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前人那炉火纯青的武功让今人叹服,他们留下的武术著作被我们视为珍宝,他们著作中的理论、经验、警示等成为后人继承传统武术的指导。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著作中的文字非常隐晦,使我们费解,而若想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解开那些无法言传、甚至是无法身教的武术谜题则成了必须要做的。近些年来,已经有不少武术界人士对于前人留下的谜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找起来十分不便,有鉴于此,唯学网特别在武术频道开设武术理论专题,搜集整理了武术界对于一些难解的武术谜题的心得经验,以便于广大武术爱好者查阅了解。本文将很大家探讨八卦掌之美。
千百年来,中华武术的古朴典雅、飘逸灵巧、快如霹雳、动若疾风、稳似磐石、轻如飞燕等等特点,无不赋予种类繁多的传统武术以很高的美学价值。八卦掌的美学价值尤为突出。
首先说说八卦掌的阴柔美和阳刚美。所谓八卦掌的阳刚美,是指八卦掌的固有套路中属于那种强劲雄伟、气势宏大、如风出谷、如饿虎出山林、如泰山压崩顶的技击之术和训练招势。其美学表达形式多为劲力浑厚,动势如龙,换势似鹰,稳固沉实。而八卦掌的阴柔美则是那些表达委婉清幽、绵软如烟、如牵丝线、如清风霞云似的缠绵化解术及防御招势。在八卦掌的整个套路设置中突出表现了阴柔美,其美学表达形式为动势如山、行如流水、拧旋如鳝、转翻圆活。
然后说说八卦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八卦掌的节奏美源自整套动作设计的艺术性,主要体现于动态与静态的精妙结合。所谓动态,是指八卦掌的演练过程中,人的肢体在空间完成各种动作时所构成的瞬间形态,是指八卦掌的整个套路演练过程中,动作与动作之间的相对静止和短暂过渡时的定势和造型。
八卦掌的动态有快慢(速度)、轻重(力度)、刚柔(程度)之分,亦有大小、伸缩、起伏之别。八卦掌的形体动作正是通过套路的动态变化,有节奏的交替列迭,使之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充分的得以展示,进而表现出八卦掌套路的节律感和美感,并产生传统武术所特有典型艺术形象。八卦掌的静态有高低曲直之分,俯仰开合之异。八卦掌的演练过程中,通过相对的静态走势,与动作间衔接的短暂过渡,可塑造出无数形象艺术和抽象艺术造型,使其整套动作如龙戏水,如燕穿云,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由此产生了“观其形,悦其目”的艺术效果和“咫尺之内面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山之峻”的美感。
八卦掌的演练由动态到静态,再由静态到动态而形成节奏,又通过节奏的不断和谐,便产生了“韵律”。如同一曲优美的乐章,其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急缓、抑扬顿挫的精妙组合,便能充分表达出令人赏心悦目的韵律美。而八卦掌中的这种“韵律”亦能充分的表现出武术攻防技击中矛盾的激烈化和协调性,尤其是那些大动中忽静,至静中突动的节律变化,更是给人以变化清晰、层次分明的美感。因此,八卦掌的演练只有准确把握动静、起落、快慢、轻重、高低、刚柔的分寸,并使每组动作形成相互补充,相互衬托的辩证统一体,才能表现出鲜明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于节奏美和韵律美的更高层次,则是“神韵”。精于八卦掌套路演练的武术师总是如有神助,一步一掌,一招一势,无不掌目相随,形神暗合,天衣无缝,给人以通灵美妙之感,让人久久难以忘怀,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和气功理论,形是神之所在的物质基础,神则形的统帅和灵魂,形出而神生。所以在八卦掌的套路演练中,常常要求神随形转,形随意动,神形即有含而不露之蓄,亦有豪放舒展之爽。正所谓:运步行掌一如滔滔江河奔腾而下之气魄,拧身缠肘犹若涓涓细流绕岩而行之润泽。通俗地说,八卦掌的演练,必须要求演练者对姿态、节奏、韵律与神韵进行细心揣摩和领会,从而把所有的动作贯成一气,并使之成为一个协调完整的有机整体,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本文仅就八卦掌的阴柔美和阳刚美、八卦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加以述说,如需更多武术理论观点相关资讯,敬请密切关注唯学网文艺体育栏目武术培训频道,小编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