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以教育为主的社会里,你想要及时得知高校的最新新闻资讯吗?想要知道什么是“三公”现象吗?唯学网是国内最具价值的教育培训与互动学习平台,致力于为考生提供第一手的教育资讯内容。为了帮助大家了解“三公”,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三公”现象严重 公众力挺公开》一文。
高校“三公”现象严重
近日,科技部部长万钢怒斥科研经费的“恶性问题”,再次引发公众对高校财务问题的关注。其实,除了科研经费问题,目前高校的“三公”消费乱象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老大难问题。
“三公”问题研究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指出,治理高校“三公”乱象,必须堵住源头,将来源多样的高校资金,进行规范性的预决算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防止用科研经费进行“三公”消费。同时,也要关注高校日益严重的行政化问题,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对“三公”乱象进行釜底抽薪式的治理。
新一轮中央巡视工作中唯一一个派驻高校的巡视组——驻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巡视组晒出“成果”,直言该校存在出国管理不规范、公款吃喝等“三公”问题。而在中纪委最近通报的一起违规公款消费案例中,主角也是作为地方高校的海南省卫生学校。近年来,以“三公”消费乱象为代表的高校腐败问题,早已引起公众的关注与不满。高校“三公”经费公开的进程,却一直处在只打雷不下雨的状态。
据一项调查显示,87.3%的受访者表示关注以“三公”消费乱象为代表的高校腐败问题,90.6%的受访者直言当前高校“三公”消费乱象严重。95.0%的受访者主张,高校“三公”经费应该定期强制公开。
成都大学、湛江师范学院公开了“三公”消费
说起高校“三公”消费乱象,广西某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直言,这简直就是人所共知的“秘密”,而且手段越来越隐蔽。她拿自己所在的学校举例,许多根本不研究学术的行政领导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去国外的学术交流团中。后来她得知,这是因为现在对明目张胆的公款出国卡得比较紧,于是许多公款出国都被包装成了学术交流。由于这些领导压根就不懂学术,出国本质上就是一次长时间的公款旅游。
“除了公款出国,在票据保险、设备采购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猫儿腻也很多。许多人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这位老师说。
调查显示,90.6%的受访者直言当前高校“三公”消费乱象严重,其中84.0%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严重”。
社会公益人士曾于今年年初,向全国113所高校提出信息公开申请,请各校公开2012年度“三公”消费支出具体金额。截至目前,已收到41所高校的回复,其中已公开2012年度“三公”消费的有成都大学、湛江师范学院2所高校,浙江大学等27所高校表示待主管部门批复后就会公开,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未明确表示是否公开,华东理工大学等4所高校明确拒绝公开,西南交通大学表示暂时不公开。
早在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中就明确规定,高校应该主动公开财务、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学校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财政性资金、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等信息。
但现实中,调查发现,90.3%的受访者直言,目前高校在“三公”公开上做得不好。认为做得好的受访者比例仅为3.9%。高校公开“三公”经费为何如此之难?
教育部《阳光治校之高校三公经费公开研究》课题负责人、湖南湘西州委党校制度廉洁性评估研究中心主任邓联繁教授表示,近年来高校“三公”乱象层出不穷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大多数高校都是重点抓创收,对“三公”消费的管理本身就偏软;其次,当前高校行政化增强,学术权弱化,这成为高校“三公”乱象滋生的最大温床;最后,目前在“三公”经费公开方面,从政府到社会,都有重行政机关而忽视高校等事业单位的倾向。这就使得许多高校敢于钻空子,拒绝公开。
现行的关于高校‘三公’公开的制度不太给力。不论是在‘三公’公开的具体范围、统计口径,还是公开时间、公开形式等方面,都缺乏明确、可操作、刚性的制度依据。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对高校‘三公’公开进行统一部署。对于高校,‘三公’公不公开、公开得好不好,也与自身利益没有太大关系。所以高校‘三公’公开一直停留在纸上,很难实际推开。
高校“三公”公开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公开,其次是建立在公开基础上的监督,最后是公开与监督之后的问责。“目前,高校‘三公’经费公开还只停留在第一步,而且这一步还做得远远不够。可见,对于彻底治理高校‘三公’乱象,还任重而道远。
唯学网是一个大型的教育考试培训平台,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资讯内容与考试信息尽在其中。要想了解更多高校相关信息内容,如高校毕业生就业等,请随时关注唯学网中小学教育培训栏目,小编会第一时间为大家更新跟进最新内容。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