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国学 » 国学常识专题

国学常识:杂家的由来及特点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学习国学不论是对于小孩子还是对于成年人都很有益处。对于小孩子来说,学习国学,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开发孩子的记忆潜能和智力;对于成年人来说,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升成年人的文学素养,帮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找回心灵的宁静。在学习国学经典著作之前,我们还应该了解一些国学的基本常识,这将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国学著作。本文为大家介绍的国学常识是有关杂家的由来。

杂家是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国学经典著作《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之一。 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便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呼声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想融合为一的杂家,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杂家著作以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为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

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称为一家。据国学经典著作《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载:杂家著作有《盘盂》二十六篇,《大禹》三十七篇,《五子胥》八篇,《子晚子》三十五篇,《由余》三篇,《尉缭》二十九篇,《尸子》二十篇,《吕氏春秋》二十六篇,《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等等。其中以《吕氏春秋》、《淮南王》(但也有人认为《淮南王》一书以道家为主,兼才众家。应属道家著作才是,《淮南王》在古代也曾被划入道藏)为代表著作。杂家著作现在只留下《吕氏春秋》、《淮南王》、《尸子》(原书已佚,今仅有后人辑本)三书。

如需获得更多国学相关资讯,如国学资讯、国学人物、国学书苑等,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行业培训栏目国学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新闻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