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金融 » 金融教育新闻

二十国集团(G20)多次峰会急需引入大金融框架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二十国集团(G20)多次峰会宣言、公报一直强调,首要任务是寻求强劲、可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但是“全球经济目标”需要什么样的货币金融体系支撑,各国货币金融体系的发展又应如何服务这一“全球经济目标”,《第一财经日报》编委徐以升认为G20急需引入大金融框架。

徐以升认为,就是因为G20宣言和公报中并未明确上述问题,才导致了各经济体不同的货币金融政策方向。其中以美国、日本、英国等为代表的经济体,通过推动中央银行的量化宽松政策,试图为经济注入总量宽松的货币力量。欧元区则采取了内部紧缩和欧洲央行有条件的“准量化宽松政策”来推动经济的平衡和发展。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则苦于承受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所推动的全球流动性金融后果。但是由于各国在金融领域不同的哲学和政策取向,导致G20提出的这一共同经济目标根本无法共同实现。

徐以升认为,在金融主导经济的时代,G20显然需要明确一个“全球金融框架”,来实现所宣称的强劲、可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的“全球经济目标”。

“大金融框架”这一概念是中国人民大学陈雨露教授在其新著《大金融论纲》中提出来的。徐以升认为这一概念符合全球这一需要。

陈雨露在书中认为所谓“大金融”,其含义是清晰定义金融与经济的关系。金融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要通过构建充满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体系,促进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大金融视角下的金融理念强调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统一,金融的过度扩张反而可能对实体经济的增长不利。

徐以升认为,为G20引入一个“大金融”概念的“全球金融框架”,已是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当务之急。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稳定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基础,并推动金融发展为实体经济服务。

唯学相关推荐:
  1、跨越16年,人民币业务终成香港金融界“宠儿”
  2、严守风险底线将是2013年银监会首要任务
  3、中国金融改革不能背离实体经济
  4、跨境金融业务推动人民币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新闻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