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成为学霸,要帮他养成这3个习惯,比补课更管用
虽然家长们逐渐明白成绩并不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但希望孩子成为学霸,考上一所好大学,依旧是家长们共同的愿望。但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他成为学霸呢?
近代知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为这个问题给出了经典的答案。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为了提醒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养成好习惯有多么重要,叶圣陶老先生还专门写了《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习惯成自然》等文章。
养成习惯要比制定规则更重要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对于这句话相信很多家长都感受颇深,不管给孩子制定多少规则,规则有多么具体,总是会被孩子忘掉。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但是当养成了习惯,很多行为都自然而然地发生,行动就会先于思考。
19年广西理科高考状元杨晨煜的妈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必须在他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全部帮他打好。
帮孩子养成好习惯,就像教会了孩子一项重要的社会能力。在生活上能让孩子更自律,在学习上能帮助孩子自主学习,要比不停地给孩子补习班管用得多。
这3个习惯尽早帮孩子养成,尤其是第二个
1、养成做学习计划的习惯
很多孩子都有写作业、学习拖延的习惯,这些孩子普遍没有时间观念,也不知道做学习计划。在学习和知识的巩固上思路相对就会更混乱。如果孩子懂得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知道每天学习任务,就可以对知识薄弱的地方进行巩固和复习,改掉拖延、磨蹭的坏习惯。
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计划表,每天需要学什么都一目了然,也能减少孩子学习的焦虑感。
2、养成专注的习惯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专注力!”
孩子只有上课专注才能保证吸收了老师讲授的知识,45分钟的课堂如果孩子连20分钟的专注都没有,势必会被专注力强的同学落下,想成为学霸更是难上加难。即使上再多的补课班,孩子不认真听也是于事无补。
孩子的专注力不仅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当孩子习惯了认真就会避免上课走神的情况。科学研究证明,3-7岁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黄金时期,如果不重视专注力的培养,对孩子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培养专注力可以用玩游戏的方式,当孩子玩游戏时专注力是平时的几十倍。市面上专门训练专注力的游戏都很符合孩子的思维特征,相对也更科学。
3、每天阅读的习惯
孩子要吸收知识、扩大视野最快的途径就是阅读。每天阅读的孩子会自己找书看,气质也会大不相同,董卿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当孩子从小看名家经典,作文素材可以信手拈来;当孩子从小看知识百科全书,上初中时基础知识就会非常的扎实。
坚持每天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要比普通孩子强很多。但阅读的习惯并不能靠孩子自己养成,而是需要家长从小帮孩子打好基础,每天不间断地陪孩子读书,给孩子准备适合的读物。
来源:新耕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