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类别:
师资子类:
您当前位置:唯学网 » 院校名师 » 婴幼儿教育
 婴幼儿教育院校名师
北京师范大学 杜军  杜军,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兼任幼儿园本部执行园长,小教高级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1985年开始从事幼教工作,2005年9月起担任幼儿园本部日托部保教主任,2007年9月起担任幼儿园本部常务副园长,2008年6月起担任幼儿园本部执行园长 。在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担任过班长、年级组长、团总支书记等职,多次获得区、市级奖励与荣誉,在幼儿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方面成绩显著,作为北京市第一批市级骨干教师参与了国家级九五课题《蒙台梭利中国化》的实践研究,前后有多篇经验总结与专题论文被课题组收录,多次代表课题组赴外省市承担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教师培训工作,并获得好评。近几年曾赴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南京、苏州、杭州等国家或地区进行“瑞吉欧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蒙台梭利教学法”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和交流。 
 杜军,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兼任幼儿园本部执行园长,小教高级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1985年开始从事幼教工作,2005年9月起担任幼儿园本部日托部保教主任,2007年9月起担任幼儿园本部常务副园长,2008年6月起担任幼儿园本部执行园长 。在多年的工作经历中担任过班长、年级..
北京师范大学 徐翠凤 徐翠凤,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副园长,主管望京分园常务工作,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82年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000年主管北师大实验幼儿园牡丹园分园常务工作,2005年调往北师大奥林匹克花园幼儿园。曾参加庞丽娟教授主持的国家教委“九五”重点课题“转变教师观念,促进儿童社会性健康发展的”的课题;任《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一书编委;曾赴意大利瑞吉欧、香港、南京、上海等地参观、交流。
徐翠凤,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副园长,主管望京分园常务工作,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82年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000年主管北师大实验幼儿园牡丹园分园常务工作,2005年调往北师大奥林匹克花园幼儿园。曾参加庞丽娟教授主持的国家教委“九五”重点课题“转变教师观念,促进儿童社..
北京师范大学 孙秀莲  孙秀莲,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副园长,主管牡丹园分园常务工作,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发展与教育心理专业研究生毕业。1984年至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任教师、班长、年级组长,2001年至2004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本部保教主任。2004调往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牡丹园分园。任《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等书的编委,擅长幼儿美术、音乐教育,曾远赴英国、香港、南京等地进修学习。 
 孙秀莲,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副园长,主管牡丹园分园常务工作,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发展与教育心理专业研究生毕业。1984年至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任教师、班长、年级组长,2001年至2004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本部保教主任。2004调往北京师..
北京师范大学 黄珊  黄珊,基础教育研究员,现任北师大实验小学与实验幼儿园党总支书记、实验幼儿园总园长、北师大教育学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及硕士生兼职导师,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家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1994、2007年北京市骨干教师,2001年全国优秀教师。1991至2005年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冯晓霞教授主持的 “幼儿和谐发展教育实验”、庞丽娟教授承担的国家课题“促进儿童社会性健康发展”、刘焱教授指导的“幼儿表演游戏”、教育部 “做中学”项目。  2006年起,担任十二五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关于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幼儿园图书阅读活动的研究”、“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国家发改委项目“下一代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支持应用系统”观摩课研发、“小学生入学准备与适应指导研究”等课题负责人。任《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北师大出版社)和《幼儿爱吃的饭菜》(华师大出版社)主编,《入学早知道》(北师大出版社)副主编,《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和《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北师大出版社)等书编委,发表及获奖论文三十余篇。多次远赴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地交流学习,近年来在园所文化建设、管理改革与创新等方面颇有建树。
 黄珊,基础教育研究员,现任北师大实验小学与实验幼儿园党总支书记、实验幼儿园总园长、北师大教育学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及硕士生兼职导师,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家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1994、2007年北京市骨干教师,2001年全国优秀教师。1991至2005年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冯晓霞教授主持的 “幼儿和谐发..
