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高频考点1~33
【考点1】四气的所示效用及不良反应(2016 年 A 型题,1 分。)
1温热:
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作用;不良反应为伤阴助火。
2寒凉:
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作用;不良反应为伤阳助寒。
【考点2】五味的所示效用及不良反应(2015 年 B 型题,3 分;2016 年 B 型题,3 分;2017 年 A 型题,1 分;2017 年 B 型题,3 分; 2018 年 A 型题,1 分;2018 年 B 型题,3 分;2019 年 A 型题,1 分;2020 年 B 型题,3 分;2021 年A 型题,1 分;2021 年 B 型题,2 分。)
1辛:
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不良反应为耗气伤阴。
2甘:
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还能解药、食毒,多质润而善于滋燥;不良反应为腻膈碍胃,令人中满。
3酸:
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生津、安蛔;不良反应为收敛邪气。
4苦:
能泄(通泄-大黄;降泄-苦杏仁、代赭石;清泄-黄连、栀子),能燥(燥湿),能坚(坚阴、坚厚肠胃);不良反应为伤津乏胃。
5咸:
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者不宜多食。
6涩:
能收、能敛,有收敛固涩作用;不良反应为能敛邪。
7淡:
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不良反应为能伤津液。
【考点3】升降沉浮(2018年A型题,1分。)
1升浮:
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作用。
2沉降:
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作用。
3二向性:
既可升浮,又可沉降,如胖大海、前胡。
【考点4】按中医治疗学分类的中药功效(2020年A型题,1分;2021年A型题,1分。)
1对因功效
(1)祛邪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泻下、涌吐、解毒、杀虫。
(2)扶正功效:补气、助阳、滋阴、养血。
(3)调理脏腑或气血功效:疏肝、柔肝、宣肺、和中、理气、活血、安神、开窍、潜阳、息风。
(4)消除病理产物功效:消食、利水、祛痰、化瘀、排石、排脓。
2对症功效:
止痛、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
3对病证功效:
截疟、蚀疣、祛风湿、通鼻窍、利胆退黄、消痈排脓、驱杀绦虫。
4对现代病症功效:
夏枯草降血压,决明子降血脂,天花粉降血糖,半枝莲抗肿瘤。
【考点5】液体辅料及其作用(2016年B型题,2分;2017年X型题,1分;2021A型题,1分。)
1酒:
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臭矫味。
2醋:
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促进有效成分的煎出,提高疗效。
3食盐:
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引药下行,增强疗效。
4姜汁:
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经姜制后能抑制寒性,增效减毒。
5蜂蜜:
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矫味矫臭,调和药性。
6油:
润燥通便,解毒生肌;经麻油制后可使坚硬药物酥脆或降低药物毒性,矫味矫臭。
【考点6】固体辅料及其作用(2017年B型题,3分。)
1麦麸:
和中益脾;与药物共制能缓和药物的燥性,增强疗效,矫正气味。
2河砂:
中间传热体,利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另可破坏药物毒性成分,易于除去非药用部分,矫味矫臭。
3稻米: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止渴,止泻痢;与药物共制后,可增效减毒,降低刺激。
4土:
常用灶心土、黄土、赤石脂等,灶心土温中和胃、止血止呕、涩肠止泻,降低刺激性,增效。
5滑石粉:
利尿,清热,解毒,使药物受热均匀。
6蛤粉:
清热,利湿,化痰,软坚,除去腥味,增强疗效。
【考点7】中药的七情配伍(2019年A型题,1分;2019年C型题1分。)
1单行:
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如独参汤。
2相须:
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
3相使:
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黄芪(主)与茯苓(辅),茯苓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效果。
4相畏:
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半夏畏生姜。
5相杀:
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杀半夏。
6相恶:
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来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
7相反:
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
【考点8】方剂的组方原则(2015年A型题,1分;2017年A型题,1分;2020年A型题,1分。)
