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十道、十二道、十五道、十七道、十九道的棋盘,由此可见围棋并不是某人某天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了慢慢的演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渐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出来的,所以说围棋彰显了我国国人的智慧。
十道。十二道以及十五道的时期已不可考,在魏晋前后,棋盘从十七道变为十九道,魏晋之前棋盘为十七道,一共二百八十九道,棋子黑白各一百五十枚,共计三百枚。
三国时期由于三国演义被国人熟知,但是你知道曹操还是个围棋高手吗?
三国时期魏国跟吴国围棋盛行,魏国以“建安七子”为首,其中棋艺最高者为王桀,据说王桀能复盘围棋。
东吴孙策,陆逊都是围棋大家,孙策跟吕范下棋的棋谱被称为“吴图”,是我国围棋史上第一个棋谱。
围棋有很多的称呼比如,手谈、弈、吴图、坐稳等。
关羽刮骨疗毒也在这一时期,由此可见当时围棋之盛,文臣武将均好围棋。
到了西晋时期,围棋开始大流行,上至王公贵族,帝王人家,下至贩夫走卒,穷苦百姓,没有人不喜好围棋的。
东晋时期开始正式出现围棋流派,出现了很多关于围棋理论的著作,比如著名品棋专家范汪的《棋品》五卷等。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我国围棋史上第一个巅峰时期,此时帝王热衷于围棋,大力倡导。
统治者开始建立围棋州邑,围棋棋手按照棋力的高低被分为一到九品,日本围棋的“九段”就来自于此,不过我们现在是九段最高,一段最低,当时是一品最高,九品最低。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录的大规模的围棋比赛就在南齐,参赛者500余人,足可见当时的棋风之盛。
此时围棋人口大大超越前朝,甚至出现了“文义棋书”的说法,可见当时围棋之盛。
前一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棋魂》里面褚嬴的设定就是南梁围棋第一人,我们推测褚嬴的原型有两个,第一个是南朝宋的一个棋手叫褚思庄,历史上记录褚思庄复盘了他跟另一棋手羊玄保的下棋给宋文帝看,这也是历史上最早记录的记谱复盘。
还有一个原型是褚胤,也是宋文帝时期,跟电视剧设定一样是南朝第一人,七岁入高品。与之不同的是电视剧里面是因为杨玄保作弊被罢黜的,而褚胤是因为他父亲被卷入了政治旋涡从而被满门抄斩。
到了北朝围棋迎来了它的第一次衰落,因为北朝的皇帝拓跋珪、拓跋嗣都是胡人出身,信奉儒家,认为围棋有赌博的性质而且浪费时间,限制了围棋的发展。
隋朝的时候延续北朝的儒家思想, 围棋发展一片黑暗,但是这个时候有两个标志性的变化不得不提。
一是在隋朝的时候十九道围棋占据主流,十七道围棋渐渐消失,十九道相比于十七道对于棋手有着更高的要求,棋盘变大意味着更多的变数。
二是围棋此时流传到了朝鲜,日本。
唐朝的时候围棋迎来了它的第二春,唐朝的时候围棋已经不单单用作军事用途,围棋之风遍布全国,唐玄宗创立了“棋待诏”制度。
棋待诏就是陪皇帝下棋的人,由于棋待诏选拔非常严格,所以棋待诏的棋艺十分高超,被人们称之为“国手”,当时最著名的国手是王积薪,此外还有王叔文、贾玄等人。
棋待诏的制度延续了500余年,为我国围棋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战火不断,导致围棋行业没有较大的进步。
宋朝时期是职业围棋的狂欢,由于统治酷爱下棋,网罗了大批高手,出现了围棋史上第二个天才级人物,刘仲甫。刘仲甫成名二十余年,独霸宋徽宗、宋哲宗时期的北宋棋坛,曾著有多本著作,包括《棋势》、《棋诀》、《忘忧集》等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仅存《棋诀》。
元朝的时候我国围棋进了衰退时期,但是元文宗是一个喜欢下棋的人,宫廷围棋运动甚是兴盛。
《玄玄棋经》是元朝对围棋运动做出的最大的贡献,由严德甫跟晏天章所著。
明朝的时候民间围棋之风渐停,但是由于朱元璋的酷爱下棋,宫廷内的围棋发展甚是兴隆。
明朝棋坛最有名的人叫过百龄,过百龄是无锡人,十一岁的时候就经常战胜成年的棋手。开创了新的围棋下法,为围棋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清朝的时候百家争鸣,群雄争霸,著名的清朝三大棋圣,黄龙士、范西屏跟施襄夏。
然后是四大家,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定庵。
鸦片战争开始后,围棋运动迅速走向衰落,清末的时候围棋运动无人问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围棋作为修身之法,在我国最少已经存在了2000余年,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希望我们可以将围棋运动发扬光大。
来源:纵观青史
以上是关于棋类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棋类信息,第一时间了解棋类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棋类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