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说明:26~40题,请你听几段采访的实况录音。每段录音之后,你将听到若干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四个供选择的书面答案,请你从四个答案中选出惟一正确的答案。
26.A.中学生
B.大学生
C.出国留学生
D.待业青年
27.A.财务会计
B.食品卫生
C.经济管理
D.对外贸易
28.A.每天下午
B.每天上午
C.放暑假后
D.业余时间
29.A.家庭经济困难
B.父母不愿给钱
C.为付学费宿费
D.减轻父母负担
30.A.怕她耽误学习
B.认为有些出格
C.尊重她的决定
D.非常希望她干
31.A.士兵
B..将军
C.学徒工
D.企业家
32.A.希望当正厂长
B.希望当第一副厂长
C.希望变动自己的工作
D.希望干好负责的工作
33.A.有这种嗜好可以满足
B.少吸一点不会影响健康
C.养成习惯后不影响健康
D.身体不好的人应该戒烟
34.A.提高烟的质量
B.降低制烟成本
C.降低烟的有害成分
D.消除烟的有害成分
35.A.个头特别大
B.专门负责交配
C.吃大量蜂王浆
D.专门负责产卵
36.A.打扫巢房
B.采集花蜜
C.守卫巢房
D.繁育后代
37.A.两个阶段
B.三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五个阶段
38A.青年工蜂
B.幼年工蜂
C.雄蜂
D.蜂王
39.A.被蜂群驱逐出去
B.和工蜂一起工作
C.逐渐衰老而死去
D.领蜂群另立门户
40.A.蜜蜂的生活习性
B.蜜蜂的筑巢技术
C.蜜蜂的生存条件
D.蜜蜂的繁殖方法
第二部分
说明:26-40题,请你听几段采访的实况录音。每段录音之后,你将听到若干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四个供选择的书面答案,请你从四个答案中选出惟一正确的答案。(样题略)
二、阅读理解(40题,40分钟)
第一部分(15题,15分钟)
说明:41—55题,请你在15分钟的时间内,快速阅读几段文章,每段文章的后面有若干个问题,请根据文章内容,用最简洁的文字回答问题。答案要用汉字书写,汉字要写在答卷的横线上。41—45
来自大陆以外的近两千名客商云集新疆,商品汇展边城,摆满800多个摊位,对外成交额高达20亿美元。前不久结束的乌鲁木齐经贸洽谈会盛况,是古丝道上的驼铃声远去以后多少年来未有的。
如今,再没有人怀疑新疆所占据的地缘优势,及其无限美好的前景了。
历史正在强有力地把新疆推向一个特殊的开放前沿阵地。
新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一些经济界人士认为:新疆除了有石油、矿产等强大的资源优势外,还有人文优势,更主要的是有地缘优势。新疆有5400多公里的边境线,面对着中亚广阔的市场,和独联体国家相毗邻,并与蒙古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同时有14个口岸,6个开放城市。展开中国地貌交通图,一眼便可看出,从中国大陆进入中亚地区,最捷近最直的路线是走新疆这条信道,这不仅对大陆如此,对整个东南亚等国也是如此。尤其是货物,要进入中亚,新疆是必经之路,它有着不可替代的地缘优势。加上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中亚市场新格局的出现,使这第二座亚欧大陆桥显得至关重要。正是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疆成为国内外客商关注的一个热点。
过去,人们只认为新疆是个资源省区,把新疆的未来寄托在资源开发上。后来新疆人发现这个进程太缓慢了,这里的地缘优势实际上比资源优势更具有扭力。国家沿边开放政策使新疆5400多公里的边境和14个口岸一下子打开后,这块古老的土地对外界的吸引力猛增。一些商界老手顿时发现新疆的确变成了一块宝地。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提醒说,应该看到向西开放后,新疆即是开放的最前哨,出国门即有很大的中亚、西亚市场,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到欧洲。这个地方应该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区,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他认为应当以“发展极”理论取代“梯度发展”理论。新疆今后应该是双向国际循环和双向国内循环这样一种发展战略,即一方面通过东部、西部信道双向加入国际循环,另一方面,新疆区域性市场与国内市场进行双向的循环。从双向开放看,新疆的确是个好地方。
于是新疆做出了战略性转移,提出:以地缘优势带动资源优势,以贸易先行促进产业联动,通过外引内联、东联西出,共建通商口岸,贸易先行带动服务业、仓储业、运输业、金融业的发展,为加工工业发展创造条件。乌鲁木齐则提出建设向西出口的产品生产基地、国际商品转口基地和重要的购物及旅游中心,建成中亚的国际商都。
41.经济学家认为,新疆最主要的优势是什么?
