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为数控机床转台赛道深度梳理:我们详细解析数控机床转台产业链、竞争格局、驱动技术更迭。在本篇报告中,我们提炼出与市场的三点认知差:1)基于前、后市场系统测算,我们预计2025年国内机床数控转台需求超11万台;2)数控转台产业链环环相扣,国内在轴承、编码器、DD电机技术有待突破;3)我们系统提炼四类驱动技术特点及产业变化。
摘要
国内多轴联动加工需求增长,春风渐起。数控转台有别于分度工作台,与机床X、Y、Z坐标轴联动,承担关键部件角色。伴随国内多轴加工需求提升,数控转台作为重要赛道迎来渐进式发展期。1)上游:YRT轴承国产制造能力待提升,编码器海外高度垄断,电机可靠性有待提升。2)中游:转台非标属性强,非耗材属性,海外数控转台精度制造关键技术严格保密。
驱动方式百花齐放,直驱电机为前沿选择。1)蜗轮蜗杆:大扭矩回转加工的主流选择,需定期消隙;2)凸轮滚子:零点隙、长寿命,凸轮加工门槛高企;3)其他减速器:谐波、行星及RV存在应用空间,国内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企业积极跨界;4)直驱电机:高动态响应的前沿选择,我们认为随车铣复合加工需求提升,直驱电机转台技术迎加速推广。
台资主导国内需求,本土品牌迎来重塑契机。四轴、五轴加工需求兴起,我们预计2025年国内数控转台需求超过11万台,2021-2025E行业复合增速15%。根据QY Research,2021年我国数控转台CR5均为台资企业,集中度56%,国内品牌存在感较弱。我们认为受益于国内机床高端化、上市公司跨界鲶鱼效应、本土一体化机遇,本土品牌仍有重塑契机,建议把握需求修复、国产化、技术更迭三个主线。
风险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企业跨界发展不及预期等。
正文
数控转台为重要功能附件,迎渐进式发展期
数控转台提供机床回转坐标。按照是否与机床X、Y、Z坐标轴联动,机床转台可分为数控回转工作台和分度工作台。
► 数控回转工作台:由数控系统控制,实现圆周进给分度和进给运动。1)进给分度:非切削时,360°自由旋转和定位;2)进给运动:切削时,与X、Y、Z轴联动,实现孔、槽、斜面和圆弧面等复杂零件的加工。按照是否搭配光栅尺,数控回转台可分为闭环(搭配)和半闭环(不搭配)两种。
► 分度(等分)工作台:实现定位分度运动,无法多轴联动,用于工件转位换面,和自动换刀装置配合使用,通常进行最小分度为1°的旋转,可分为:1)鼠牙盘式:电磁铁控制液压缸或伺服电机运动,带动鼠牙盘转动。2)定位销式:定位销在圆周均匀分布,只能实现等分分度运动。
在复杂零件加工场景下,机床需要引入数控回转工作台作为联动加工轴。数控转台作为机床的第四/五轴,约占总造价1/4-1/3,起到保障加工质量的关键作用。
图表:数控机床转台产品分类及对比
资料来源:韩文渊《数控回转工作台》(2016),中金公司研究部
国内起步较晚,国外专业厂商占据重要话语权。数控转台为复杂机电系统,与国外NIKKEN、Peiseler、HASS等专业转台供应商相比,国内存在研究起步晚、行业重视度不足等现状。1980年代,烟台机床附件研究所(现为烟台环球机床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国内首台数控转台,现为综合型机床附件供应商。整体来看,我们认为伴随国内多轴加工需求提升,数控转台作为重要细分赛道迎来渐进式发展期。
产业链:环环相扣,短板亟待加强
图表:数控机床转台产业链
资料来源:韩文渊《数控回转工作台》(2016),QY Research,中金公司研究部
上游:YRT轴承、编码器国产化率较低
► YRT轴承制造难度较大。在数控机床中,轴承存在于主轴、滚珠丝杠、转台等关键部件。无论何种类型的数控机床转台,均需要轴承提供轴向和径向支撑,2003年后YRT(轴向/径向组合)轴承系列在机床行业铺开。
根据洛轴官网介绍,近几年交叉滚子轴承在机床转台逐步铺开,内部滚子两排交叉排列,具备结构紧凑、体积小巧的优势。根据我们调研,国内高端五轴数控机床回转工作台用轴承,仅洛阳鸿元、洛阳轴承研究所等少数具备量产能力,国产化率小于50%。
图表:数控机床转台YRT轴承示意图
