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国学 » 传统文化专题

国学:先秦礼乐文化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近年来,“国学热”在我国越演越烈,民间开设有大量国学培训班,各地中小学也引进了国学课本,各个大学也相继建立了国学研究机构。国学热的兴起使我们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可能。但要想真正复兴国学,我们不能仅依靠一些短暂的运动,比如汉服运动等,还需要中国民众自己了解、学习一些国学经典。本篇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国学的礼乐文化。

《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书、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

礼乐文化素来是儒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也是治中国历史和中国思想史的学者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文论界也偶有人关注中国文论中的礼乐因素,但将礼乐文化作为中国文论产生的认识阈,甚至将中国文论的诞生还原到知识尚未分化的先秦时期的混一状态,将文论视作礼乐文化的重要表现和承载方式,重新认识中国文论的原始气象和内在规律,目前尚不多见。即便在较少的将礼乐文化作为中国文论产生的知识背景的研究中,也存在轻视文论自身的知识自律性的倾向,这难免变成中国思想文化的研究。

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元文化,它奠定了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历史走向。礼乐文化是对中国远古从五帝到夏商周时代文化的概括,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整体框架。作为文化系统,礼乐一直贯穿于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道德观念,礼乐既是上尊下卑的纲常伦理,又逐渐作为君子之“德”的体现,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作为社会制度,礼乐在周公“制礼作乐”后,形成“郁郁乎文哉”的“礼乐文化”鼎盛之世,成为西周社会的一项根本制度,承担着维护等级制度和社会统一秩序的政治重任。

如需获得更多国学相关资讯,如国学资讯、国学人物、国学书苑等,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行业培训栏目国学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新闻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