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
1 普查可以取得被研究事物总体的全面情况,且不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 统计整理是统计由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在分组数列中, 某一组的次数越大,则改组的变量值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4 发展水平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它只能用总量指标来表示(×)
(看概念,即可以用总量指标表式,也可以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来表式)
5 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形式,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7 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是产业活动单位的必备条件(×)(法人)
8 增加值率就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重(√)
9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不包括非生产用能源(×)(包括)
10 收入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1平均实际工资是指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平均的实际工资(√)
12计算新增固定资产的价格与计算投资完成额的价格不同(×)(相同)
13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5的年份实施(×)
14 人物、吨公里、米、台时、亿元为实物单位(×)
四、材料分析题
1某数数列资料如下表
产品名称 |
单位产品成本 |
产量 |
||
|
基期 |
报告期 |
基期 |
报告期 |
甲 |
350 |
320 |
50 |
60 |
乙 |
180 |
176 |
50 |
50 |
丙 |
30 |
30 |
160 |
200 |
(1) 总成本指数(A)
A 108.62% B 118.04% C 92.05% D 98.45%
(320*60+176*50+30*200)/(350*50+180*50+30*160)=1.086
(2)产量总指数是(B)
A114.86% B 115.02% C 86.94% D87.06%
Q1p0/q0p0=1.1502
(3)成本指数是(B)
A96.57% B 94.44% C 105.88% D 106.65%
P1q1/p0q1=94.44
(4)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A )
A 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5.02%,增加4700元
B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4.86%,增加4650元
C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3.06%,增加4087元
D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2.94%,增加4050元
2甲乙两企业人数及月工资分组资料如下:
月工资 |
甲企业人数(人) |
乙企业人数(人) |
400元以下 |
4 |
2 |
400-600 |
15 |
18 |
600-800 |
84 |
73 |
800-1000 |
126 |
103 |
1000以上 |
28 |
42 |
(1) 各组组中值分别为(D )
A 400 500 700 900 1100
B 200 400 600 800 1200
C 400 600 800 1000 1200
D 300 500 700 900 1100
(2)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C)
A 简单算数平均 B 调和平均
C 加权算数平均 D几何平均
唯学网是一个大型的教育考试培训平台,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资讯内容与考试信息尽在其中。要想了解更多统计师考试的相关信息内容请随时关注唯学网职业资格栏目统计师考试培训频道,小编会第一时间为大家更新跟进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