资料来源:洛轴官网,康宁《交叉滚子轴承静态特性解析与试验研究》(2019),中金公司研究部
► 伺服电机技术日趋成熟:无论蜗轮蜗杆、滚子凸轮和减速器转台本质属于“机械传动机构+高速伺服电机”,配套的伺服电机由CNC直接控制,属于专用工控零部件。根据MIR统计,2021年中国专用伺服电机市场63亿元,数控机床占比24%。
直驱转台采用直驱式永磁力矩电机,由于机械传动为零,直接依赖于电机的机电性能,在高速回转运动下具有高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国内机床企业如科德数控在直驱式永磁力矩电机实现自制。
图表:2021年我国专用伺服电机市场63亿元
资料来源:MIR,中金公司研究部
► 编码器海外高度垄断,光栅尺为主流应用。编码器被誉为数控机床之眼,在主轴、转台、刀架、伺服进给均有使用,约占机床成本2%。通常用于数控机床的编码器测量精度高于20角秒(注意:1度=60角分=3600角秒),称为角度编码器;而测量精度低于20角秒的编码器常用在工业机器人、纺织机、包装机等,称为旋转编码器。
光栅尺是编码器的主流应用,标尺光栅固定,光栅读数头装在活动部件上,通过输出数字脉冲检测,具有检测范围大、检测精度高和响应速度快的优点。根据Global Info Research 统计,2020年我国光栅尺市场规模达到10.3亿元,预计未来8年CAGR为7.0%。目前国内光栅尺市场主要由海德汉(德国)、发格(西班牙)、雷尼绍(英国)等欧洲品牌主导,市占率达到90%。
光栅尺可分为绝对式光栅及增量式光栅,绝对值光栅将输出信息与位置信息一一对应,可实现全闭环运动控制,在五轴联动机床应用。国内长春禹衡光学(奥普光电子公司)是国内首个打破绝对值光栅尺技术企业,最高分辨力达2.5nm。
► 金属结构件:包括工作台松开、夹紧机构、工作台定位机构等。
图表:数控转台内部搭载光栅编码器
资料来源:付耀斌等《美国MicroE圆光栅在数控转台和DDR电机领域的应用及特点》(2012),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近两年长春禹衡光学业绩增速强劲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游:规格多样,非标工具属性强
数控转台可分为单轴及双轴转台,用于四、五轴使用。1)四轴机床可实现除底面外的五面加工,搭配单旋转轴转台。2)五轴机床可实现一次性360度旋转加工,是加工复杂曲面,异形件、镂空打孔,斜切等,搭配双轴转台、双摆(角铣)头、或单摆头单转台。
选用转台或摆头的区别在于:摆头直接控制刀具轴线,转台直接控制工件空间。直驱式双摆头同样以直驱式永磁力矩电机取代“伺服电机+机械传动”,达到高效刀具转换和刀具定位功能。
图表:五轴联动机床可选择双摆、双转、单摆单转(以AC结构为例)
资料来源:科德数控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数控转台参数多样,非标工具属性。转台有多种性能参数和机械参数,如下表所示。根据《数控转台选型优化工具研究与应用,2015》,海外数控转台企业已将选型软件、规范标准化,而国内意识较为单薄,多数依靠粗略描述工况选配转台。高效选择转台的数字化工具成为近几年产业界探讨的刚需,常见如基于ACCESS的管理模块等。
理论精度保持寿命8年以上。转台精度保持寿命需与机床寿命保持一致,通常8-10年以上,在机床全生命周期中,最多需要更换1次左右。
图表:数控转台主要技术参数及机械性能参数
资料来源:胡含佳《数控转台精度保持性评价及试验方法研究》(2020),中金公司研究部
转台精度保持性受内外因素影响:1)内生:各部件几何误差、传动磨损、热变形、装配误差等;2)外生:机床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诸多切屑和切削液堆积,环境(温度、振动、污染等)对转台精度保持性也有重要影响。根据《数控转台精度保持性评价及试验方法研究,2020》,海外数控转台精度制造关键技术严格保密,国内缺乏完整的底层理论支撑。
图表:数控转台精度保持因素汇总
资料来源:胡含佳《数控转台精度保持性评价及试验方法研究》(2020),中金公司研究部