1君药: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2臣药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
(2)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
(1)佐助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2)佐制药: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烈性,正佐。
(3)反佐药: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
4使药
(1)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
【考点9】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2018年A型题,1分;2019年A型题,1分。)
1浸渍法:
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的提取。
2渗漉法:
不需要加热,但该法消耗溶剂量大、费时长,操作比较麻烦。
3煎煮法:
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的中药材不宜用此法。
4回流提取法:
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不宜用此法,且溶剂消耗量大,操作麻烦。
5连续回流提取法:
常用索氏提取器完成操作。
6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成分的提取(挥发油)。
7升华法:
如樟木中的樟脑,茶叶中的咖啡因等。
8超声提取法:
不改变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
9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
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物质的提取;极性较大和分子量较大物质的萃取。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物质为二氧化碳。
【考点10】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2016年A型题,1分;2017年A型题,1分;2020年A型题,1分;2021年B型题,2分。)
1按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结晶法、重结晶法、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
2按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液-液萃取法、pH萃取法、柱色谱法。
3按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硅胶吸附色谱法、氧化铝吸附色谱法、活性炭吸附色谱法、聚酰胺吸附色谱法(氢键吸附)、大孔树脂吸附色谱法(选择性吸附与分子筛)、高效液相色谱法。
4按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
凝胶色谱法、膜分离法、大孔树脂色谱法。
5按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
离子色谱法。
6按沸点进行分离:
分馏法。
7按酸碱性进行分离
(1)酸提碱沉法:一些生物碱类在用酸性水从药材中提出后,加碱调至碱性即可从水中析出沉淀。
(2)碱提酸沉法:提取黄酮、蒽醌类酚酸性成分时采用氢氧化钙提取,加酸中和使其沉淀出来。
【考点11】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2015A型题,1分;2016X型题,1分;2020B型题,3分。)
1质谱(MS):
一般用电喷雾电离或电子轰击电离等技术测定,可用于确定分子量及求算分子式和提供其他结构信息。
2红外光谱(IR):
基于分子振动原理鉴定分子中特征官能团,也可区别芳环的取代方式、构型及构象
等。
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主要用于推断化合物的骨架类型,还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精细结构。
4核磁共振谱(NMR):
用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等数据进行结构解析,分为氢核磁共振、碳核磁共振。
【考点12】剂型的分类(2017年A型题,1分;2019年A型题,1分。)
1按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分类的剂型
(1)经口服给药的剂型:汤剂、合剂、糖浆剂、颗粒剂、丸剂、片剂等。
(2)经直肠给药的剂型:灌肠剂、栓剂等。
(3)经注射给药的剂型:静脉、肌内、皮下、皮内、及穴位注射剂等。
(4)呼吸道给药的剂型:气雾剂、吸入剂等。
(5)经皮肤给药的剂型:洗剂、搽剂、涂膜剂、糊剂、软膏剂、硬膏剂、贴剂、贴膏剂等。
(6)经黏膜给药的剂型:滴眼剂、滴鼻剂、口腔膜剂、舌下片剂、含漱剂等。
2按制法分类的剂型
(1)浸出药剂:汤剂、合剂、酊剂、酒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等。
(2)无菌制剂:注射剂、滴眼剂等。
【考点13】剂型与疗效的关系(2020年A型题,1分。)
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硫酸镁口服制剂为泻下制剂,而静脉注射则为镇静、解痉制剂。
2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速率
起效快慢顺序: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3剂型可改变药物的安全性
