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指数作为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在2021年11月22日达到历史峰值之后急速下坠,如今在10000点附近徘徊,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破产、普遍裁员、投资缩减,昔日如日中天的互联网产业进入新一轮泡沫破裂期。互联网产业在近三十年发展历程中,经历了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和2021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泡沫两轮泡沫。
01
互联网产业泡沫具有周期性,每一轮泡沫的破裂预示着新一轮泡沫的开启
跟其他产业泡沫相比,互联网产业泡沫呈现出独特而明显的周期性。在前一轮泡沫破裂后,受到网络基础设施持续升级、软硬件技术变革、产品和服务创新迭代等因素推动,互联网产业会很快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新一轮泡沫也随之开始。如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后,随着3G/4G的商用和苹果手机的发布,移动互联网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新领域,移动互联网泡沫随之进入形成阶段。前一轮泡沫激发的市场需求、积累的核心技术和产业基础,都是后一轮发展和泡沫形成的动力,推动互联网产业不断螺旋式发展。
从每一轮互联网产业泡沫周期来看,都会经历快速成长、飞速膨胀、末日狂欢和泡沫破裂等四个阶段。以移动互联网泡沫为例,2007-2012年是快速成长期,3G/4G商用,iPhone + App Store生态成熟,纳指增长19%;2012年-2019年是飞速膨胀期,移动社交、O2O、网约车等各类移动原生应用不断涌现,纳指增长1.4倍;2019年-2021年是末日狂欢期,用户增长逐步见顶,业务创新遇到瓶颈,政府监管开始收紧,纳指2年内暴增1.2倍;2021年11月进入泡沫破裂期,纳指从峰值16212急速下坠,不到一年跌超30%,中概互联网成重灾区。
02
虚拟载体、货币供给和政策管控是助推互联网产业泡沫的三大要素
1、庞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以及蓬勃的市场需求叠加网络效应,使得互联网产业成为资本泡沫化绝佳载体。基础设施方面,美国克林顿政府率先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使得美国成为桌面互联网时代中心,我国2005年至今网络建设投资总规模达4.86万亿元,助推我国成为移动互联网新一极。技术创新方面,网络技术、终端设备技术、应用开发技术不断迭代更新,有效支撑起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移动社交、在线直播、O2O、网约车等极具诱惑力的商业模式。市场需求方面,规模庞大的用户为互联网经济提供巨大市场空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4.6亿,接近全面覆盖。同时,互联网自带独特的网络效应,随着网络中用户数量增加,新增用户的边际成本极大降低并无限趋近于0,而每个用户从增长的网络中可以获得更大价值,最终带来供给侧的规模经济性和需求侧的指数级增长。网络效应为创业者和投资者带来超强规模获利预期,加速催生泡沫。结合网络效应点、链、网要素分析,我们发现与实体经济结合紧密的消费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弱于纯数字内容的消费互联网,泡沫性相对较小。
表1 不同代际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和泡沫性预期分析
2、经济繁荣和宽松货币政策拧开货币流向互联网行业的阀门。美国互联网泡沫期间,美联储在1995年和1998年进行密集降息,美元流动性开始泛滥。1997年下半年至2000年3月,M2增速维持在5%以上的高位。与此同时,日本衰退、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导致大量海外资金流入美国,最高年份超过3140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大幅降息,美国联邦基金有效利率长期保持在2%以下,2022年美国M2高速增长至21.5万亿,是07年的3倍以上。对中国公司来说,内资基金、外资流入、港股通、境外上市等通道保障了互联网公司从创业到上市全环节的融资需求,中国创投基金投资行业分布数据显示,信息技术是PE/VC机构投资规模增长最快行业,规模占比从2012年12%增长到2018年50.18%,港股新经济(以互联网企业为主)IPO募资额占比也从2017年的34%增长到2020年的63%。
3、对互联网新经济的扶持和温和管控为泡沫增长营造了良好环境。上世纪90年代末,监管机构放宽甚至撤销了对金融机构投资证券的监管限制,一系列宽松政策促使投资银行热炒概念,推销他们明知道毫无前途的互联网公司,导致一大批没有核心技术和盈利能力的互联网公司纷纷上市。2015年,我国政府提出“互联网+”计划,将对互联网的政策扶持推向顶峰。与此同时,针对互联网企业商业投机、资本垄断、损害消费者权益、数据安全等的监管立法未及时跟进,互联网企业在宽松监管环境下得以野蛮生长。