工作环境苛刻,需定期维护保养。机床加工中会产生废屑、切削液、热力堆积在转台上,机床企业需采取日检(切削液清洁)、周检(切屑清除)、月检提升转台寿命。根据《数控转台可靠性分析与提升技术研究,2018》,国内转台维保意识和系统培训意识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系统规范。
下游:多轴加工兴起,2025年国内需求超过11万台
我们预计2025年我国数控转台需求超过11万台,或存在超预期可能。
► 五轴前市场: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对会员单位统计,2021年我国五轴加工中心共985台。假设1:由于立式五轴加使用双转台居多,龙门五轴以双摆头居多,而卧式/铣车五轴加工中心以单摆单转居多,我们假设分别给予80%/50%/30%配比转台权重;假设2:我们提升2021-2025年五轴行业增速至15%。假设3:考虑未监测到的市场(包括外资的国内销量、长尾市场),给予30%误差系数。则我们预计至2025年,国内五轴机床用数控转台需求1,813台,复合增速12%。
图表:我们测算2021-2025E国内五轴前市场数控转台增速12%
资料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 四轴前市场:常见四轴设备为立(卧)式加工中心。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对会员单位统计,2021年我国五轴以下立式加工销量3万台,五轴以下卧式加工1,462台。假设1:我们假设2025年行业立/卧式搭配转台比例提升至12%。假设2:我们维持2022-2025年两品类增速在8%判断。假设3:考虑未监测到的市场(包括外资的国内销量、长尾市场),给予30%误差系数。则我们预计至2025年,国内四轴机床用数控转台需求7,242台,复合增速12%。
图表:我们测算2021-2025E国内四轴前市场数控转台增速12%
资料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 后市场改造:转台并非耗材属性,我们认为后市场诞生于二手机翻新加装,但国内二手机床数据基本为黑箱。根据2020年前瞻产业研究院预估,国内机床保有量约800万台,10年内外占比60%,即480万翻新需求。假设1:金属切削机床占比2/3;假设2:数控化率取40%;假设3:改造比例从2021年的5%提升至2025年的8%。
综合前后市场,我们预计2025年行业总需求11.3万台,其中前市场接近万台,复合增速15%。
按驱动方式:百花齐放,新技术涌现
图表:机床数控转台传动方式技术路径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知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蜗轮蜗杆转台:大扭矩回转加工的主流应用
蜗轮蜗杆转台原理:由伺服电机带动蜗杆旋转,再通过蜗杆带动转台旋转。
按消隙结构,可分为双段式、双导程、双蜗杆三类。据张文博等《几种数控机床回转进给结构的传动形式,2011》,普通蜗轮蜗杆侧隙精度一般只能达到0.03-0.08mm,能满足分度工作台需求,但应用至数控转台,需要额外增加消隙结构。
图表:蜗轮蜗杆回转工作台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五轴数控机床回转工作台的设计》刘新宇,2009,中金公司研究部
► 双段式:蜗杆轴将一个空心蜗杆轴套在蜗杆轴上,形成双段式结构,分别与蜗轮接触,从而消除了蜗杆蜗轮之间的间隙,该方式结构最简单紧凑,能有效控制设备体积。
► 双导程:与双段式的区别在于,双导程的左右齿有不同导程,在轴向运动中消除侧隙。
► 双蜗杆:两套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使蜗轮在正反方向旋转时消隙,该方法传动的精度在三种方法中最高,保持性也最佳,但是结构复杂、增大成本。
图表:三种蜗轮蜗杆数控转台消隙方式
资料来源:《几种数控机床回转进给结构的传动形式》,张文博,2011,中金公司研究部