安全风险高低顺序: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口服给药>皮肤给药。
【考点14】剂型选择的原则(2015年A型题,1分;2016年X型题,1分。)
1满足药物性质的需要
(1)不宜制成口服制剂:在胃肠道中不稳定、对胃肠道有刺激性、不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或因肝脏首过效应失效者。
(2)制成注射用冻干粉针剂:在溶液状态下稳定性差、易降解的药物,如天花粉蛋白注射液等。
2满足临床治疗疾病的需要
(1)急症患者: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滴丸等速效剂型。
(2)慢性病患者:丸剂、片剂、膏药及长效缓释制剂等。
(3)皮肤疾患:软膏剂、涂膜剂、洗剂、搽剂等。
(4)某些腔道病变:栓剂、条剂、线剂等。
3满足“五方便”:
便于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
【考点15】常用的药物动力学参数(2015年X型题,1分;2017年A型题,1分;2017年B型题,3分;2019年X型题,1分。)
1速率常数:
是描述药物转运(消除)速度的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2生物半衰期(t1/2):
是指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表观分布容积(V):
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
4体内总清除率(TBCL):
是指单位时间内从机体或器官能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体液中的药物。
5生物利用度:
是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与速度。
6生物利用程度(EBA):
即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多少。可通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表示。
7相对生物利用度:
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的比率。
8生物利用度的评价指标:
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应该用Cmax、tmax和AUC三个指标全面评价。
9生物等效性评价:
对药物动力学主要参数(如AUC、Cmax)进行统计分析。
【考点16】中药的真实性鉴定(2016年A型题,1分;2017年A型题,1分;2017年B型题,2分;2019年A型题,2分;2019年B型题,1分。)
1形状
(1)狮子头:党参根顶端具有的瘤状茎残基。
(2)蚯蚓头:防风的根头部具有的横环纹。
(3)马头蛇尾瓦楞身:海马的外形鉴定。
2切面
(1)云锦状花纹:何首乌。
(2)罗盘纹:商陆。
(3)菊花心:黄芪、甘草、白芍。
(4)车轮纹:防己、青风藤、大血藤。
(5)星点:大黄。
(6)金井玉栏:黄芪、板蓝根、桔梗。
【考点17】中药的外源性有害物质检查(2015年X型题,1分;2019年X型题,1分;2020年A型题,1分。)
1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1)重金属检查:石膏、芒硝、玄明粉、地龙、银杏叶提取物、黄芩提取物、连翘提取物。
(2)砷盐检查:石膏、芒硝、玄明粉。
(3)铅、镉、砷、汞、铜测定:甘草、黄芪、丹参、白芍、西洋参、金银花、枸杞子、山楂、阿胶、牡蛎、珍珠、蛤壳、海螵蛸。
2农药残留量:
人参、西洋参、甘草、黄芪。
3黄曲霉毒素:
水蛭、九香虫、土鳖虫、大枣、马钱子、地龙、肉豆蔻、延胡索、全蝎、决明子、麦芽、远志、陈皮、使君子、柏子仁、胖大海、莲子、桃仁、蜈蚣、蜂房、槟榔、酸枣仁、僵蚕、薏苡仁。
4二氧化硫残留量:
毛山药、光山药、天冬、天花粉、天麻、牛膝、白及、白术、白芍、党参、粉葛等不得过400mg/kg;山药片不得过10mg/kg。
【考点18】全草类中药含叶量的检查(2018年B型题,2分;2019年A型题,1分。)
1穿心莲:
药材中叶不得少于30%。
2薄荷:
药材中叶不得少于30%。
3广藿香:
药材中叶不得少于20%。
【考点19】道地药材(2015年B型题,2分;2015年C型题,1分;2016年B型题,4分;2017年B型题,2分;2018年B型题,2分;2019年A型题,2分;2021年X型题,1分。)
1川药:
黄连、附子、麦冬、丹参、白芷、天麻、厚朴、金钱草、麝香、带“川”字的中药。
2广药:
阳春砂、益智仁、蛤蚧、肉桂、带“广”字的中药。
3云药:
三七、木香、茯苓、重楼、儿茶等。
4贵药:
天麻、天冬、黄精、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
5怀药:
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天花粉、瓜蒌、金银花等。
6浙药:
八大浙药(浙贝母、白术、延胡索、温郁金、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莪术、乌梅、栀子、山茱萸等。
7关药:
人参、鹿茸、细辛、辽五味子、龙胆等。
8藏药:
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红景天)、甘松、胡黄连。
9其他:
甘肃当归、宁夏枸杞、江西枳壳、江苏薄荷、福建泽泻、山东阿胶、安徽木瓜、四川附子、云南三七。
【考点20】植物药的采收原则(2017年A型题,1分;2019年B型题,2分;2020年A型题,1分;2021年A型题,1分。)
1根及根茎类:
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明党参在春天收集;浙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参在夏季采收。
2茎木类:
秋、冬两季;全年采收:苏木、降香、沉香。
3皮类:
春末夏初,如黄柏、厚朴、秦皮;秋冬两季采收的有川楝皮、肉桂。
4叶类:
