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唯学网 » 行政管理 » 企业案例专题 »

电商平台的王者之争已分胜负

电商平台的王者之争已分胜负

唯学网 • 教育培训

2014-11-5 15:32

电商平台

王者之争

唯学网 •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

加入收藏

近几年,电商平台的日益火爆,催热了不少商家的涉入,但面临阿里这个电商王者,又有谁能与之同分一杯羹呢?主流电商们在阿里锅里能夹肉还是只能喝汤?这个问题越发变得突出起来,阿里已然加快“大小通吃”的节奏,留给其他电商的平台机会越来越少。

万能的淘宝大到买车买房、小到拍砖,无奇不有,在品类数量上其他电商已很难与之比肩,更别说超越。同时阿里也开始对品类梳理,进行深耕细作。

2014年上半年的天猫,分别挖来了乐蜂前CEO王立成(现负责聚划算)大家装、建材、汽车和家居等品类的经营,还以“天猫时尚生活”概念营销方式推进母婴、食品、居家、医药保健、图书这些垂直品类发展,天猫超市借道菜鸟物流卡位生鲜。

模式上,聚划算和一淘配合平台商家活动,限时限量的闪购、团购并非不可能在天猫上复制。流量方面,阿里在新浪微博、优酷等社会化媒体、网络视频的淘外流量寻增量。

在201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380亿元,在线零售成交金额18500亿元,如果参照阿里招股书15420亿元的交易总额,其一家已占到了80%(对比第三方数据,还是有点水分的,65%比较接近),留出的份额也不多。下面结合品类和用户人群角度来看下京东、苏宁、唯品会们如何对平台业务的剩余价值进行挖掘。

避其锋芒,京东平台业务可挖掘的最大价值是将移动流量变现

尽管与阿里相差好几个段位,可在综合性电商中,京东算是最具实力与阿里抗衡的一支力量。京东将拍拍并入后对之进行一番改造升级,与京东微店比翼,加之京东POP形成平台业务的两架马车,这一切看似与阿里的淘宝天猫貌似神合,然而京东的生态体现并没有阿里完善,游戏规则和商户运营能力也在改进中。举个例子,听一前京东运营的朋友说,在京东某大促中,有商户就发现可以重复注册账户领返金券然后骗补的情况。

但是,阿里生态圈虽然完善,但买家们面临的流量瓶颈十分明显,靠刷单作做活动获得免费流量已经成为过去式。

相比之下,京东“JD+”计划,联合创客社区、众筹平台、生产制造商、技术服务商、内容服务商、渠道商等形成智能硬件产业联盟,为国内的新硬件创业团队提供多方位的服务,这样的渠道改造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效果却难立竿见影。

唯品会聚美用户层面的深耕,放大“她经济”的价值

唯品会和聚美平台业务在阿里、京东们的夹缝中突起有太多共性,最明显的便是“她经济”。唯品会品牌特卖的频道聚焦在美妆、亲子突出女性用户,聚美更是垂直美妆,这些品类的毛利可观,且女性用户在消费领域的购买力是有目共睹的。

上半年第二季度的唯品会财报中披露,其活跃用户数达到了930万人(包含乐蜂网的130万),较去年同期的350万人增长了167.9%,这些活跃用户中重复购买率超过72%。良好活跃用户和高重复购买率的态势,也是聚美保持业绩增长的基石。如此基础上,考虑到转化效果,唯品会、聚美平台业务可以围绕轻奢侈品、母婴垂直类目展开可能性更大。

以上的效果,前提是用户保持良好的信赖,考验这两家平台招商的质量了。唯品会在提高商家入驻门槛抬,对厂商实力、品牌信誉、相关证件甚至款式多少都做了明确要求。经历过假货危机后的聚美,也开始对入驻商户加强把关。

说到利用用户忠实度激发平台业务,亚马逊中国、当当同样适用。在阿里独大的电商平台盈余价值问题上,细分垂直平台领域还有其他机会吗?吃肉还是喝汤,就看你的玩法和眼光了。

那最后再举两个例子。女性导购起家的美丽说在遭遇阿里封杀后,半个月内开发出自己的交易系统,以“快时尚”的概念对外招商,一年内已有1万多商家入驻,预计今年交易额在50亿元左右。酒仙网入驻天猫、京东进行全网布局,再用低价促销策略向官网导流,平台业务采取代运营的方式进行。这两家正做得风生水起。

以上内容是关于电商平台的王者之争已分胜负的介绍,如若获知更多关于行政管理的行业资讯,请随时关注行政管理研修栏目,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关报道。

0% (0)
0% (10)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