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分享一个“关于伪用户思维”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小编有几点想要分享下,也同很多同行交流过,得到了很多一线服务人员与客户接触的各种回答。
1、用户思维到底是什么?
用户思维属于管理领域术语,简单来说就是“以用户为中心”, 针对客户的各种个性化、细分化需求。
2、伪用户思维是什么?
"伪"意思做掩盖本来面貌的或虚假(跟“真”相对),认知层面上:都知道是为了用户,行动层面上:却脱离了用户,
用户吐槽声已经满天飞了,还在开会研究分析用户为什么给差评?
事情其实很简单,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去了解用户吐槽的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去和用户打个慰问打电话,把用户的诉求解决掉,不需要多么漂亮的汇报PPT,用户的一句“解决掉这个问题,真是麻烦你了”胜过一切。
把事儿做好了,用户满意了,消费者的选票大概率会投给你。
做好用户思维也正是为了服务好更多这样的用户,获得更多的选票,市场化经济,要尊重事物规律。
很多人都在讲用户思维,所谓得用户者得天下。
在网上看了一个段子,讲的是一个策划说:“我设计的作品,仅仅是老板觉得好!此刻老板成为了用户,当作品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的时候,老板还要怪罪策划做得不到位,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
这……
大家身边有发生这样的案例吗?
一直强调的用户思维并没有真正的执行下去,造成的结果就是企业远离用户,听不到用户的声音,抱怨吐槽将会成为用户流失的一大因素。
什么是真正的用户思维?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下面分享一点我的个人观点,或对或错,欢迎交流。
来源于做私域过程中,经历过的各种案例总结得出:
比如用户思维
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它仅仅是一个概念,就像用户增长率,也仅仅是一个数据,不能完全替代活生生的每一个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发现问题,但核心还是在用户层面的真实反馈。
用户高增长不一定转化高增长,用户低增长不一定转化低增长。
ps:通过改变分子分母,数据可以人为操控,增长和下滑弹指间的功夫罢了~
用户是有感情的,而数据没有。
不应该为了做用户思维而做事情,而是应该为了把用户服务好,让用户钱花的开心,产品用的顺心,让用户充分信任自己而做事情。
零售行业也如此……
需要站在顾客的角度去考虑一个问题,比如顾客在买这件商品的时候,他最担心的是哪几个问题?去帮助顾客解答这几个问题,为顾客考虑担忧,成交是一个结果,用户思维其实是这个结果的执行思路。
只有真正去为顾客考虑,才会做出真正的高品质服务,所谓知行合一。
知道!并且做到!不做主意人!(主意人:说得超级好听,结果啥也不会做。俗称口强王者)
再想,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是谁?是一线服务人员。
在市场大环境之下,一线服务人员升级为超级服务人员迫在眉睫,把每一位客户都服务好,是一线服务人员的必备能力。
通过服务建立信任,有了服务不周到的地方也会第一时间反馈给服务人员,寻求解决,问题解决得是否满意,决定了顾客是否还来消费。
当然了,很多人认为顾客反馈问题觉得是坏事,工长恰恰不这么认为,顾客反馈问题也说明相信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信任这个品牌。如果顾客遇到问题不反馈,只能说明顾客对该品牌已经失望了。服务人员不知道顾客已经出现了问题,企业也不知道,只有顾客在传播问题。
当坏口碑积累到一定程度,小问题就会发酵为大问题,本来一个态度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有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去解决。
怎么服务好每一位顾客?我并不认为一个方案就可以让服务人员把每一位顾客都服务好。
要发自内心,内心想这样做,那么思维影响到的行为,就是用户思维的具体行动。
比如说:
顾客想要买一辆汽车,顾客在这块大部分是不专业的,那么销售人员内心想要服务好这个顾客,可以提前收集顾客的需求,整理顾客是喜欢自驾游、经常跑的路况、出行人数、家里有没有小孩子等等细分问题。
为顾客的购买过程提供一定的有效帮助,成交率也会大大提升。
销售人员不需要刻意的去研究,只需要发自内心的想要服务好顾客就可以。
先从认知上解决服务人员的思维,再从方法上解决服务人员的工作开展路径。
来源:工长随笔记
以上是关于用户增长师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用户增长师信息,第一时间了解用户增长师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用户增长师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