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总体表现良好,但国内知名电商“亿佰购物”的关闭,引发与之合作的银行与客户间的纠纷,也暴露出互联网金融发展前进路上的一大障碍,那就是“信誉融合”问题。业内专家指出,要突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这一瓶颈,关键是要建立起互联网信用体系以及风险处置机制。
据了解,作为专业的信用卡分期付款商城,“亿佰购物”的商业服务模式曾经被人所津津乐道,商业银行也借此获得过不菲的客户资源和收益。但是随着“亿佰购物”关闭的消息在网上传出后,由于消费者购物多采取信用卡分期付款方式,一些未拿到货物的客户仍然在继续支付货款,部分担心“钱货两空”的客户已经组建“亿佰购物声讨QQ群”进行维权,同时把质疑的矛头指向了银行,认为为他们办理信用卡的银行也难脱干系。这一情况明显反映出来的就是银行与电商的“信誉融合”问题。实际上,电商本来就是一个新兴行业,出现经营波动在所难免,某种意义上说,电商也是银行的客户之一,如果电商与消费者之间出现交易纠纷或者偿付风险,与之合作的银行难免会受到牵连。在我国信用体系仍不完善的今天,银行与电商业务的交融也意味着风险的交汇,在抢夺互联网金融这块蛋糕时,如何做好风险隔离成为不容回避的主题。业内专家指出,互联网金融发展要突破“信誉融合”瓶颈,关键是要建立起互联网信用体系以及风险处置机制。尤其是向金融领域进军的电商应当深刻理解金融的实质,本身是经营信誉和风险的行业,如此才能应对可能出现的偿付、流动性以及信用危机,才能获得长久发展能力。而银行在选择合作电商时,也应当对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和提前演练。就目前而言,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众多商业模式中,目前只有第三方支付得到了严格监管,但对网络贷款、众筹融资以及正在试水的财富管理,还存在着监管空白。若要维护互联网金融新生态的良性运转,解决“信誉融合”问题,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