42.新疆是从中国大陆通往哪里的最近通道?
43.第二座亚欧大陆桥是指什么地方?
44.是什么使新疆变成了一块宝地?
45.哪里将被建成中亚的国际商都?
46-49
中国是最早采用考试的国家,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对考试作一番考古考证,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考试及其意义是有好处的。
据《礼记·学记》记载,中国古代西周时“国学”中的大学,就设有定期的学业考查制度。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必须考一次。第一年,考查他们能否分析经义、辨别志愿而决定学习趋向。第三年,考查他们能否专心学习、与同学相互切磋研究。第五年,考查他们能否研讨学业之得失、识别他人的贤否,是否能选择善者为友。如能达到标准,叫做“小成”。第七年,考查他们能否推理论事,触类旁通,有无坚定不移的志愿,是否不再有违反师长教诲的地方,如能达到标准,则叫“大成”。考查的具体方法,《学记》中没有记载。但从考查内容来看,那时的考查,已有一些今日考试的雏型了。
汉朝的太学,设有严格的考试制度。汉武帝初设太学时,就规定“一年辄课”制(即一年考一次);到东汉桓帝后,又改为“二岁一试”制。太学生没有肄业年限的规定,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毕业,并按考试成绩的高低授予不同的官职。考试的方法有“口试”“笔试”“射试”三种。其中的“射试”,就是事先出好多道题并分别抄录下来,由学生随机抽取作答。看来,当时的考试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中国又是最早采用考试取士的国家,隋朝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即设进土科,这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发端。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皇帝下诏停止科举,科举制度在中国整整延续了1300多年,是考试史上的空前壮举。
科举制度的基本制度就是通过考试逐级选拔人才。唐朝的科举考试分州县试和礼部试两级,宋代又增殿试一级。明清时考试增为四级:科试,及格者为秀才;乡试,及格者为举人;会试,及格者为贡士;殿试,及格者为进士,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明清的各级考试,每隔三年举行一次,进土及第后授给一定的官职。
科举考试的项目和内容,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侧重。进士科重在考杂文诗赋和策论,明清时特重经义。明经科,以五经为主。明法科,以律令为主。明书科,以书法为主。在考试方法和考试组织方面,科举考试可谓集古代考试之大成,其中的经验教训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科举的考试方法,主要有口试,帖经,墨义,策论和诗赋。帖经,就是主考官任择经书中一页,遮盖全文,仅留一行,再裁纸为帖,盖上三、五字,令考生念出或写出这三、五字。帖经是唐代科举的主要考法之一,各科考试,均须帖经。墨义。就是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策论,就是按策问临场撰文回答问题。这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法。最后一种考试方法诗赋,即令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唐自开耀元年后,规定进士科必须试杂文二篇(一诗一赋),然后试策。科举考试中的帖经、墨义、诗赋,是考试方法的重大发展,是现在的填空、简答、论述、作文等考法的源流。
46.据记载中国历史上考试的雏形产生在什么时代?
47.科举考试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48.明清科举考试中哪一级考试及格后可以做官?
