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教育新闻 »

2021年企业管理回望

2021年企业管理回望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22-1-7 15:03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2021年企业管理回望

2021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国际政治形势不稳定制约着经贸活动的开展,但是中国企业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突破。

可以说,2021年是中国企业“砥砺前行,持续奋斗”的一年。年度之交,我们需要做些回顾,从四方面分析2021年企业管理的特点。

01

企业发展模式以国家战略为主导

如果把企业管理分为个人—企业—国家—全球四个层次,2021年企业管理的重心似乎在往“国家”层次转移。

在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的长期化加速了逆全球化趋势。

换了执政党的美国政府依然秉承美国利益优先政策,以国家安全名义打压外国高科技企业,以长臂管辖的法律拘捕他国企业高管,以企业和个人清单方式直接介入市场经营,组建芯片联盟并要求芯片相关企业报送商业数据等,企业围绕国家运转的趋势明显。

在国内,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过去的市场和资源从“两头在外”发展模式向市场和科技“两头在内”发展模式转型——中国在2021年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产业结构向高科技尖端领域升级。

不管这是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必然形成的,或是高质量发展方针主动促成的,还是被人“卡脖子”被动造成的,以国家战略为主导的企业发展模式日益明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2021年得以切实推进。

秉承目标导向原则,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做强、做优、做大的“三做”方面步伐坚定,在提升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五力”举措上力度强劲,在加强企业内党的领导,重视国家安全,调整结构布局,实施聚焦战略上取得巨大进展。

在大企业部分,通过兼并、重组快速做强做大中国企业的步伐加快。

在中央企业层面,钢铁、化工、星网、船舶、电科、电装、物流等行业不断产生世界级巨无霸,这是大型跨国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持强势市场地位的重要方式。

我们期望在不远的将来,在汽车、投行等领域产生世界级巨无霸企业。

在中小企业部分,“专精特新” “隐形冠军”等的培育,与大企业形成生态系统等,成为政策鼓励的方向。

人们习惯把这个时代叫作“VUCA时代”,强调的是不确定性,但我们认为,站在全球看,世界更像是处在 “丛林时代”。

尤其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没有国家力量的支撑,随时可能陷入各种法律风险和人身危险,企业将难以存续。

针对房地产企业“三条红线,四个档次”的政策调控,分别为企业亮起了“红、橙、黄、绿”四色信号灯。

一直不能转黄变绿的红灯公司更是寸步难行,这让房地产企业必须听懂“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含义。

受“双减”政策重大影响的是教培企业。把教培企业做成了金融企业,不靠知本靠资本,不靠师资靠投资——靠预收款扩张,靠热钱投资上市的企业如临深渊。

“双减”政策让企业必须静下心来,重新思考教培行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02

生态圈和食物链两手准备

环境总是变化的,不利因素总是存在的,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企业不能被动躺平。

2021年身处困难环境,广大的中国企业发扬抗疫精神和奋斗精神,靠自立、自强、自救,取得了优于世界同行的业绩。

2021年企业管理领域变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科技创新成为全体企业共识: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但真正落实到企业,落实在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行为与成果上,并非易事。企业创新需要巨大投入,长期投入,并且有很大风险。

技术总在进步,创新是有风险的,企业创新的关键是管理机制。

首先需要建立生态圈,比如华为研发设计了麒麟芯片,但没有可控的芯片加工伙伴依然会被别人“卡脖子”,这需要产业供应链的保障。同样,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能否成功,也要靠系统生态圈的建立。

2021年中国企业围绕生存发展需求,建立了基于核心产业、地域湾区、商贸网络、核心技术的多样化生态圈,中国的航天产业群、粤港澳大湾区、中欧班列路网、5G技术生态等,就是在企业、行业和国家的协调配合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生态圈涉及企业组织的创新,比如平台组织、敏捷组织、柔性组织、虚拟组织及生态组织不断涌现,推动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我们想强调的是,自然界不仅有生态圈,还存在食物链。生态圈强调合作,食物链强调竞争。

因此,企业讲生态圈时,不要忽视食物链的存在——我们在建设生态农场时,不要忽视外边的世界依然是个弱肉强食的“丛林 ”。

走向世界的我们,要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圈问题,更要重视谁会“吃”我们的食物链问题;在关注“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问题的同时,也要重视供应链被“卡脖子”的生死问题。

不过,我们有足够自信。

中国企业已经比较强大,虽然还没有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但已经在不少方面向顶端迈进。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中国企业发挥联合作战的威力,疫苗企业获得巨大成功;2021年众多超级工程落地,“天宫空间站” “天问一号” “深海一号” “华龙一号”的成功等,这些都在证明,技术封锁可能会一时延缓但绝对阻止不了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

我们看到,2021年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得以继续提升,发明专利等科研成果产出也持续提高。

中国人有着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能奉献的企业精神。不论什么困难,总有人是奋斗者;不论什么出身,总有人有使命感;不论什么难题,总有人是破解者。

我们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企业集体意志,发扬“两军相遇勇者胜”的不服输精神,做好生态圈和食物链的两手准备,取得更大的胜利。

03

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

企业与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成为2021年的热点,并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管理变革大趋势。企业管理的学科基础,正在由工程学、物理学向信息学,并最终向数学提升,与此相应的管理手段,也在由机械化、电气化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变。