蜗轮蜗杆技术共同性强,适用大扭矩回转加工。1)材料方面,蜗轮主要采用磷青铜,蜗杆采用渗碳钢;其他传动技术路径原料则均为渗碳钢。相比渗碳钢,磷青铜硬度更低,加工成熟。2)共用性方面:蜗轮蜗杆也应用与电梯、车载等传动场景,技术迁移较为容易。在五轴加工机床领域,蜗轮蜗杆也可用于摆角铣头。
国内蜗轮蜗杆转台代表企业如烟台环球装备,以拳头产品TK16系列数控立式转台为例,采用双导程设计,传动比达到1:144以上,重复定位精度6",配套发那科/三菱/西门子电机。
图表:蜗轮蜗杆转台优劣势对比
资料来源:《蜗轮蜗杆驱动转台的结构可靠性设计及结合部参数识别》,马智文,2015,沃迪士精密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凸轮滚子转台:高效率、零点隙、长寿命
凸轮滚子转台(Roller driver):利用弧面分度原理,工作件由一个弧面分度凸轮作为输入轴和一个转塔作为输出轴组成,通过线接触啮合,由滚动实现动力传动。
相比于蜗轮蜗杆转台,凸轮滚子有如下特征:1)凸轮滚子用滚动接触代替滑动接触,无正逆转隙问题,减少热变位;2)高转速下,经数控系统螺距补偿&激光干涉测量后的凸轮滚子精度提升。3)传动效率提升至90%+;4)刚度方面,凸轮滚子由于把整体实体齿部变为多环节结构,入力轴及出力轴为渗碳钢,在分度工作中可承担较大切削载荷。
图表:凸轮滚子和蜗轮蜗杆对比
资料来源:沃迪士精密产品手册,中金公司研究部
凸轮加工难度高,国产替代方兴未艾。精密凸轮弧面复杂、材质为渗碳钢,加工门槛较高。国内大部分凸轮滚子转台企业仍依赖从日系进口凸轮,终端价格昂贵。全球滚子凸轮转台龙头为日本SANKYO,1973年SANKYO在日本开发出凸轮分度器,至此集团业务围绕凸轮技术展开,包括机床转台、自动化设备定位、给料机、工具机等。
图表:凸轮滚子示意图
其他减速转台:谐波存在小型加工场景,龙头企业跨界
中小型加工机床如雕刻、钻铣、打孔等工艺中,转台需要满足高速输出和低速高精度输出两种工作场景。
近三年谐波减速器向机床跨界较受关注。谐波减速器常用于中小负载机器人,由于传动比大、体积小、背向间隙小等优点,国内昊志机电、来福谐波、绿的谐波等先后推出谐波减速器数控转台,试水机床领域。
图表:谐波减速器兼顾传动比
资料来源:昊志机电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谐波减速器技术创新,有望打造国际比较优势。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以绿的谐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凭借源头创新能力,吞食HD、新宝等日资份额。我们认为谐波转台性能,较大依赖于谐波减速器产品参数。以绿的谐波2019年开发的Y系列为例,扭转刚度提升1倍以上,精度保持寿命迈向2万小时。
行星及RV减速器在数控转台存在渗透空间。如六环传动首创硬齿面渐开线行星齿轮数控转台,太阳轮、行星轮、内齿圈等采用HRC59硬度材料,重复定位精度2″,具备2,0000h以上精度保持寿命;纳博把RV减速器用于五轴数控转台及摆头。
直驱电机转台:高动态响应、高定位精度的前沿选择
直驱电机转台(Direct Driver):力矩电机直接连接机械负载,编码器对电机转角反馈控制。由于省却机械减速结构,有效降低传动副带来的磨损。与伺服电机+机械减速转台相比,有高动态响应、转矩与转速波动小的特性。
DD直驱转台加速替代机械传动转台,由供需拉动:
► 供给侧:直驱电机国产化。力矩电机又称DD马达,国际上具备研发高速力矩电机的企业仅西门子、ETEL等少数,国内以科德数控为代表的企业,自主突破高/低速力矩电机关键技术。
根据科德数控披露,2008-2021年已开发70 种规格力矩电机,1)高性能低速力矩电机技术:转矩范围 10-31200Nm,转速范围 0-1600RPM,已通过格劳博等高端机床测试;2)高性能高速力矩电机技术:转矩范围 10-16800Nm,转速范围0-4000RPM;
► 铣车复合加工占比提升。车削加工对于转台转速需求显著高于铣削和镗削加工,在新能源材料轻薄化拉动下,车铣复合加工需求提升,即立式加工中心及卧式铣车复合比例拉动。
力矩电机直驱转台制造技术存在控制、密封防尘、制动刹车三个难点。