49.科举考试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50-53
山茶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它不仅色彩鲜艳,而且花型变化大,品种也很多。多少年来,在庞大的茶花家族中,人们只见过红、白、粉、蓝及绿色的茶花,唯独没有见过金黄色的茶花品种。在花色上来一个突破,培育出黄色的茶花,则是世界上各国园艺家们多年的愿望。
1960年,中科院植物所胡先肃教授等植物学家,在广西南部的密林中,首次发现一种山茶花属的黄花植物,命名为金花茶。此后又陆续发现了许多不同种或变种的金花茶。金花茶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围艺家的轰动与极大重视。因为这是山茶花属惟一的黄花种,用它作亲本就有可能培育出黄色的山茶花来。
金花菜自然分布的面积很窄,它生长在地处海拔100-300米的坛洛乡明被溪沟的次生林中,土壤为酸性红壤上,排水很好,同生植物有檐求、鹅掌柴、刺果藤、麻藤等。
金花茶是常绿灌木或乔木,高2-5米,树皮灰黄色,叶草质,互生,色深绿。花苞多数半含,具有蜡质光泽,花径大的可达10厘米,小的仅2厘米,深浅不一。花的形状也很别致,呈杯状、碗状或壶形,也有较平展的。着花有的稀疏,有的繁密。花朵虽不及山茶花艳丽硕大,但却有娴静淡雅的情趣。金花茶叶片的形状、大小差异很大,一般为椭圆形。小叶长5厘米左右,大叶长可达20厘米以上,一般约10-17厘米。
金花茶的嫩叶可制茶,老叶煎服还能医治痢疾,煎水外用可清洗伤口,种子可榨油,花可做食品染料,木材可作细木加工用。
目前,中国已把金花茶列入保护植物之中。有关科研和园林部门也十分重视金花茶的引种试验和资源保护工作。前几年已在广西南宁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金花茶的种质基因库,为金花茶的研究及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在云南昆明也引种成功,金黄色的花朵与云南山茶花争相斗艳,把西南山城打扮得更加美丽。
金花茶为南亚热带性树种,生长适温为20-25℃,开花适温为8-12℃,冬季也可忍受5℃的低温。
金花茶的种质资源十几年前已传到了美国和日本,日本也在加速繁殖培育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园艺家们一定可以培育出更多更美的黄色茶花品种来。
50.金花茶最适宜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中?
51.从什么办法有可能培育出黄色山茶花来?
52.什么可以用来清洗伤口?
53.金花茶在什么温度以下不能存活?
54-55
××省招聘引进海外人才和国外留学生启事
本省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人民勤劳朴实、求贤若渴。经过十多年改革,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壮大经济,敞开齐鲁大门,诚聘天下贤才来本省工作。
一、引进的重点。主要是本省急需的超导材料、光纤通讯、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农业开发等专业的高新技术人才和外经外贸等方面的经营管理人才。
二、引进的对象。各类在职和退休的专家、学者、经营管理人才、具有专门技能的高级技术工人和国外留学人员、外国专家。
三、引进的方式。不拘一格、既可来本省进行技术指导、合作研究、技术承包、技术入股,受聘做管理工作,也可以合资、合作的形式兴办企业和科技机构。
四、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一)来本省工作的海外人才和国外留学人员,一律尊重本人意愿,来去自由。应聘时间可以是短期的,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来本省定居。(二)对来本省定居工作的海外人才和国外留学生,由用人单位安排二居室至三居室住房一套;若自费购买住房,给予八折优惠。(三)海外人才和国外留学人员,具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可聘任相应的技术职务,贡献突出的可低职高聘,也可以破格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四)对聘用担任实职的海外人才和国外留学人员,要严格履行合同规定,保证应聘人员有职、有权、有责,各部门不得干预其正常工作。(五)海外人才和国外留学人员,在本省工作期间创造出的经济效益,可按一定比例提取个人收入。(六)对少数有影响的国际知名人士,在本省工作期间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和个别薪金低于其海外原有收入的专家,经审查批准给予减免个人所得税的优惠照顾。(七)携带技术和专利来本省工作的海外人才和国外留学人员,由用人单位视其技术、专利的实用价值,一次性地给予报酬,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实验场所、设备和经费。(八)海外人才来本省工作一年以上的,居留证一次有效期可延长到一年半或两年,也可以给予永久居留权。(九)海外人才来本省工作,只要身体健康,不受年龄限制。(十)依法保护专家的合法权益。
五、联系渠道。请与本省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传真:(0532)61708电话:(0532)622886转8670邮政编码:260018
54.来本省定居的海外人才,若自费购买住房,优惠条件是怎样的?
