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注册会计师 » 辅导专题

2013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各章节重点(5)

来源:唯学网•教育培训(www.vixue.com)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11.审计重要性运用的两个环节

(1)计划审计工作时:①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②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要性,以便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2)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在确定审计意见类型时,注册会计师也需要考虑重要性水平。

12.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从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的角度阐释重要性概念。但通常而言,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

(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13.确定整体重要性水平的目的

⑴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⑵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⑶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14.特定类别交易、帐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⑴法律法规或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如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薪酬)计量或披露的预期。

⑵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关键性披露(如制药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本)

⑶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业务的特定方面(如新收购的业务)。

在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考虑是否存在上述交易、帐户余额或披露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发现了解治理层和管理层的看法和预期是有用的。

15.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含义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

16、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应考虑因素

⑴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这些了解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过程中得到更新);

⑵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⑶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

17.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的经验值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50%的情况:

(1)经常性审计;

(2)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项目总体风险较高(如处于高风险行业,经常面临较大市场压力,首次承接的审计项目或者需要出具特殊目的报告等)。

18.重要性水平修改的原因

(1)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决定处置被审计单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获取新信息;

(3)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的了解发生变化。

19、错报的定义

错报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

20、导致错报的事项

⑴收集或处理用以编制财务报表的数据时出现错误;

⑵遗漏某项金额或披露;

⑶由于疏忽或明显误解有关事实导致作出不正确的会计估计;

⑷注册会计师认为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不合理的判断或对会计政策作出不恰当的选择和运用。

唯学网是国内最具价值的教育培训与互动学习平台,致力于为考生提供第一手的教育资讯与院校教学服务,因此考生如若获知其他关于更多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所有相关信息,请密切关注唯学网。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
新闻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