► 伺服控制:主控芯片、复杂控制算法、编码器监测、反馈器件为主要单元,高可靠性、抗干扰能力、高鲁棒性等需要深厚knowhow沉淀。
► 密封防尘:直接驱动电机转子具有永磁性,如果金属灰尘进入转台内部会吸附到转子上,影响到电机的性能,因此需要采取迷宫结构和气密封结合的方式保证电机可靠运转。
► 制动刹车:由于直驱电机和转台之间没有减速传动机构,所以在急停时可能出现小角度的过转现象,需要增加锁紧机构保证准确定位。
资料来源:《力矩电机的高精度伺服控制》,刘锏泽等,2018,中金公司研究部
头部机床企业首选直驱转台技术。国内科德数控、北京精雕作为国内高端机床技术集大成者,五轴产品全部依靠电机直驱;海外DMG、米克朗、哈默也大量应用直驱技术。我们认为,头部机床企业的技术选择将快速推动直驱应用产业发展。
竞争格局:台资占主导,本土品牌有待崛起
根据QY Research统计,2021年我国数控转台市场5.4亿美元,同比增长14%。根据2021年市场竞争格局,CR5集中度56%,均为台资企业,包括旭阳国际、谭兴精工等。
► 欧系:定价高昂,高精尖导向。具备三个特点:1)引领全球力矩电机直驱技术,1997年德国Peiseler推出全球首台直驱转台,产品规格覆盖工作台面Φ100mm到Φ8000mm,定位精度均为±3 " (可更高),重复定位精度为1 ",瑞士斯塔拉格,米克朗,巨浪等均为核心客户。2)数字化趋势,如瑞士雷曼数字模拟转台使用状态。
► 日系:深耕蜗轮蜗杆及滚子凸轮。代表如日研、津田驹、三共和北川转台,主要传动技术为蜗轮蜗杆和滚子凸轮。日系转台价格较为亲民,在中端场景得到规模应用。
► 台系:标准化生产,量大面广。台资转台商掌握渠道和标准化图纸能力,占据绝大部分国内市场。
鲶鱼效应,本土品牌有待崛起。我们判断本土转台制造商迎来行业格局重塑契机,主要在于:1)机床高端化升级,向四/五轴发展,催生配套需求。2)上市公司跨界布局,包括绿的谐波、昊志机电等,引领国产替代。3)本土产业链合力,一体化行业发展呼唤国内供应商崛起。
雷曼转台:悠久发展历史,精益业务模式铸就高质量产品
40余年发展,产品系列不断拓展,满足不同需求。雷曼转台从1960年开始转台生产,并于1974年推出第一台数控转台产品HUST,随后公司不断拓展产品系列,目前公司转台产品可覆盖的功率范围其他产品需要双倍数量才能够达到。由此雷曼转台产品能够有效降低机床供应商存货数量,提升交付周期,因此雷曼转台成为各机床制造商首选供应商之一。
模块化设计,转台产品可快速改装提供多种解决方案。雷曼转台包含20多种标准化系统,包含不同夹紧方式供客户选择,再通过模块系统combiFlex将标准元件进行协调提供多种解决方案。目前转台供应商中仅雷曼拥有完整模块化产品矩阵,为雷曼提供独有竞争优势。
图表:雷曼转台可搭配模块案例
资料来源:雷曼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标准化接口,转台产品和夹具实现即插即用。雷曼转台和AMF、罗姆希特、爱路华等20多家夹具制造商紧密合作,推动夹具接口和转台的标准化,使得大量特殊解决方案通过标准化产品快速实现,且具备远程故障诊断功能。
图表:雷曼转台标准化接口
资料来源:雷曼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雷曼转台合作的夹具厂商
资料来源:雷曼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可靠性全球领先。以DD直驱转台为例,雷曼转台具有以下特点:1)转速高:其他厂家转台车削、磨削和滚刀剥皮的转速平均为150-400RPM,雷曼转台可达到2000-5400RPM的高转速,实现高达100%的占空比和良好的热稳定性;2)特种密封技术:连续作业热量产生低,延长转台使用寿命;3)为极高转速设计的轴承:雷曼转台的主轴轴承与径向支撑轴承相搭配使用,可实现高转速、高稳定性运转和最佳的倾斜力矩;4)控制更灵活:其他厂家转台通常配备1个CNC型号,雷曼转台可配备4个CNC型号;5)抗冲击性强:其他厂家转台承受扭矩通常为200-700Nm,雷曼转台可承受800Nm扭矩。
图表:雷曼转台与其他厂商DD直驱转台产品性能对比
资料来源:雷曼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德川转台:聚焦转台,独创一体化铸件加工
