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医师资格 » 医师资格教育新闻 »

应对“糖尿病前期”,从这些做起

应对“糖尿病前期”,从这些做起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22-12-2 17:29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糖尿病及并发症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已被医学界和普通大众所关注,糖尿病的治疗因此也倍受重视。但糖尿病不能等有了明确症状才去治疗,“糖尿病前期”就要下手!这需要从基层抓起。

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要建立社区居民首诊糖尿病主动筛查制度,并对“糖尿病前期”居民进行必要的医学干预,这对糖尿病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减轻糖尿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要弄清什么是“糖尿病前期”必须先知道人体的正常血糖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静脉血浆葡萄糖含量是糖尿病诊断金指标,近年更强调在有质量保证的实验室进行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这有助于准确诊断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

1.正常血糖:空腹血糖(FPG)3.9~6.1mmol/L,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75g–OGTT)后2h血糖<7.8 mmol/L,HbA1c<5.6 %。

2.糖尿病:随机(任意时间点)血浆血糖(RPG)≥11.1 mmol/L或FPG≥7.0 mmol/L或75g–OGTT后2h血糖≥11.1 mmol/L或HbA1c≥6.5 %。

检测 FPG前必需禁食(无热量摄入)8~12h。若没有明确高血糖症状(如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质量下降),诊断时需同一样本两项检测结果异常或另一样本重复检测以证实。

3.“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按医学术语即为“糖调节受损”。也就是患者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还不能定性为“糖尿病”,但是,体内有关血糖调节的机制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其中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伴或不伴HbA1c≥5.6 %。

具体诊断标准:(1)IFG:FPG5.6~ 6.9mmol/L;(2)IGT:7.8mmol/L≤口服75g葡萄糖2h后血糖<11.1mmol/L,且FPG<7.0mmol/L。(3)HbA1c异常:HbA1c5.7 %~6.4 %。

社区“糖尿病前期”的非药治疗

1. 健康教育

通过教育使“糖尿病前期”个体充分认识“糖尿病前期”的危害(“糖尿病前期”如果不进行积极治疗,就很容易发展为糖尿病)并掌握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健康素养以及对健康管理的依从性,达到行为改变,最终改善临床结局、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2. 生活方式干预

“糖尿病前期”个体应根据其糖尿病风险分层,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并分层管理。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糖尿病的基石,需贯穿干预的始终。

其核心是在合理膳食基础上,有效使超重或肥胖者减轻体质量,缓解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共患高血压、血脂异常者,应良好控制血压和血脂,延缓大血管并发症进展。

(1)医学营养干预:建议平衡膳食,以谷类为主,辅以高膳食纤维、低盐低糖低脂肪的多样化膳食模式。

能量摄入应符合体质量管理目标,总热量为 25~30 kcal/kg(104.65~125.58 kJ/kg),其中50%~60 %来自碳水化合物,25%~35%来自脂肪,15%~20%来自蛋白质。

限酒限糖,多吃蔬菜。高血压者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

戒烟,避免被动吸烟。通过医学营养干预达到并维持理想体质量和血糖,控制血脂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维持机体合理代谢需要。

(2)运动干预:作为重塑生活方式重要组成部分,推荐每周至少5d 中等强度运动〔50%~70%最大心率(22–年龄),运动时心率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特别是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打太极拳等)联合抗阻运动。

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min。运动强度、频率及持续时间应结合年龄及身体承受能力适时调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等共患病者,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用个体化运动处方。

社区“糖尿病前期”的药物治疗

1. 社区治疗的时机与原则

糖尿病中低风险者先实施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后未达预期目标〔超重或肥胖者体质量(BMI)达到24 kg/m2或体质量至少下降5%,IFG者 FPG<6.1mmol/L,IGT者餐后2h血糖(2h PG)<7.8mmol/L)〕或高血糖进展和(或)无法严格遵守生活方式者,考虑启动药物干预。

糖尿病高或极高风险或有健康需求、有经济保障和医疗条件者,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药物干预。

对于老年或超老年、老年痴呆、精神障碍、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受损、预期寿命小于10年、独居老年人等,一般不必针对高血糖做过多治疗,重点在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干预和定期血糖监测。

2. 社区治疗用药

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奥利司他等可逆转或预防“糖尿病前期”进展。

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长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较为充分。

(1)阿卡波糖:是我国目前唯一获得IGT适应证的药物。特别适用于超重或肥胖的IGT个体。推荐阿卡波糖 150~300 mg/d,分2~3次,餐前即刻吞服或与第一口食物嚼服。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等。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可减少不良反应。单独服用常不会发生低血糖。

(2)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用药。研究证实二甲双胍治疗2.8年,可使IGT个体进展为糖尿病的相对风险下降31 %;在FPG较高的IGT人群中作用更加显著,糖尿病相对风险可下降48 %。

国际上,二甲双胍已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能够预防糖尿病,但我国尚未获批准用于预防糖尿病。

因此,社区筛查高或极高风险人群,无论生活方式干预能否控制血糖,建议患者转诊上级医院,可在内分泌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 750~2000mg/d,控制体质量及预防糖尿病。

(3)其他药物:建议患者在内分泌专科医生指导下酌情选择其他药物干预。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以上是关于医师资格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医师资格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医师资格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医师资格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


0% (10)
0% (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