开花前或果实成熟前采收。桑叶宜在秋、冬时节采收。
5花类:
含苞待放(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花初开时(洋金花);花盛开时(菊花、西红花);红花在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摘。
6果实种子类:
自然成熟时或将近成熟时;山茱萸经霜变红,川楝子经霜变黄。
7全草类:
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花期采收的有薄荷、益母草、荆芥、香薷;春季采的为“绵茵陈”,秋季采的为“花茵陈”。
8藻、菌、地衣类:
茯苓立秋后采收;马勃在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挖;海藻在夏秋两季采捞。
【考点21】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2015年A型题,1分;2019年X型题,1分;2020年B型题,2分;2020年X型题,1分。)
1拣、洗:
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等。
2切片: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切成块、片等,利于干燥。对于某些具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容易氧化的药材,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或长期贮存。
3蒸、煮、烫: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需先经蒸煮烫,则易干燥。白芍煮至透心;天麻、红参蒸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五倍子、桑螵蛸蒸至杀死蚜虫或虫卵。
4搓揉:
皮、肉易分离需搓揉,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如玉竹。
5发汗: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6干燥:
有时要求鲜用的有石斛、鱼腥草、地黄、益母草。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
【考点22】炒黄的代表中药(2016年A型题,1分;2017年A型题,1分;2019年A型题,1分;2020年A型题,1分;2021年B型题,1分。)
1牛蒡子:
生品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散结。
[炒牛蒡子]文火,缓和寒滑之性,宣散作用更强,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
2芥子:
生品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
[炒芥子]文火,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避免耗气伤阴,善于顺气豁痰,利于粉碎和煎出,且杀酶保苷。
3王不留行:
生品长于消痈肿。
[炒王不留行]中火,爆花率达80%以上。质地松泡,利于有效成分煎出且走散力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通淋。
4莱菔子:
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文火,生升熟降,改变了涌吐的副作用,缓和药性,利于粉碎煎出。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5苍耳子:
生品消风止痒力强。
[炒苍耳子]中火,可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6.槐花:生品长于清肝泻火、清热凉血。
[炒槐花]文火,苦寒之性缓和,杀酶保苷。其清热凉血弱于生品,止血弱于槐花炭而强于生品。
【考点23】炒焦的代表中药(2019年B型题,1分。)
1山楂
(1)生山楂:活血化淤。
(2)炒山楂:中火,酸味减弱善于消食化积。
(3)焦山楂:武火,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强苦味,长于消食止泻。
(4)山楂炭:武火,其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作用。
2栀子
(1)生品: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
(2)炒栀子(文)、焦栀子(武):炮制后苦寒之性减弱,对胃的刺激减小。均可清热除烦。
(3)栀子炭:武火,善于凉血止血。
3槟榔
(1)炒槟榔:文火,缓和药性,以免克伐太过而耗伤正气,能减少服后恶心、腹泻、腹痛的副作用。适用于身体素质稍强者。
(2)焦槟榔:中火,长于消食导滞。
【考点24】炒炭的代表中药(2018年A型题,1分;2021年B型题,1分。)
1大蓟:
生品以凉血消肿力胜。
[大蓟炭]武火,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
2蒲黄:
生品具有行血化瘀,利尿通淋。[蒲黄炭]中火,止血作用增强。
3荆芥:
生品具有解表散风的作用。
[炒荆芥]文火,具有祛风理血的作用。
[荆芥炭]武火,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功效。
4干姜
[生品]性热偏燥,能守能走,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尤为适宜。因本品力速而作用较强,用于回阳救逆。
[姜炭]武火,辛味消失,守而不走,长于止血温经。温经弱于炮姜,固涩止血强于炮姜。
[炮姜]武火,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
【考点25】麸炒、米炒、土炒的代表中药(2015年C型题,2分;2017年A型题,2分;2018年A型题,1分;2019年A型题,1分;2019年B型题,2分;2021年B型题,1分。)