在机械时代,中国企业处于追赶位置,尤其是在传统汽车、装备等领域相对落后,而且基本被知识产权规则封死。

在今天的信息和数字时代,尽管在芯片加工、操作系统和工程软件等领域还有较大差距,但中国企业已在不少领域展现了齐头并进的势头,新能源汽车算是一例。

中国企业对数字化时代的理解比较清晰,战略布局也相对有效。

在数字时代,企业管理核心要素发生了变化,在人、财、物三个传统要素上追加知识(或技术)要素之后,现在又追加了数字要素。并且,掌握数字资源的企业体现了高维度的碾压力,经常处于被反垄断的地位。

数字时代讲的“数”不只是一个概念,至少包括数字、数据、数码、数智和数值几个概念,不同概念具有不同含义。

数字时代的管理就是逐渐把工作分类化、定量化、编码化、公式化、流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的过程,用何种策略才能从更底层、更战略化地精准推动数字化管理转型,是对每个管理者的新挑战。

首先,互联网思维要转变为数字化思维。互联网思维是降维打击思维,数字化思维是升维融合思维。正如360公司周鸿袆所说,互联网企业要抛弃打败传统企业并取而代之的想法。

“层叠”依然是世界的一种基本构筑方式——数字世界虽然有自己的内循环,但还是以物理世界为基础而搭建的。比如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都离不开物理层。

“融合”依然是世界的一种基本关系——虽然互联网企业刚开始时用新技术、新思路、新武器给了传统企业一个措手不及,但即使是在“狼吃羊”的食物链中,狼也不会把羊全吃光。

数字时代的互联网企业必须和各行业中的企业密切且深度地融合起来,辅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改造商业模式,提升效率效益,真正实现科技进步的本质使命。

以前的互联网企业在推动人民消费生活的网络化、数字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后需要在新能源、车联网、智能交通、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线上和线下的融合,虚拟和现实的融合,金融和实体的融合,人物和情景的融合等,在5G和未来6G的“场景时代”会变得更有价值和竞争力。

其次,过去的职能部门业务组织要转向数字化组织。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企业管理就要更加以客户价值为中心,在横向上不再以业务或产品为中心——比如电脑公司不再分个人计算机业务、数据中心业务或者大数据业务,而是更加突出满足客户“需求包”的协作协同。

在纵向上不再僵化地分研发、制造和营销,而是形成“铁三角”或“军团式”组织,快速、敏捷、全面地指挥企业内部供应链甚至外部产业链协同作战。

企业的数字化组织有“五需要”:需要数据、算力、立场、价值观,更需要结果。如果在数字时代,企业的立场和价值观不同或不对,数据和算力就没有正确的运用方向。

转型没产出结果,别说大数据,全数据也是枉然。

人、财、物、技术和数据只是企业的要素,只有靠组织的管理机制和文化才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发挥核心竞争力。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大人物”时代,在无人化、云计算、区块链的“无云区”时代,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依靠活力组织,依靠战时机制,才能抓住机遇。

所有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所有管理都是迭代的管理。

04

做企业要有职业边界

企业要做的是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别人。企业要做的是创造财富,而不是单纯做大。

2021年,美国企业界的大事之一是有129年历史的GE(通用电气)被拆分,这意味着一座灯塔的熄灭。我国曾经的明星企业海航集团在2021年也走向了分拆重组的结局,有的企业面临着舆论的巨大压力,有的企业强行闯关但兵败城下。

做企业不能职业出界,要有上下左右四条边界,界内才是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上有政治边界,要求企业家有政治觉悟。首先,企业家可以有自己的思想,但要注意自己的言论,不能在社会公开场合做“传道牧师”。其次,企业家要管好自己的朋友圈和身边人,你可以有自己的朋友圈,但不能组织团伙色彩的“暧昧帮会”。

下有法律边界,要求企业家有法律意识。做企业不能踩法律和政策的红线。改革不能违法,做企业要了解应负的相关法律责任,比如《公司法》《税法》《合同法》《劳动法》《证券法》等,应该有合规部门和法律顾问。按照标准法律文本格式、程序等处理相关经营活动。买卖不成仁义在,不能因利失足。

左有技术边界,要求企业家有科技素养。创新不能忘记企业使命是以客户为中心盈利。华为公司任正非曾说,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是商人,不是科学家。华为没有院士,只有“院土”。企业搞科研要在技术进步曲线和客户需求曲线的平衡点周围确定动态战略目标,企业创新目的是为客户、为社会创造商业价值。

右有社会边界,要求企业家有社会情怀。做企业不能由着资本贪婪的本性运作,但可投资教育、医疗等半公益性质的行业;做企业不适合亲自去做大学的领导和讲师,但可以捐助大学;做企业可以为全人类贡献产品、服务和公益慈善,但不能忽视国界、国法,我们提倡爱国主义。

年度之交,怀着100年梦想,瞄着2035远景,算着2022目标,过好24小时生活。

站在后天看明天,主动行动创未来。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客户至上,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持续奋斗,坚持自我批判,这些中国企业的宝贵历史经验,会在未来继续发挥巨大作用。

企业家要用设计化思维描绘未来,调动资源实现未来。我们首先要坚持目标导向,目标牵引产生精神动力。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

最后要坚持结果导向,做企业不能僵化追求所谓的技术一流,管理一流,而要根据商业价值的大小、客户需求的满意、核心竞争力加强的结果,调整目标和问题解决方式。不要炫耀锄头而忘了种地打粮食,不要责备攻下山头的战士姿势不对。只要方向大致正确,组织保持活力,就能在不断的微调和迭代中实现发展目标。

来源:企业管理杂志(ID:qyglzz)

文/ 杨杜

以上是关于企业管理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企业管理信息,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管理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企业管理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


0% (10)
0% (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