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界持续近一个月的“钱荒”,最终以央行向市场再贴现额度120亿而逐渐平息。业内专家分析称,央行在本轮“钱荒”的举动实质是为了落实国务院“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并预测,下半年监管部门将会陆续出台压杠杆、挤泡沫的系列措施,因此建议金融业应把注意力放到“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上来。在“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方面,该专家提出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主动简政放权,做到管放结合、金融监管要在“用好增量”上下功夫、要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以及加强债务管理这4点建议。
首先,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主动简政放权,做到管放结合。特别是针对当前形势,考虑进一步压缩政府支出,主动为企业减轻税负,增强实体经济的内生发展动力。特别是要以更加市场化的机制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并购重组,缩短市场自我修复的时间。
其次,金融监管要在“用好增量”上下功夫。首先是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控制货币增量和增速,使之保持在与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相适应的水平,防止货币超发。其次是切实加强对跨市场套利资金的管理,挤泡沫,压杠杆,打击套利资金,防止资金空转,提高全社会融资与实体经济的“黏性”。此外,要前瞻性考虑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在美国去杠杆和经济结构调整基本完成后,QE的退出,将带动美国利率上升和美元走强,或将导致资本的大规模回流,中国的金融体系对此应早做应对。
再次,金融机构要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顺应经济周期变化,主动转变经营理念,把稳健经营理念落实到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去。坚持“现金为王”,主动修复资产负债表,把经营杠杆压下来,把资金链松下来,把扩张速度慢下来,把盈利速度降下来。在信贷结构调整上功夫,有保有控,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此外,要加强表外业务管理,并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增强资产的流动性,积极缓解风险。
最后,加强债务管理。随着下半年去杠杆、去过剩产能的推进,以及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下降,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偿付能力将面临大考验,其中一些杠杆率较高、投资收益难以覆盖资金成本的项目,以及部分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将面临严重的兑付压力,并反过来冲击银行理财产品和影子银行体系。我们要对下半年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