1麸炒
(1)枳壳:生品行气宽中除胀。
[麸炒枳壳]中火,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适宜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
(2)苍术:生品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
[麸炒苍术]中火,辛味减弱,燥性缓和,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焦苍术]中火,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2米炒
斑蝥:生品多外用,以攻毒蚀疮为主。
[米炒斑蝥]中火,降低毒性,矫气味,可内服,以通经,破癥散结为主。
3土炒
(1)白术:生品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祛湿力强。
[土炒白术]中火,长于健脾止泻而安胎。
[麸炒白术]中火,缓和燥性,增强健脾、消胀作用。
(2)山药:生品以补肾生精,益肺阴为主。
[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
[麸炒山药]以补脾健胃为主。
【考点26】砂炒、滑石粉炒、蛤粉炒(2019年A型题,1分;2020年C型题,1分。)
1砂炒
(1)马钱子:生品毒性剧烈,质地坚硬,仅供外用,常用于局部肿痛或痈疽初起。[制马钱子]毒性降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可供内服,常制成丸散剂。
(2)骨碎补:疗伤止痛、补肾强骨。
[砂炒骨碎补]质地酥脆,易于除去鳞片,便于调剂和制剂,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为主。
(3)鳖甲:生品养阴清热、潜阳息风之力较强。
[醋鳖甲]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矫臭矫味,增强药物入肝消积、软坚散结作用。
(4)鸡内金:生品长于攻积,通淋化石。
[炒鸡内金、砂炒鸡内金]质地酥脆,便于粉碎,矫正不良气味,并能增强健脾消积的作用。
[醋鸡内金]质酥易脆,矫正不良气味。有疏肝助脾的作用。
2滑石粉炒
水蛭:生品有毒,多入煎剂,以破血逐瘀为主。
[烫水蛭](滑石粉炒)能降低毒性,质地酥脆,利于粉碎,多入丸散。
3蛤粉炒
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
[蛤粉炒阿胶]降低滋腻之性,长于益肺润燥,质变酥脆,利于粉碎,矫正不良气味。
[蒲黄炒阿胶]以止血安络力强。
【考点27】酒炙的代表中药(上)——大黄、黄连、当归(2015年A型题,2分;2015年B型题,2分;2018年A型题,1分;2021年C型题,1分。)
1大黄
(1)生品: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具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2)酒炙大黄:苦寒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清上焦血分热毒。
(3)熟大黄:经酒蒸后,泻下作用缓和,腹痛之副作用减轻,活血祛瘀作用增强。
(4)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凉血化瘀止血作用。
(5)醋大黄:泻下作用减弱,以消积化瘀为主。
(6)清宁片:每100kg大黄片或块,用黄酒75kg,熟蜜40kg。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
2黄连
(1)生品: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2)酒炙黄连: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
(3)姜炙黄连:苦寒之性缓和,止呕作用增强。
(4)吴茱萸制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
3当归:
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归身,破血用当归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1)生品:质润,具有补血,调经,润肠通便的功能。
(2)酒炙当归: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增强。
(3)土炒当归:能增强入脾补血作用,又能缓和油润而不滑肠。
(4)当归炭:具有止血和血作用。
【考点28】酒炙的代表中药(下)——蕲蛇、白芍、丹参、川芎(2019年A型题,1分。)
1蕲蛇:
生品气腥,不利于服用和粉碎,临床较少应用。
[酒炙蕲蛇]增强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可矫味,减少腥气,便于粉碎和制剂。
2白芍
(1)炒白芍:寒性缓和,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
(2)酒白芍:酸寒伐肝之性降低,入血分,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
(3)醋白芍: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的作用最强。
(4)土炒白芍:可借土气入脾,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作用。
3丹参:
生品祛瘀止痛,清心除烦,通血脉。
[酒丹参]寒凉之性缓和,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功能增强。
4川芎:
生品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多生用。
[酒川芎]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作用。