专精转台生产,积极引进海外生产设备。德川在2006年成立于中国台湾,从初创至今公司始终专注于数控转台生产。2014年后,德川积极引进来自欧洲和日本的先进质量检测设备,包括蜗轮蜗杆啮合检测机、CNC高精密齿轮测量仪等设备,提升传动机构的传动精度。
图表:德川转台技术引进历史
资料来源:德川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独创转台一体化加工,有效解决直驱转台刚性问题。德川电机直驱转台采取一体化铸件加工的生产方式,从而减少分离部件,提升结构刚性。而传统直驱转台铸件结构简单,因此刚性差,惯量高,不适合高速加工。通过转台一体化加工技术,德川电机直驱转台能够应用于部分重负载加工场景,下游需求显著提升。
图表:德川电机直驱转台一体化铸件
资料来源:德川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德川直驱转台刚性显著优于其余产品
资料来源:德川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深耕关键零部件自制。德川自制的关键零部件独家核心技术包括:1)一体式高刚性主轴:其他厂家主轴壁较薄,德川的主心轴与轴承采用一体化设计,轨道承靠面更厚、结构刚性更高。2)材料专利:如德川蜗轮蜗杆转台采用专利耐磨耗合金铜材质,耐磨耗率为传统蜗轮的260%。3)夹持力优异:德川独家专利的倍力双活塞结构,在有效空间内将活塞作用面积提升约2倍,提升了刹车夹持力。
科德数控:五轴联动机床龙头,高性能转台技术优异
科德数控现有三大主营业务,数控系统、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是中国本土具备完整产业链技术的五轴联动龙头。
2008年至今,公司已开发70 种以上规格力矩电机。1)高性能低速力矩电机技术:转矩范围 10-31200Nm,转速范围 0-1600RPM,已通过格劳博等高端机床测试;2)高性能高速力矩电机技术:转矩范围 10-16800Nm,转速范围0-4000RPM;
转台摆脱进口依赖,有望打造远期第二成长曲线。科德数控在数控系统、力矩电机、磁感式绝对值编码器等关键零部件上都已经实现自制。
图表:科德数控核心技术开发过程
资料来源:科德数控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绿的谐波:跨界数控转台,产品谱系扩充
机器人谐波减速器龙头,向机电一体化发展。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4.43亿元,机电一体化占比5%。按照下游分布,数控机床领域2,360万元,营收同比增长231.6%。
四五轴数控机床转台序列完善。绿的谐波转台采用国内首创高精度、高刚性三次谐波减速器Y系列,配合直驱电机,传动效率提升至80%以上。2022 H1,公司推出新品——摇篮五轴转台,在后市场进展积极。
图表:绿的谐波数控机床转台序列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21年绿的谐波下游营收(单位:百万元)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投资主线:关注需求修复、国产化、技术更迭
投资建议上,我们建议把握需求修复、国产化、技术更迭三个主线。
风险提示:
1)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数控转台与金属切削需求紧密相关,若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则行业需求面临承压风险。
2)企业跨界发展不及预期:数控转台为高度专业化的非标市场,需要用户案例积淀。
来源: 中金点睛
以上是关于数控机床的相关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数控机床信息,第一时间了解数控机床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唯学网数控机床栏目,如有任何疑问也可在线留言,小编会为您在第一时间解答!