牌照批设。显然该高管是认为保险公司数量过多是保险行业整体盈利不佳的主要原因。
但光大永明保险董事长解植春则认为,14年未变的保险费率才是制约保险市场的发展重要因素。他认为,2.5%的保险预定费率是1999年确定的,14年来这一保险行业的基准利率一直没有变化,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保险公司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却偏离了中国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进程,也没有考虑客户的合法权益,从而最终制约了保险市场的发展,损害了保险公司的自身利益。
保险费率改革已箭在弦上。早在4月份,就有报道称寿险费率改革最快将于5月初推出。无论市场传言是否属实,无论保险费率市场化是否会给行业带来短期阵痛,但这或许是保险业谋求突破的关键突破口,那就是金融创新、制度保障。
此外,在行业整体业绩不佳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牌照成了民资、外资等进行资本运作的“道具”。这种情况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炫目的“造富”神话,但对保险客户未必是有利的,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也未必是有利的。
唯学相关推荐:
1、跨越16年,人民币业务终成香港金融界“宠儿”
2、严守风险底线将是2013年银监会首要任务
3、中国金融改革不能背离实体经济
4、跨境金融业务推动人民币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