55.海外人才来该省工作多长时间,可取得永久居留权?
第二部分(25题,25分钟)
说明:56-80题,每段文字后都有若干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A、B、C、D四个答案,请读后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惟一正确的答案,在答卷的字母上划一横道。56-57
《清明上河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从总体来看,它可以分为郊野、汴河和街市三大、段。首段描写城郊农村清明时节的田野景色:杨柳青青掩映着农舍酒家,阡陌纵横,田亩井然,农民正耕作于田间;几匹驮炭的毛驴缓行于绿荫深处;村头大道上,一队人肩挑背负,护拥着一骑马者和一乘轿者,轿顶上插满了杨柳杂花,似名门豪富踏青扫墓归来,正匆匆地向城内进发。通过环境和人物的点染,对时间、地点和习俗作了简明的交待,为全图展开了序幕。
56.这段文字介绍的是作品的:
A.第一部分
B.第二部分
C.第三部分
D.作品全部
57.从这段文字来看,作品这一部分反映的是哪里的生活场面?
A.城镇街道
B.农村郊野
C.豪富之家
D.汴河两岸
58—59
这部小说描写的是四位农家少年,各自怀着不同的意愿,进入繁华而陌生的省城后,演出的一幕幕令人感慨的话剧。正直善良的红叶,为了替饱受欺凌的秦家老人告状而独闯省城;性格刚烈的大虎,为了争一口气达到求学目的而漂泊省城;憨厚沉静的米娃,为了替奶奶治病挣一笔住院费而吆喝叫卖于省城;伶牙俐齿的黄毛,则是为了好吃好喝发财致富而迷恋于省城。为了实现进城的意愿,红叶当起了保姆,大虎摆过棋摊打过短工,米娃执着于兜售他的花苗,黄毛则死皮赖脸地乞讨……围绕着他们命运的轨迹,小说展开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58.这是一则:
A.书刊广告
B.内容提要
C.作品评论
D.文章节选
59.下面哪种说法符合这段文字的内容?
A.红叶为当保姆而进城
B.天虎为打短工而进城
C.米娃为卖花苗而进城
D.黄毛为发财致富而进城
60—63
食盐除供人们食用外,还被誉为“化工之母”,可制取盐酸、氯气、烧碱、苏打等等。岂知,食盐还可用作盖房子、架桥、修公路的材料,君若不信,请到中国西北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去看看吧!
柴达木,蒙语就是“盐泽”的意思,它到处都是盐,土壤里有盐,湖水里有盐,河水里有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盐世界”。盆地中众多大大小小的湖泊,光盐湖就有27个,其中著名的察尔汗盐池,是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干盐湖,就坐落在柴达木盆地的中南部,面积层5800多平方公里,有130多个杭州西湖那么大。察尔汗干盐湖的盐层很厚,平均30多米,盐储量约据420亿吨,其中的食盐含量,够今天全世界人口吃上1000—2000年,真是一个世界级的“盐库”。
生活在盐海中的居民深明就地取材之道,在察尔汗盖房根本不用砖坯,只要挖盐块即可,盐块作砖,卤水为泥,盖的房子经凝固后,其坚固程度丝毫不亚于花岗石砌就之房。那下雨岂不将房子浇化?甭愁,这里降雨极其稀少,蒸发量又大,因此卤水只会凝结盐块,根本不会溶化。当地的盐房温暖舒适,洁净漂亮,四壁雪白,好像刷了一层石灰。据当地人称,常住这里的人,从不患皮癣等皮肤病。
60.食盐被称为“化工之母”是因为:
A.可以食用
B.可以治病
C.可制取盐酸等
D.可作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