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汉语大受欢迎的时代里,测试大家对外汉语能力的对外汉语水平考试已成为汉语测评的重要标准。下面是唯学网小编为各位考生准备的“对外汉语水平考试论述试题和答案”,希望考生们在试题练习的帮助下顺利通过对外汉语水平考试。
一 口语课的教学要点?
对外汉语的口语教学,课堂传授和训练仍是其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口语会话的特点出发,抓住口语中的语言要素,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口语能力,并让学习者适应交际的情境,以便顺利的、流利的开展话语交际。
1.教学内容及其应用。
口语教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种话语:
① 承接性话语:是说话人依据对方的话题作出原则性反应的话语,意在初步表个态,把对方的话题接过来,然后述说自己的想法。
② 功能性话语:是说话人传递自己话语行为的期望和意图的话语。
③ 叙述性话语:是说话人述说时间、见闻、体会等内容的话语。训练重点应放在这几种话语的搭配和协调上,即口语教学和训练重点应放在以下几点:
a. 同一命题的不同功能 b.同一命题的不同表达 c.话语对子的搭配 d.叙述性话语的插入
2.话题的展示、扩展与结束。
话题是口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话语的核心内容。它由话语提出、话语扩展与话语结束三个要素组合而成。
① 话题提出。是把需要叙说的话题置于说话的中心,这是一种说话技巧,需要学习者在口语实践中掌握。话题提出的方式有:疑问性提出,叙述性提出,承接性提出和插入性提出。
② 话题扩展。是把提出的话题加以述说、阐释和扩充的说话方式。为框架填进了实质性的东西,从这个意义说,话题的扩展比话题的提出尤为重要。有如下方式:列举性扩展,介绍性扩展,解释性扩展和说明性扩展。
③ 话题结束。是说话人向听话人宣告谈话结束的一种话语方式。有如下方法:下结论结束,朔原因结束,
谈效果结束和转换性结束。
3.适应交际语境。
① 语境的作用:语境在会话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词语的理解和识记;有利于表达的准确和贴切。
② 语境的设计和运用:在会话教学中现有的可利用的语境主要有材料语境和即时语境。
A. 材料语境,即课文语境和声像语境,这类语境的利用可以有顺应性的利用和发挥性的利用。
B. 即时语境,这类语境的利用要求教师在了解掌握学习者的认知状态、文化水准、社会背景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的观察,不失时的抓住有利于学习者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言语能力的提高的各种条件和机会,从而形成良好的环境因素。
在语境设计中尤其应当重视的几个方面:
A. 语境要有开拓性或延续性。
B. 语境设计要处理好会话双方的输入性与输出性的技能训练及其比重。
C. 语境的设计应当有针对性。
D. 语境的设计应该明确具体化。
二 .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在戏曲国外语言教学流派的精髓以及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原则。
1.精讲多练原则。
① 精讲:是突出关键的、精华的、实质性的内容,运用演绎法、归纳法、或比较法,并辅以图片、电教等直观手段,要言不烦的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和思路直接引向定义、内涵、规则或结论上去。这是要经过筛选的,对于那些枝枝蔓蔓的、无关紧要的、可说可不说的东西进行割舍,腾出时间让学习者多练习。
② 多练:是让学习者通过反复再现刚学过的只是而印入大脑并化为能力的心理活动。常跟大脑思维紧密相连,这样就能受大脑思维的支配而迅速作出反应,达到熟巧或自动反应。
2.讲练结合原则。
讲练结合是协调教学节奏的好方法。可以促进贮存。而且,讲练结合能化知识为能力。
讲练结合有多种形式:1.先讲后练 2.先练后讲 3.边讲边练或边练边讲。
3.突出语言教学特点的原则。
所谓突出语言教学的原则,体现在四个方面:
① 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听说和读写的关系极为密切,听读是语言信息的输入,说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相互练习,相互作用,汉语水平和技能就能共同得到提高。
② 由中介语向目的语靠近。
语言学习所产生的中介语,有其积极意义,教师不要讨厌这种中介语,而应该鼓励学习者大胆的应用,并研究她们的中介语规律,不厌其烦的纠正和致电,肯定他们的成绩和点滴进步,积极引导他们向正确的语言方向迈步。
③ 结构、功能、文化的结合。
语言学习是离不开语法结构的,因为这是产生句子程序的基础,产生式的推到必须有语法结构做指导;它也离不开功能表达,因为它是建构话语的条件,头脑中的命题必须罩裹某种表述、指令、承诺、致意、宣告等的外衣,才能准确的表情达意;它也离不开文化,因为述说的话语必然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习惯、文化背景和文化内容。
④ 强化学习环境
人们认知世界,离不开外部环境。语言学习活动依赖于环境,并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而目的语环境,对学习语言的作用尤为明显。
4.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并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显示了两者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作为教学中心地位的学习者,不能处处依赖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所谓主导,就体现在:
① 想方设法调动学习者的感觉器官,使之最大限度的接受和加工心的语言信息;
② 顾及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各种练习形式再现心的语言信息,使之消化、巩固,输入长时记忆;
③ 刺激和激励学习者应用心的语言知识,积极的进行匹配和提取,及时转化为技能、技巧。
三 .论述对外汉语教学任务的确立要了解和掌握哪些情况?
教学任务的确定,先要了解和掌握以下一些情况:
(一)对学习者先前学习过的知识的了解
学习者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有个起点的问题,即使在同一班级、同一水平的学习者也会有某些层次上的差距,教学取个折衷点,还是有必要的。因而了解学习者先前学过的知识是教师备课的第一步。对外汉语教学要了解的内容包括:一般的文化程度和文化常识,目的语语言基础知识,目的语听说读写
四种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对学习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把握
对外汉语教师在如下三方面要多加注意:
1.学习者的概括能力。阅读课文能否概括出内容答疑,最能说明学习者理解能力的高下。教师需要根据大多数学习者的特点和能力来安排教学内容、讲练比例,以及选择教学方法。
2.学习者的推理能力。推理能力的高低很能反映出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而且这与学习者的认知加工方式有关。
3.学习者同化新知的能力。学习者接受新内容,实际上是把新内容接纳进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这个过程就是同化过程。如果新内容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相容,无法同化,就要改变、调整原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知识,这个过程就叫顺应过程。教师要顾及排他倾向的学习者,改进教法,努力提高他们的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能力。
(三)对学习材料的地位和价值的分析
教学任务的分析和确定有两种,一种是整个学期的,一般是一本教材总的教学任务;一种是分课的一般是以一篇课文为单位的教学任务。对每一篇学习材料的地位和价值的分析,可以着眼于以下几点:
1.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后续知识的基础
2.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培养某种技能的必要条件
3.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交际会话中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
4.确认本课学习材料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
5.确认本课的学习材料与其他课的材料是并列的知识内容或并列的功能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