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质任务和需求,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也会像无源之水。目前,中国存在的信贷质量下降、资金周转率低的问题应该使我们明白,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并不等于货币政策要从稳健走向宽松。截止五月末,我国社会融资总额超过9万亿元,已占2012年全年16万亿的56%,货币存量居高不下可见一斑。如果不能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效率,不仅会影响经济转型升级,而且可能成为金融风险发生的隐患。因此,要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发挥好增量资金的作用。
国务院常务会提出“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策措施”的八项要求,正是力图破解当前中国经济的若干难点。如,如何有效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核心就是要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实施停贷、发放并购贷等措施,将有可能充分发挥金融差别化信贷的杠杆作用,有效的促进产能过剩企业兼并重组,淘汰产能落后并且严重过剩的企业,进一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如,“三农”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局如何有效突破?“三农”问题关系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小微企业是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细胞”,提供了85%的城乡就业岗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信用缺失、信息不对称、金融业自身的“逐利”冲动等原因,融资难题一直掣肘“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两个不低于”,加大信贷倾斜,加强小贷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这既是企业本身的诉求,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诉求。
此外,我们一定要清新的认识到,在发挥金融支持作用的同时,应该高度重视防范金融风险,化解疏导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房地产融资风险、两高一剩行业风险等等,同时防止在处置风险过程中引发新的风险,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这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与考验。这一切都有赖于我们的金融改革的扎实推进和不断深化。
唯学相关推荐:
货币量化宽松下的中国金融战略走向
伦敦第三个金融商务中心将由中国地产商打造
金融行业进入“营改增”仍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