【考点29】醋炙的代表中药(2015年X型题,2分;2017年A型题,1分;2017年C型题,1分;2018年C型题,1分;2019年C型题,1分。)
1甘遂:
生品药力峻烈。临床多入丸、散剂。[醋甘遂]毒性减低,峻泻作用缓和。
2延胡索:
生品止痛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效果欠佳,临床多用醋制品。[醋延胡索]行气止痛作用增强。
[酒延胡索]以活血、祛瘀、止痛为主。
3乳香:
生品气味辛烈,对胃的刺激较强,易引起呕吐,但活血消肿,止痛力强。
[醋乳香]刺激性缓和,利于服用,便于粉碎,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的效果,矫臭矫味。
4香附:
生品多入解表剂中,以理气解郁为主。
[醋香附]专入肝经,疏肝止痛作用增强,并能消积化滞。
[四制香附]每100kg香附颗粒或片,用生姜5kg、米醋、黄酒各10kg,食盐2kg。以行气解郁,调经散结为主。
[酒香附]通经脉,散结滞。
[香附炭]味苦、涩、性温,多用于治妇女崩漏不止等。
5柴胡:
生品升散作用较强,多用于解表退热。
[醋柴胡]升散之性缓和,疏肝止痛的作用增强。
[鳖血柴胡]填阴滋血,抑制其浮阳之性,增强清肝退热的功效。
【考点30】盐炙、姜炙的代表中药(2019年X型题,1分;2020年A型题,1分;2021年C型题,1分。)
1盐炙
(1)杜仲:生品较少应用,仅用于浸酒。
[盐杜仲]引药入肾,直达下焦,温而不燥,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增强。
(2)黄柏
[盐黄柏]引药入肾,缓和枯燥之性,增强滋肾阴、泻相火、退虚热的作用。
[酒黄柏]降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借酒升腾之力,引药上行,清血分湿热。[黄柏炭]清湿热之中兼具涩性。
(3)泽泻
[盐泽泻]引药下行,增强泻热作用,利尿而不伤阴。[麸炒泽泻]寒性稍缓,长于渗湿和脾,降浊以升清。
(4)车前子
[炒车前子]寒性少见,并能提高检出效果,长于渗湿止泻、祛痰止咳。[盐车前子]泻热利尿而不伤阴,并引药下行,增强在肾经的作用。
2姜炙
(1)厚朴:生品辛味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故内服均不生用。[姜厚朴]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2)竹茹:姜竹茹能增强降逆止呕的功效。
【考点31】蜜炙、油炙的代表中药(2016年B型题,3分;2019年A型题,1分。)
1蜜炙
(1)黄芪:生品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尿退肿。炙黄芪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补中。
(2)甘草:生品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炙甘草甘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力胜。
(3)麻黄:生品发汗解表和利尿消肿力强。
[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
[蜜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咳嗽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4)枇杷叶:生品长于清肺止咳,降逆止呕。蜜枇杷叶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
(5)马兜铃:生品味劣,易致恶心呕吐,临床多用蜜炙品。
[蜜马兜铃]缓和苦寒之性,增强润肺止咳功效,可矫味,减少呕吐的副作用。
2油炙
(1)淫羊藿:生品以祛风湿,强筋骨力胜。炙淫羊藿能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2)蛤蚧:生品与酥制品功用相同。酥制后易于粉碎,减少腥气,功效以补肺益精、纳气定喘见长;酒炙可增强补肾壮阳作用。
(3)三七:生品以止血化瘀、消肿定痛之力偏胜;熟三七止血化瘀较弱,以滋补力胜。
【考点32】明煅的代表中药(2018年B型题,1分;2020年X型题,1分。)
1白矾
(1)生品:解毒杀虫,清热消痰,造势只羊。外用解毒止痒,内服清热消痰。
(2)枯矾:酸寒之性降低,涌吐作用减弱,增强了收涩敛疮、止血化腐的作用。
2牡蛎
(1)生品:重镇安神、签样补阴、软坚散结。
(2)煅牡蛎:增强了收敛固涩作用。
3石决明
(1)生品:偏于平肝潜阳。
(2)煅石决明:咸寒之性降低,平肝潜阳的功效缓和,增强了固涩收敛、明目作用。
4石膏
(1)生品: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2)煅石膏:收敛、升级、敛疮、止血。
【考点33】煅淬、扣锅煅的代表中药(2016年A型题,1分;2017年B型题,2分;2018年B型题,1分。)
1煅淬
(1)赭石:生品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煅赭石]降低了苦寒之性,增强了平肝止血作用,且煅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2)自然铜:生品具有散瘀、接骨、止痛的功能。
[煅自然铜]增强散瘀止痛作用。
(3)炉甘石:解毒明目退翳、收敛止痒敛疮。一般不生用,也不作内服,多作外敷剂使用。
[煅炉甘石]经煅淬水飞后,质地纯洁细腻,适宜于眼科及外敷用,消除了由于颗粒较粗而造成的对敏感部位的刺激性。
[制炉甘石]黄连汤制炉甘石,三黄汤制炉甘石(黄连、黄柏、黄芩)。增强清热明目,敛疮收湿的功效。
2扣锅煅
血余炭:本品不能生用,入药必须煅制成炭,具有止血作用。
来源:药师帮
以上是关于执业药师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执业药师信息,第一时间了解执业药师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执业药师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