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年高考语文中时常会出现一些关于文言文的题型,考察考生对古代语言的了解,这让考生们不知所措。对于文言虚词的学习,考生们首先要了解它们的含义。为了帮助考生备战高考,唯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系列关于文言虚词的用法,供考生查看了解。
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其中,我们最常见的有:与、之、乎、者、也、而、何、乃、其、且、然等。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文言虚词“与”的用法。
“与”的用法
1.作介词
⑴引进共同活动的人。译为:和,跟,同。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③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④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
⑤上官大夫与之(屈原)同列。
① 微斯人,吾谁与归?
⑵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受益者)。译为:给,替,为。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⑶引进比较的对象。和,跟,和……比较。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
2.作连词
⑴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跟,同。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
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
③知可以战与不可战者,胜。 (《谋攻》)
⑵与其它虚词连用,构成复合虚词,表选择。常用“与其”跟“宁”、“毋宁”、“孰若”、“岂若”等配合。可译为:“与其……宁可(哪如、宁肯)……”。
①与人刃我,宁自刃。
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③与其饿死道路…毋宁毙于虞人(猎人)。
3.作语气助词,通“欤”。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
②无乃你是过与?(《季氏》)
③然则废衅钟与?
4.实词用法(略)
以上内容是关于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用法的介绍,唯学网小编提醒,关于高考资讯、高考政策、高考备考技巧等相关内容的请继续关注唯学网的高考栏目。小编会第一时间为大家更新跟进最新信息,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