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经济学家专门撰文指出,中国的货币政策要坚守“中性”,要避免银根宽松使地方政府债务与影子银行继续膨胀,进一步加大财政金融风险,也要避免收紧银根使已有的财政金融风险全面暴露,从而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该专家也指出中国金融稳定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最主要表现为影子银行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第一大风险,当前许多银行的表外融资新增规模超过表内信贷新增规模,表外融资风险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一旦出现理财亏损无法偿还,银行为避免声誉上的损失,可能会动用表内资金来偿还理财资金,使表外风险转移至表内。
第二大风险,我国信托业仍以融资信托为主导模式,大量社会资金通过信托业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工商企业等实体部门,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与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面临较大的偿付风险。
第三大风险,由于杠杆使用过高,信用规模迅速膨胀加大通胀/或资产泡沫压力,而一旦货币当局突然大幅收紧信贷,将可能加剧资产价格波动,引发不良贷款攀升,给经济造成更大冲击。
最后,基础设施投资资金量大,在目前的融资模式下,部分依靠财政支出,主要通过融资平台贷款解决,城投债也是其资金来源之一。现行融资模式存在运作不规范、还款来源上对土地收入依赖较大等问题。因此,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城镇化融资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该专家表示,为“防风险”,宏观调控需要未雨绸缪,经金融济政策需要宏观审慎。财政金融要坚持“稳健”的原则,避免过度积极。中国财政必须改变“大进大出”的模式,建立高效的公共预算体系和财政约束制度,通过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行严格的财政监督,走精细化财政之路,大幅提高财政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