03
互联网产业泡沫破裂短期影响较大,但相较前一轮泡沫在逐步减弱
互联网产业泡沫破裂短期会带来较大的破坏作用,首先是市值普遍下跌,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后,80%互联网企业跌幅超80%。2021年移动互联网泡沫破裂,中概股是重灾区,过去一年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互联网公司跌近80%。其次是投融资萎缩,今年第三季度互联网领域投融资金额同比下跌近65%。美国今年9月和10月并购活动同比下降43%,IPO规模同比下降95%。第三是企业破产,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导致超500家纳斯达克上市企业破产,40%企业退市。最后是普遍裁员,美国企业服务数据库公司统计,截止11月中旬,美国科技行业今年已累计裁员超6.7万,其中不乏过去持续扩张的头部明星企业,如Facebook母公司Meta宣布裁员13%,超1.1万名员工。
相比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2021年移动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影响要温和得多,一方面是企业吸取了上一轮泡沫的教训,头部企业资本实力雄厚,现金流乐观,抗风险能力强。二是企业商业模式成熟,业务基本盘稳固。商业不成熟、依赖烧钱的赛道基本出清,胜出的商业赛道拥有良好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且形成相对稳固的市场竞争格局。
04
产业互联网尚未出现明显泡沫,应引导适度泡沫推动互联网产业进入第三次浪潮
1、从虚拟载体、货币供给和政策监管三大要素来看,产业互联网尚未出现明显泡沫。虚拟载体方面,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体属性更加明显,进入门槛高,细分赛道众多,企业用户更加理性,将减弱需求侧的网络效应和供给侧规模经济性,难以形成像消费互联网那样的泡沫。货币供给方面,由于经济衰退风险,以及政府稳健的货币政策,投资者更加谨慎,2022年第三季度我国互联网投融资金额同比下跌74.3%,且投资轮次转为初创阶段,67.5%为天使轮投资,表明产业互联网的资金大部分是长期性、战略型的投资。政策监管方面,我国政府将产业互联网作为推动经济脱虚向实、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七大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目标和路线图,但由于我国传统行业规模庞大,网联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尚处于初期,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还需要更多更有力的产业政策推动。从典型头部企业的市盈率来看,国内产业互联网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为19.79,接近上证平均市盈率,远低于中国头部互联网公司平均市盈率,说明投资者对当前产业互联网投资相对理性,并未形成泡沫化高估。
2、充分利用泡沫利剑双刃,适度泡沫刺激产业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泡沫影响具有双重性,产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生一定泡沫不可避免,关键在于抑制和化解负面影响,发挥积极效应。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应借助货币、财政多种政策工具包,进一步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产业互联网领域,激发产业创新创业活力,牵头成立专项基金,加快5G专网、边缘计算、云计算等产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在出现明显炒作和过热时适当收紧监管政策,加强优胜劣汰机制,坚决杜绝投机行为的发生,助力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协同技术创新,政府、互联网企业、设备企业、传统行业企业等应大力协作,提高对重点技术升级趋势的敏感度,加强互联网技术与实体产业的融合,提高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商业模式,产业互联网企业应探索能够降低行业运行成本、提高行业效率的商业模式,并将传统产业客户、第三方开发者引入生产与价值创造过程中,打破传统市场边界,挖掘新需求、新模式,调动各方积极性,从而最大程度发挥技术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
来源: 天翼智库
以上是关于用户增长师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用户增长师信息,第一时间了解用户增长师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用户增长师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