中央音乐学院 杨鸿年  杨鸿年,中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国际童声合唱及表演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指挥、中国歌剧院合唱团客席指挥同时兼任昆明交响乐团艺术指导、上海乐团客席指挥及日本大阪青少年交响乐团客席指挥。  杨鸿年教授指挥风格热情奔放、细腻入微、曲目范围广泛、表现力丰富。他独具一格的表演艺术以及他在训练合唱方面的技术与修养,深受国内外专家的一致钦佩,被国际上赞赏为“真正掌握合唱艺术奥秘的大师”。鉴于杨鸿年教授的艺术成就,连续三届被各国指挥推举为国际童声合唱及表演艺术协会副主席。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最高鉴赏证书”赠与他所指导的少年合唱团,并获得美国纽瓦克市荣誉市民奖章,日本大阪市政府及兵库县先后授予他金钥匙,以表彰他做出的贡献。  杨鸿年教授经常应邀到各地指挥交响音乐会、室内乐音乐会、合唱音乐会,是国际上甚有影响的合唱指挥家。他还经常应邀率领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出国访问,足迹遍及美国、日本、新加坡、奥地利、澳大利亚、意大利、瑞典、俄罗斯、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无不掀起赞誉高潮。1996年8月,他所指导的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在意大利第44届“圭多达莱佐”国际复调合唱比赛中一举获得四项大奖,打破了该比赛几十年来的历史记录;1999年5月他率领少年及女子合唱团赴莫斯科参加纪念普希金诞辰200周年国际艺术节专场演出,荣获唯一特别奖;1999年7月他指挥新疆师范大学合唱团赴意大利参加第38届“赛格希兹”国际合唱比赛,又荣获混声组第一名,女生组第一名,男生组第一名三项大奖;杨鸿年教授是我国在国际合唱比赛中获奖最多的指挥.享誉海内外的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由中央音乐学院杨鸿年教授于1988年8月创建,由杨鸿年教授、杨力先生担任指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唐重庆女士担任艺术指导及钢琴伴奏。现有团员250人,均来自北京市各中、小学。  在杨鸿年教授严格、细致的训练下,合唱团积累了500余首中外合唱名曲,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童声合唱团。1988年1月该团在中央电视台“通美林”磁带评比活动中获金奖第一名,1991年10月又在“第一届北京合唱节”中荣获少年组第一名。十多年来,合唱团的足迹遍及欧美和亚洲,历访美国、俄罗斯、奥地利、意大利、瑞典、摩纳哥、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反响剧烈,被誉为世界七大童声合唱团之一。1987年8月应邀参加“华盛顿国际童声合唱节”,巡回演出过程中受到美国人民的热烈欢迎,里根总统亲笔签署了赠予该团的最高鉴赏证书。1989年获匈牙利‘润达依合唱作品国际比赛”的“极其优秀”评价及荣誉证书。奥地利前总统基系莱格博士曾称赞说:“这样好的音乐会应该让全维也纳人都能欣赏到才好。”合唱团被台湾同胞称赞为“两岸中国人共有的骄傲”,被亚洲各国人民誉为“所有东方人的骄傲”。1995年初,合唱团访问香港共二度赴新加坡演出时,新闻界称之为“当今世界乐坛上的一个奇迹”;7、8月间第三次东渡扶桑,日本音乐界高度评价该团的演出艺术“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的珍宝”,9月他们又应邀赴台湾在全岛进行巡回演出,再次风靡了祖国宝岛。  1996年8月合唱团应邀赴意大利参加第 44届“圭多•达莱佐国际复调合唱比赛”时荣获四项大奖,创造了该比赛的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个国家的合唱团同时夺取四项大奖的记录。合唱团以自己特有的艺术扭力和精湛的技艺征服了欧洲。1997年7月至8月间,在美国举办的第五届国际童声合唱节上,合唱团又被一致推举为“最佳演出团体”。1998年7月合唱团第三次应邀赴台进行全岛巡回演出,1999年2月第三次应邀赴美进行巡回演出,都一再受到了热烈欢迎。1999年4、5月间合唱团赴俄罗斯参加“纪念普希金诞辰200周年国际艺术节”时,又荣获了该艺术节唯一的特别奖。合唱团一贯以“爱”和“奉献”的精神支持“希望工程”,为孤儿村演出,为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演出。  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决心为推动合唱艺术、普及国民音乐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将继续为促进我国青少年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杨鸿年,中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国际童声合唱及表演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指挥、中国歌剧院合唱团客席指挥同时兼任昆明交响乐团艺术指导、上海乐团客席指挥及日本大阪青少年交响乐团客席指挥。  杨鸿年教授指挥风格热情奔放、细腻入..
中央音乐学院  王次炤  院长,1949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曾任音乐学系音乐美学教研室副主任、音乐学系副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现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兼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青年音乐家协会主席、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会长、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等。  1983年以来,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设《音乐美学基础》等六门课。主要论文有《音乐的结构和功能》等四十余篇;发表音乐学其他各类文章及评论文章一百余篇;出版的著作(译著、文集)、教材有《音乐美学基础》(合著)、《音乐美学新论》等七部。 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集体),文化部优秀教材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1994年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199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曾多次应邀赴德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地讲学和参加学术活动。 
 院长,1949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曾任音乐学系音乐美学教研室副主任、音乐学系副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现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兼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
中央音乐学院 周海宏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系美学教研室教授。主要从事音乐心理学、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自1990年代以来在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开设“音乐心理学”、“音乐学研究方法”、“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赏析”等课程。并就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等方面发表40余篇论文,出版(包括合著)多部著作。除专业研究外,周海宏长期致力于音乐普及工作,1997年主持《父母必读》杂志“琴凳上下”专栏,发表音乐教育心理学普及文章12篇,引起社会广泛反响;1998年以“音乐何需‘懂’”为总题,发表系列文章12篇指出已往音乐普及工作中存在的音乐美学认识误区,引起音乐界广泛关注;提出的“关怀强迫症”、“成就焦虑”等概念产生广泛影响。同时,他还在在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中组部培训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等高校、国家大剧院、各大部委和企业举行讲座,受到广泛好评。其博士论文《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获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2年获第三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部分与音乐普及工作有关的论文(著):《琴凳上下》(12篇,《父母必读》1—12/1997)《音乐何需“懂”》(12篇,《音乐周报》1998)《走出用文学化、美术化方式理解音乐的误区——对普及严肃音乐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分析》(《人民音乐》3/2001)《儿童钢琴学习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钢琴之路──结构定向设计钢琴集体课教材》(1998.2,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音像出版社)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系美学教研室教授。主要从事音乐心理学、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自1990年代以来在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开设“音乐心理学”、“音乐学研究方法”、“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赏析”等课程。并就音乐美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