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风险和挑战并存,虽然世界经济目前处于缓慢复苏时期,但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较多困难,在这种大背景下,有专家认为需要加强宏观调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有关专家认为,按照“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理搭配,携手发力,经济趋稳筑底回升,在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今年3月,塞浦路斯与其国际债权人商定了救助协议的关键细节,暂时躲过了破产和退出欧元区的风险,但两大银行重组中的10万欧元以上的大额存款将进行减记,显示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在发酵。虽然美国债务违约风险暂时解除,但未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高赤字问题;日本财政赤字则在进一步上升。美国实施第四次量化宽松“Q E 4”新措施,日本中央银行的Q E已推到了第11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但仍然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中国必须以只占全球7%的耕地和6%的水资源养活全世界20%的人口。2012年,中国15岁—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减少了345万人;预计至少在2030年以前,将会逐步有所减少。在结构性及经济周期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增长受到一定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经济调控需要注意以下四点。首先是注重在复杂环境中加强宏观调控。在前段时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其次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灵活性。要紧紧围绕“稳增长中的质量”这一重点要求,注意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度,增加操作的前瞻性、灵活性、科学性。而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在于更好地控制市场的流动性,选择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货币政策不宜大幅放松,二是货币政策也不宜过分收紧。再次是需要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这方面需要需要针对经济金融运行的特点,加强宏观调控,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这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外汇占款导致货币被动投放的压力仍然存在。二是注意通胀压力,加强调控的针对性、前瞻性。最后就是要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据经济金融形势和资本流动的变化,中央银行要进一步丰富和强化逆周期调节手段,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监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金融稳定。当前,要着重注意防范和化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第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第二,经济周期和结构性变化对银行业的影响,以及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压力。第三,房地产金融风险。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升温,房价不断上涨,一旦出现房地产泡沫破裂和房价大幅下跌,房地产企业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条断裂引发的系统性风险。第四,民间借贷引发系统性风险。
唯学相关推荐:
1、跨越16年,人民币业务终成香港金融界“宠儿”
2、严守风险底线将是2013年银监会首要任务
3、中国金融改革不能背离实体经济
4、跨境金融业务推动人民币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