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金融失衡主要是金融抑制造成的,其造成的不利后果之一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不能如自由市场那样把储蓄资金引向收益最高的部门。金融抑制带给房地产金融的另一个不利后果是,现有融资模式几乎不能给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任何可靠支撑,以至于后者只能寄生于财政拨款、社会保障,甚至行政指令放贷等纯政策性资金支持上。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具体就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出路而论,有以下较为可行的做法。首先,在金融微观基础方面,促进多元化金融组织健康发展,其中主要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职能转变,完善政策性银行经营机制,鼓励民间金融机构与境外金融机构参与竞争,提高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其次,在宏观金融政策方面稳步推进利率化市场进程,建立完善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最后,在金融业务创新方面以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为主要方向,引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市场化直接融资模式,将金融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从银行体系逐步转移、分散到金融市场中众多参与者身上,与此同时,社会投资者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更为多元地配置资产并且参与分享房地产开发经营产生的利润。
扩展阅读:
金融抑制,所谓金融抑制就是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这些手段包括政府所采取的使金融价格发生扭曲的利率、汇率等在内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美国经济学家格利和爱德华·肖(Edward S.Shaw)认为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罗纳德·I·麦金农和肖在批判传统货币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他们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金融抑制。
唯学相关推荐:
货币量化宽松下的中国金融战略走向
伦敦第三个金融商务中心将由中国地产商打造
金融行业进入“营改增”仍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